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鸦片战争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9世纪60年代
洋务企业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英国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碰撞VS1840年 “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自然经济的解体轻工业为主
分布于沿海地区经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政治:阶级结构的变化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基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
材料:按《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要付清日本2亿两的巨额赔款,为了筹集这么大一笔款项,清政府放宽了对各种新式工业的控制和民间办厂的限制……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政治:推动资阶改革与革命(戊、辛)
经济: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一定程度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数量增加
规模扩大
范围扩展 荣宗敬 荣德生 1896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中国近代著名民族资本家)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1900年他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 辛亥革命后,荣氏旗下的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 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材料: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材料:1912年全国有商会794所,入会19.66万人。到1915年商会增至1211所入会已达23.85万人。很多人认为:实业救国乃“富强之大本”。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推动 材料:
青岛问题未决,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
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
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
普通家常用品,均有国货代替。
非系本所自夸,敢请枉驾试比。
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诸君快买国货,勿蹈五分之讥。
天津北城马路,售品总所谨启。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材料: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情况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辛亥革命的推动
实业救国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企业多
投资多
发展快 辛亥革命时期,机器设备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机器制造业国内几乎是空白,民族资本经济仅占整个国民经济的2%,而封建经济则占到90%。
材料: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以上材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些特点?重工业基础薄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辛亥革命的推动
实业救国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行业发展不平衡
时间短暂
政治:
无产阶级壮大,五四运动
经济:抵制经济侵略
思想:促进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企业多
投资多
发展快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荣氏面粉和纺织再一次大放异彩,“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同时落在兄弟俩的头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抗战奠定一定物质基础,抵御外国经济侵略
新兴工业部门较大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张时,1937年日本法西斯的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洗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敌人“军管”劫夺。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一手创办的事业被毁于一旦,郁积成疾,1938年2月撒手离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日益萎缩日本侵略
官僚资本挤压
向西南地区转移摧毁
停产
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重整旗鼓,但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德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完全破灭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陷入绝境美国在华经济特权
国民政府苛捐杂税
通货膨胀
官僚资本垄断压榨
纷纷倒闭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夹缝中产生——初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近代主要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自然
经济洋务
企业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官僚资本
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总体特征1.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
主导形式。
2.以纺织等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
整的工业体系。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列强侵略、洋务运动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分解作用)
历届政府的鼓励和重视(受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高涨。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1932年“一 二八”事变后半年,被炸毁的商务印书馆复业。当时馆前悬挂由王云五拟订的激励人心的巨幅标语:“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王云五当时说:“把商务印书馆恢复,并没有什么高远的目的,只是为我们中国人争一点点的气。日本帝国主义认为商务印书馆是中国人自办的比较有点规模的企业,觉得有点讨厌,便首先把它炸毁。我认为一打便倒,一倒便不会翻身,这是莫大的耻辱,所以要极力把它扶起来。
——徐百柯《王云五:谴责与推崇之间》
《中国青年报》2004年11月3日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这一组火花反映了早期民族火柴业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主要因素)。
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等。
后天畸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失衡等。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对这一谕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其目的是扩大税源,缓解财政危机
C.表明清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为缓解统治危机,被迫作出政策调整C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D近代中国关税中长期维持在值百抽五水平,直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差等税率,1933年改为抽5%到抽80%的14级。这差等税率的实施
A.杜绝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表明列强无力控制中国??????????????????????
D.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B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所有过去原有专商引岸及其他关于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及权益,应即自专卖实行日起一律废除。”这一政策
A.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B.其目的是适应战争特殊环境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D.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的势头BA. “2”阶段的发展为维新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B. “3”阶段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制造业和采矿业C. “4”阶段的萧条主要是欧洲列强又卷土重来D. “5”阶段的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如图示描绘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下列与之相关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B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