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2 14:5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邓稼先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

杨振宁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是2019年最流行的歌词之一,同学们也许还去影院看过《我和我的祖国》,大家还记得里面的第二个故事—相遇吗?它是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为背景,讲述了国防科技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他们隐姓埋名、远离至亲至爱之人,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相遇故事里主人公众多原型中的一个,是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让我们一起跟随杨振宁先生的笔触,重温他们之间的友谊,一同去感受科研者们伟大的家国情怀。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积累并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县人,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这项贡献得到极高评价,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他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的,那年他们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他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整体感知—— 背景及人物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邓稼先(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xūn
yáo
整体感知—— 生字正音
元 勋
奠 基
昆 仑
读准节奏和字音。
挚 友
选 聘
谣 言
昼 夜
背 诵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diàn
pìn
sòng
zhòu
lún
zhì

可 歌 可 泣
读准节奏和字音。
鲜 为 人 知
整体感知—— 生字正音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zhì
至 死
xiè
不 懈

鞠 躬
cuì
尽 瘁

xiǎn

当 之 无 愧
读准节奏和字音。
家 喻 户 晓
整体感知—— 生字正音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fēng
锋 芒

毕 露

妇 孺
zhī
皆 知
zhī

kuì
xiǎo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鲜为人知:
很少被人知道,知道的人很少。
至死不懈:
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妇孺皆知:
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众所周知,流传很广。
锋芒毕露:
剑等的刃囗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
整体感知—— 梳理文章结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
第四部分: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一、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请找出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
职务
功劳
学术水平
国籍
文化背景
性格
相同
不同

奥本海默
邓稼先

最不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
“纯”

锋芒毕露
善于言辞
复杂的人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三、分析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原因
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四、“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是指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五、“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六、朗读第五部分,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排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它们集中写出邓稼先成为“两弹元勋”,是因为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七、找出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的困难。
1.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2.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八、根据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的困难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衬托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表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

深入探究——写作特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深入探究——体味独特的人物传记写法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本文属于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B.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D.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深入探究——思考练习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感人至深的文章?
提示:
从作者和人物的关系上入手;
考虑写作的时代背景。

深入探究——思考练习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首先,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深知邓稼先在科学界的位置、价值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所建立的卓著功勋,从而给予客观公正而具有权威的评价。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经历、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从邓稼先一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深入探究——思考练习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最后,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体现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提示人物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中华民族魂。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
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为了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报效祖国,邓稼先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邓稼先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的故事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邓稼先

认识邓稼先

学习邓稼先
奉献

拼搏

无私

邓稼先
杨振宁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500字)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