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二首
咏 柳
1.认识“咏、妆”等6个生字,会写“碧、绿”等5个字,积累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图片,师旁白:春天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把万物从沉睡中唤醒,红的花,绿的草,嫩的叶,多美呀!很多诗人都写过赞美春天的诗歌,谁能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吗?背《春晓》《村居》。
2.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就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写下了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出示课题《咏柳》)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咏”(生字卡片)
小老师带读,读准后鼻音。你在哪儿学过这个字?背《咏鹅》。
那“咏”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咏柳”的意思?(歌颂,赞美柳树。)
4.齐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咏”的声调发生了变化。
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课件出示诗歌)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认读生字“妆、丝、绦、剪、裁”
小老师拿生字卡片带读,告诉小朋友们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开火车读,全班读。
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
老师随机提示:加一加,换一换,看图画等识字方法。出示“妆、丝”的演变,“裁”和“载、栽”比较。
请孩子们给字组词,它藏在哪一句诗里,请读出来。
4.书写生字。
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碧、剪
学生认读生字,给字组词。
观察生字,要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提示:注意字的结构和两部分的比例:
“碧、剪”是上下结构,上面部分所占位置多。
“碧”上面由“王、石”两字组成,“王”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下面的“石”要写得扁而宽,与上面部分平衡。
“剪”上宽、长,下扁、短,上面的横要写得长,“月”和立刀旁都在横中线下方收笔,下面“刀”的撇收笔和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老师范写。
学生练写,在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强调书写姿势。
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价。
学生再次练写,每个字写一个。
三、朗读全诗,理解诗意
1.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读完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小组内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提示:读出诗的节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交流: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想象的画面,课件出示相关的诗句并指导朗读。
4.课件展示柳树的图片,欣赏图片,配乐朗读。
5.这么美的柳树是谁的巧手装扮出来的呢?你从哪句诗知道的?
课件出示第三、四行诗,指导朗读。
6.合作读诗:老师描述诗句中的景象,请孩子们读出诗句。
师: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生读第一句。
师: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叶子细细的,好像绿色的丝带。生读第二句。
师:这些装扮了一树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呢?生读第三句。
师: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色的丝带随心裁剪。生读第四句。
7.拓展:二月春风裁剪出了这么美丽的柳树,她还装扮了哪些景物呢?
二月春风唤醒了小草,二月春风唤来了燕子,二月春风融化了冰雪。
二月春风染红了桃花,二月春风拔出了笋芽,二月春风吹绿了树木……
8.多么美丽的景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呀!请孩子们再读古诗。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
1.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2.说贺知章的故事,创设情境熟读成诵。
课件播放音频:贺知章在长安任职多年,80多岁才退休回乡,百官为他送行。他来到河边坐船,这时正好是早春时节,树木发芽,微风拂面,河岸边杨柳依依,贺知章情不自禁地吟诵出——生读《咏柳》。他坐船终于回到家乡,河边一排排柳树在风中舞蹈,好像在迎接他回家,他脱口而出——生读《咏柳》。船载着他回到了家门口,门前一株高大的柳树,垂下无数条嫩绿的枝条,充满了生机,他兴奋地吟诵——生背《咏柳》。
五、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多么美的诗,多么绚丽的画,怎能不让人喜欢和向往?其实,还有不少的童谣、诗歌也是描写春天的,请小朋友们回去以后找一找,读一读,去感受春天的美丽。
板书设计
咏柳描绘碧玉——一树高比喻万条——绿丝绦想象细叶——谁裁出自问自答春风——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