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检测)(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检测)(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2 22:09:42

文档简介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9·江苏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有关情况。结合题中关键信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等可知,此时我国工业化开始有所发展,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的落后面貌,B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A项错误,排除。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指的是1949年至1952年,C项与题中时间信息不符,排除。“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采取的是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不协调发展策略,D项错误,排除。
答案:B
2.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此决议目的是(  )
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1953年”“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可知是与1953年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关,即指农业合作化运动,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项始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始于1979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B
3.《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  )
A.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B.都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C.都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都使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土地制度的变革指的是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将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都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两次变革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两次改革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性质仍然是私有制,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8·河南淇县一中期中)1956至1966年为十年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极“左”思潮泛滥,社会主义工业化走过不少弯路留下深刻的教训,但也取得了不小成就。对这一时期的评价比较客观的是(  )
A.错误大于成就 B.成就大于错误
C.成就与失误对半 D.问题不少总体向好
解析:1956至1966年为十年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中共八大召开、国民经济恢复和调整,属于成功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失误探索,问题不少总体向好,D正确;A、B、C都是不确切表述,排除。
答案:D
5.(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加速“左倾”错误的继续泛滥
B.违背农村经济的客观实际
C.部分突破人民公社体制束缚
D.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尝试
解析:本题考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面对经济困难,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出现了“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 ,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的现象,C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还未进行,故C项正确。
答案:C
6.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这一变化表明(  )
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B.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C.国家财政困难有所缓解
D.国民经济结构走向平衡
解析: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精简机构,出现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减少的现象,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A
7.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年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八字”方针的实施
B.“文革”的破坏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D.自然灾害的发生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和大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但是“大跃进”运动造成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开始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所以1961~1966年这一比值下降的原因应该是“八字”方针提出及实施,故 A项正确;B项时间不符,C项不是比值下降的原因,D项主要影响的是农业,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A
8.(2018·山东曲阜师大附中期中)从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国共有2 600多万城镇人口被搞精简回乡或下乡,其中包括近2 000万职工。其直接因素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结果
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C.“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
D.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果
解析:1961年,实行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精简职工、城镇人口和压缩建设规模,充实了农村劳动力,故B正确;A不是造成材料现象的直接因素,排除;材料时间“1961年5月”,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1958~1962年,C错误;知青上山下乡是在“文革”期间,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统一了中国,给予人民一套新的道德观,提高了工农的地位,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廉洁的政府。……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
材料二:1956年底,第一个到“红色中国”的北美记者、美联社的兰卡什尔在游历8 000公里后,发表了关于中国的预见性报道:“中国就像一部由6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兰卡什尔写道,“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蚂蚁山”上的理想与奋斗》——西方媒体的六十年“中国故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十年代毛泽东是怎样开展现代工业革命的?有何成就?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有何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六十年代中国这部“超级机器”高速运转(探索与发展)中的成功与失误。(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成就”一问从“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等角度任答两点即可。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可从“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角度解答。
第(2)问,考查的是中国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答出:成功之处有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中共“八大”召开、1960年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失误之处有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答案:(1)开展: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走工业化道路)。
成就:①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②长春“一汽”。③沈阳机床厂。④沈阳飞机制造厂。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或旧中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畸形发展等)。
(2)成功:中共“八大”召开,制定正确方针、任务;八字方针。
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课件75张PPT。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索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梳理 点拨 巧记课前自学 基础梳理恢复 社会主义改造 重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飞机 第一汽车制造厂 集体化 全行业公私合营 简单划一 社会主义论十大重工业 轻工业 基本制度 关系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高指标 左 巩固 武汉 西藏 石油 全面夺权 交通运输 市场供应 林彪 按劳分配 铁路 四人帮 探究 突破 升华互动探究 重难突破对点 反馈 巩固对点检测 当堂反馈word部分: 请做: 课时跟踪检测
精题优选 增强实力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8·江苏南京、盐城市一模)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 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而不是供给方面的,故可排除B;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到了90年代国务院颁布相关规定条例就是为了推动改革的深化,故选C;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可排除D。
答案:C
2.199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三万亿大关,比上年又增长百分之十四。这一成就得益于(  )
①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②中共十四大相关决议的指导 ③现代企业制度的广泛建立 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992年10月在京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会议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提高了人们进行经济建设的热情。故①②正确;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会后,一大批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1993年,我国互联网建设工程正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做到广泛使用。故③④错误。故答案选A。
答案:A
3.(2018·广东翠园中学期中)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材料中“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当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目标的确定是1992年的十四大。四个选项中,A是1953年到1956年,排除;B是1956年三大改造确定的,排除;C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排除;只有D选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最近20年才出现。故答案选D。
答案:D
4.下图是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幅漫画,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市场经济冲击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
C.自主经营观念深入人心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果
解析:漫画中的孙悟空向唐僧索取好处费,反映了市场经济冲击了人们原有的朴素价值观,变成一切向“钱”看,故选B。A项本身错误,应排除;材料不涉及自主经营观念,排除C;城市改革与漫画无关,排除D。
答案:B
5.观察《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主要得益于(  )
A.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C.对外开放吸引了外企投资
D.我国五年计划目标制定的科学性
解析:从材料看出,199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国企”“外企”数据,故A、C两项错误;我国在1978~1993年都实施五年计划,但在此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能持续大于指数,故D项说法错误。
答案:B
6.(2018·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三诊)有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40年是大转型的时代,一是现代化转型,一是体制转型。其中体制转型是指(  )
A.分配方式向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转型
B.经济形式向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的转型
C.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型
D.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解析:分配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均是经济体制的具体内容,并不能代表经济体制,且本题所说体制转型主要是指管理体制变化,分配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均非管理体制的内容,故排除A、C两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形式一直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只是程度在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的体制转型只有是管理体制的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7.从1987年到2007年,中共中央陆续提出了“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表明(  )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主体地位
C.公有制经济地位不断下降
D.姓“资”姓“社”问题尚未解决
解析:材料中的几种提法显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故A项正确;非公有制经济自始至终都没有取得主体地位,故B项错误;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地位并没有下降,故C项错误;1992年南方谈话就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A
8.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①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心 ②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③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问题 ④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①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解决的;②是在中共十四大上解决的。十五大在③④等问题上提出的论断,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故B项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8分)
9.(2018·北京卷)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建国后紫砂壶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阶段
紫砂壶生产状况
1995年~
20世纪
70年代末
1955年,“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195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建立。
20世纪80
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厂陆续建立。199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改制为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大量涌现。
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宜兴紫砂壶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一小问,注意题干设问“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从表格中“1955年~20世纪70年代末”“生产合作社”“国营”等信息得出20世纪50~70年代,宜兴紫砂壶企业建立了公有制企业,从表格中的“20世纪80年代至今”“民营紫砂厂”等信息得出20世纪80年代至今,民营企业发展。第二小问,可从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关系演变的角度回答原因:1953~1956年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单一的公有制结构被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答案:特点:20世纪50~70年代,建立了公有制企业。80年代至今,民营企业发展。
原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宜兴紫砂厂建立。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宜兴紫砂行业呈现个性化发展趋势。
课件51张PPT。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索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梳理 点拨 巧记课前自学 基础梳理苏联 武昌 生产力 市场 生产力 共同富裕 发展 市场经济 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 宏观调控 公有制 现代企业 国有企业 邓小平 基本经济制度 控制力 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 市场体系 三 探究 突破 升华互动探究 重难突破对点 反馈 巩固对点检测 当堂反馈word部分: 请做: 课时跟踪检测
精题优选 增强实力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课件13张PPT。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拓展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8·江西赣州一中期末)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解析:由“安徽”“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中国改革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安徽凤阳小岗村最早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与安徽凤阳无关;C、D两项与安徽凤阳的改革无关,故A、C、D三项错误。
答案:B
2.对下列图表中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化原因的解读,正确的是(  )
1953~198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A.①个体农业经营落后
B.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③自然灾害的影响
解析:1958~1962年间三大改造已经结束,所有制形式为公有制,排除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至1960年间,排除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C项正确;1966至1970年间,我国农业总产值下降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排除D。
答案:C
3.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出现如上现象的原因是(  )
A.中国农村实行土地私有化政策
B.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B项正确;农业改革的前提仍然是土地国有制而非土地私有化,排除A项;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在1992年,排除C项;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92年十四大以后,排除D项。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4.(2018·全国卷Ⅲ)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1982年到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故B不正确;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合理,故D不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5.(2017·江苏卷)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解析:材料中“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的问题主要与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有关,企业没有自主权,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应该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股份制改革是1992年之后推出的措施,故A项错误;1981年世界贸易组织尚未成立,故C项错误;经济特区此时已经设立,故D项错误。
答案:B
6.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新区。给予的优惠政策包括:允许外商在区内投资兴建机场、港口等交通项目;允许外商在区内试办商品零售业;允许外商在上海,包括在浦东新区增设外资银行等。这突出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  )
A.地域范围从点到面 B.投资领域全面放开
C.开放领域日益扩大 D.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解析:A项不选,题干只提到对上海浦东开放,还只是一个地点的开放不能推断出“地域范围从点到面”;B项不选,对浦东的优惠政策不能推出投资领域全面放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1980年开放经济特区外,不断对外开放,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也就是说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日益扩大,故本题答案选C项;D项对应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C
7.深圳由1980年以前的一个普通小渔村发展成为今天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A.毗邻港澳 B.科技领先
C.政策扶持 D.资源丰富
解析: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深圳发展成为今天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由此可见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属于主要原因,均排除。
答案:C
8.(2019·广东阳江二中月考)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  )
A.举办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拓展新的空间,C项符合题意;举办经济特区的时间是1980年,A项不符合题意;开发上海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B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时间是2017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8分)
9.(2019·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材料二: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 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
——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材料三: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国家主席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6分)
(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6分)
答案:(1)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原因: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
(2)历史机遇: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新变化:大力吸收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
(3)示例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示例二: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90年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天津等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课件72张PPT。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索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梳理 点拨 巧记课前自学 基础梳理实事求是 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新时期 家庭联产 小岗 安徽 包干到户 国有企业 政企 承包经营 福建 深圳 海南岛 试验田 经济技术 环渤海地区 对外开放 多层次 改革开放 探究 突破 升华互动探究 重难突破对点 反馈 巩固对点检测 当堂反馈word部分: 请做: 课时跟踪检测
精题优选 增强实力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阶段性测试题三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2019·天津卷)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解析:题干史料源于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探索。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个体”等可推理出,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前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的经济政策,结合选项中涉及的几次会议的内容可推断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此有关,B项正确。
答案:B
2.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而在农民中,富农和富裕中农也常被排除在“人民”之外。造成“人民”范围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1953年工业化的开展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解析: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占据社会的主体。依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故C项正确。A项是奠定工业化的基础;B项是将地主土地私有转为农民土地私有,与题意不符;D项也不符合题意,故A、B、D三项均排除。
答案:C
3.1952年和1953年,国家通过从各方面调集专业人员,提前分配一些毕业理工科大学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人数由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一措施旨在(  )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完善地质勘探工作
C.实现教育体制改革 D.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要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因此需要大批工业战线的技术人才,故答案为D项;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A项;B、C两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答案:D
4.(2019·全国卷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解析:“1954年”处于“一五”计划期间,当时中国借鉴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中现象正是当时中国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的反映,故答案为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前沿仍有很大差距,并且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不等于我国科研已和国际前沿接轨,故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B项。“一五”计划期间学习苏联,并非国人全面反思苏联经验,故C项错误。
答案:D
5.(2019·全国卷Ⅱ)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还林还牧,举办社队企业,这使得农村比较单一的农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A对;社队企业属于集体企业,B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指农业的自主经营,不涉及企业,C错;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错。
答案:A
6.(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院高一期中)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
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解析:据材料“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万里支持家庭联产承包,使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故D正确;家庭联产承包仍然是土地集体所有制,故A错误;农民没有获得土地所有权,只有经营权,故B错误;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过于笼统和绝对,故C排除。
答案:D
7.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对图中曲线峰值描述准确的是(  )
A.1957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完全建立
B.1984年: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并已经初见成效
C.1993年: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确立
D.2008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推动发展的结果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1984年的峰值是因为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效,故B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错误;1993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故C项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8·天津一中月考)1950年,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全国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2009年4月,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从2017年1月1日起,食盐价格全面放开。这一历程本质上反映了(  )
A.经济体制的变革 B.所有制的变革
C.分配制度的变革 D.盐业自主权扩大
解析:盐业的改革其实是经济体制的变革缩影,盐业的改革历程在本质上反映了经济体制的变革历程,选项A符合题意,正确;所有制并未变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分配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盐业自主权扩大是现象而非本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
9.以下属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政企不分 ②使用粮票,布票等 ③建立内资企业所得税制 ④将人民币牌价与外汇调节市场价并轨 ⑤建立商品银行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政企不分,使用粮票、布票等,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①②错误,排除A、C;建立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将人民币牌价与外汇调节市场价并轨、建立商品银行都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采取的措施,③④⑤正确,排除B。故选D。
答案:D
10.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解析:根据试题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三个时间来判断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D项;A项中最早开始的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与史实不符,排除;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时间为1992年中共十四大,因此错误,排除;B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间是在2000年2月,因此错误,排除;C项中开放浦东时间是在1990年,因此错误,排除。
答案:D
11.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  )
A.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
B.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
C.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解析:据材料“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置”制度仍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故不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故A项错误;“三权分置”制度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故B项正确;“三权分置”制度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继承与发展,故C项错误;“三权分置”制度仍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不是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故D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12.下图中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  )
A.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解析:题干数据只涉及所有制比重的变化,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多种所有制并存,反映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故B项正确;C项为图中反映的现象,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集体工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仍占较大的比重,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计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8分)
答案:(1)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
主要因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
(2)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
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14.(26分)(2019·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
 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10分)
解析:第(1)问,可从史料中对留美归来的刘源张的生平介绍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新时期不同历史活动所产生的历史贡献,包含理论、实践等几个方面。第(2)问,可结合史料出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刘源张、李四光等的爱国和奉献精神及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