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精卫填海 课件(两课时23+1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精卫填海 课件(两课时23+1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1 21:56:23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精读引领课《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品味语言,感悟品质 精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哪里感受到的?

4.重视积累,限时背诵 炎帝之( ),名曰( )。女娃( ),( )不返,故为( ),( )之木石,以( )。总结方法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3.品味语言,感悟品质。
4.重视积累,熟读成诵。诗人是魔术师依法自学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议一议有人说,夸父追赶太阳说明有雄心壮志;也有人说,他与太阳赛跑是不自量力,你是怎么看的?课件23张PPT。13.精卫填海第2课时1.会认“帝、少”等6个生字,会写“帝、溺”等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内容。(重点)
3.学习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勇于抗争、勤劳勇敢的精神。(难点)本课目标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精卫是炎帝女儿女娃因为在海里游玩,而溺水身亡后的化身,现在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一起去感受精卫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少:此处读( )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shào学生齐读学习第一句,在合适地方画上“/”。理解第一句意思原 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意 思: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叫小女儿朗读原文了解字义明确句意 归纳学法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小组学习下面句子,在合适地方划上“/”。精卫以前叫什么?为什么变成了鸟?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精卫以前叫女娃,在东海游玩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原 文: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意 思: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不能回来,因此她化为精卫鸟。返回溺水因此原文: 女娃 游 于 东海。
释词:(女娃)(游泳)(在)(东海)
译句:女娃在东海游泳。
译法:运用了照搬法、交换法和置换法。解释文言文句子意思方法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小组学习下面句子,在合适地方划上“/”。填塞原 文: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意 思: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 它们来填塞东海。坚持不懈,勇敢的精神文中哪个词表现了精卫的精神?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炎帝之少女2.故为精卫少女古义:小女儿。今义:年轻女孩。故古义:所以。今义:旧。 区别古今异义“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看到精卫不顾一切地填海,此时此刻你想到哪些词语?宁死不屈、斗志昂扬、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历史上具有精卫填海精神的人有哪些?1.夸父追日
2.愚公移山
3.孙敬悬梁
4.苏秦刺股背诵这篇课文,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课文共有两句,第一句告诉我们炎帝的女儿的名字叫女娃,第二句告诉我们精卫填海的原因和经过。特别是“衔木石”语速放缓,声音低沉,感受精卫填海的艰辛。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精卫名字原因经过女 娃百折不挠
矢志不渝溺而不返衔木石 精卫填海 本文描写了( )的小女儿因为游玩时( ),化为精卫鸟衔来( )填海,表现了精卫(
)的精神。炎帝溺水而亡树枝和石子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宁死不屈?
1.“故为精卫”中“故”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故”意思一样。(???)
?
2.“溺而不返”与“防溺水”中两个“溺”意思相同。(?? )一、判断下面句子说法是否正确。√×二、女娃是在( )游玩时被淹死的,然后化为精卫衔( )填海。BA.西海 树枝
B.东海 树枝和石子
C.南海 泥土和石子
D.北海 泥土B三、精卫填海表现了精卫( )的精神。(多选)A CA.百折不挠
B.有仇必报
C.坚持不懈
D.注意安全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后羿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