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折形状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折形状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1 19:0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折形状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这一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在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基础上,我希望通过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思考,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预测,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秘密。同时也希望通过小组的分工和合作,在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通过倾听和吸取,改进和创新,达到合作探究的真正目的。
二、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二)科学知识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2、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四、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模型:锥体、柱体、台体、球体,蛋壳四个,一块泡沫板。
2、学生准备:A4纸,双面胶,书若干本。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铺垫导入
1、师:老师想用这张纸将一本科学书托起,可是这样操作总是做不到(教师用平展的纸演示)。大家有没有简单的办法用这张纸托起这本书呢?
生:把纸折成拱形。把纸折成波浪形。把纸折成三角形、四边形、圆形……
师:谁愿来试试?(一学生把纸折成圆筒,把书牢牢地托起)
2、师: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承受这本书的重量呢?
生:因为改变了纸的形状。
师:同学们真是非常聪明。纸改变了形状,增加了承受力,所以能把书托起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折形状》。(教师板书课题:折形状)
(二)自主探究
1、师: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他们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吗?
生: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师总结:物体各有形状,但大多数物体都是由四中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师生共同认识四中基本的简单形状:柱体、椎体、台体、球体。
3、师:同学们请看书中的几幅图片,想想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
生:乌龟是球体,帐篷是锥体……
(三)互动交流
(实验一)1、师:我们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加纸的承受力,那么各种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是一样的吗?由于时间问题,今天我们以圆柱形纸筒、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为例进行实验。
2、教师出示注意事项和要求,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3、师:我们把纸折成这几种形状,目的是为了增加它们的承受力,那么你认为这四种形状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把四种形状按承受力的大小进行排序吗?。
4、学生说出自己的预测,并填写表格。
(四)引导释疑
(实验二)1、师:要想知道大家预测得对不对,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做实验!(大家齐声而响亮地回答。)
师:对,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我们的预测。你们能说说准备怎么做这个实
验吗?
生:向纸筒上加的重物要一个标准,要一样大,一样重。一定要小心轻放,如果从高处掉下来,一下就砸扁了。还要放正,歪了不行。已经被压坏的纸筒就不能再实验……
师:大家讲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拿科学书当做重物,各组进行实验,注意作好记录。
2、生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3、师:通过以上数据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纸筒的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三角形纸筒顶得最少,承受力最小,四边形纸筒顶第二,六边形纸筒顶第三,圆柱形纸筒顶得最多,承受力最大。
生:从我们实验中可以看出来,边数越多的承受力越大。
师:那圆柱形纸筒为什么顶得最多?
生:最多的边形就组成了圆,所以圆柱形纸筒顶的最多。
(五)总结建模
1、师:看看教材第18页,能不能用我们学到折形状的知识,试着分析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设计。
生:改变了形状,增加了承受力;节省材料……
2、师小结:把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可以增加承受力;折叠或弯曲的程度不同,其承受力也不同。
(六)应用拓展
(实验三)1、师:刚才我们研究的几种形状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还有很多,老师这儿有一种物体,大家猜猜看,它会是什么样的形状?(出示蛋壳),蛋壳牢固吗?
生:牢固。
2、师:现在老师这儿有四个蛋壳,你认为它的承受力有多大?(生猜测)
师:我们来试试。(教师演示实验)
3、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
生:拱桥,屋顶等。
师:我们来看一些建筑物体的图片。想想它们为什么这样设计?
(播放古今中外的建筑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赏。)
4、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物体承受更大的力。形状不同,承受力不同。
边越多,承受力越大……
六、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
1、 板书设计
折形状
形状不同 承受力不同
边越多 承受力越大
2、学生记录单设计
《折形状》实验报告单
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纸筒形状
预测承受力(排序)
承受书本数
实际承受力(排序)
三角形纸筒
四边形纸筒
六边形纸筒
圆柱形纸筒 
我们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