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中共十二大内容;中共十三大内容;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内容;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内容和意义;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的会议内容和重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运用表格归类法,对中共十二大至中共十九大的会议内容和重要思想进行归纳总结;运用图示法,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青年学生要树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难点: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的会议内容和重要思想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这一理论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由此得名。该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中,成为其指导思想之一。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形成的?有那些新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步推向前进。
2、中国十二大:
1982年 “十二大”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3、中共十三大:
1987年 “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
内容:
1、三个有利于:
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
2、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
3、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5、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邓小平理论地位的确立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 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02年
2、内容: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一阶段的建设,在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07
2、内容:
胡锦涛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大会主题: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12年
2、内容:
大会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出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17年
2、内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确立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目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战略安排。
(三)、课堂小结: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理论成果,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作用,了解领导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做的贡献。
(四)、课堂练习:
1、“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
A、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B、发表南方谈话,使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C、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D、加入世贸组织,扩大对外开放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包括(?? D )
①特区姓“社”不姓“资”?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的召开,不断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下列有关三次会议的关键词,排列正确的是( D )
A.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六)、板书设计: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步推向前进。
2、中国十二大:
3、中共十三大:
4、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
5、邓小平理论地位的确立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02年
2、内容:
3、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07
2、内容:
3、意义: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12年
2、内容:
3、意义: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17年
2、内容:
3、意义: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