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下1《社戏》一课一练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下1《社戏》一课一练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2 15:2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社戏》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piān pì háng bèi zhào lì fú shuǐ kuān wèi dài màn
( )( ) ( ) ( )( )( )
二、给加点字注音。
宕( ) 沁( ) 头昏脑眩( ) 惮( )?
撺掇( ) 凫( )水 撮( )
三、比一比,再组词。
眷 ( ) 僻 ( ) 皎 ( )
誊 ( ) 辟 ( ) 绞 ( )
四、用四字短语概括课文具体事例。
( )——( ) ——( )----(夏夜行船)—— ( )—( )--( )--( ) ?
五、重点段落品析。
1.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此句子运用 表达方式。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2. 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此句运用 表达方式。这样的好处是:
六、读课文,回答问题
1、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又为什么要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



2. 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也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七、阅读片段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________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去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A.划 B.驶 C.冲 D.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词。
2.为最后一句选择正确的词( )
3.文中加点人称代词各指什么。
我:
他们:
他:
4.写出第一段的比喻句,并说明本体、喻体。指出这一句在文中的写法及其作用。
5.解词:
踊跃:
自失:















参考答案
一、偏僻 行辈 照例 凫水 宽慰 怠慢
二、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
撺掇cuān duō 凫fú水 撮cuō
三、眷 (家眷) 僻 (偏僻) 皎 (皎洁)
誊 (誊写) 辟 (开辟) 绞 (绞丝)
四、随母归省? 钓虾放牛? 戏前波折??船头看戏? 月夜归航? 归航偷豆? 六一送豆
五、1. 抒情 “沉静”说明笛声使“我”急切的心情平静了下来,“自失”“弥散”写出了“我”的陶醉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议论 并不是豆不好,而是因为不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偷来在船上煮了吃的,没有了趣味,也就没有了那种心情。表现出了“我”对小伙伴的怀念,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增强了情感和主旨的表现力。
六、1. 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2.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人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人情美、景物美、故事情节美。
七、1.朦胧 宛转 悠扬 弥散
2.D
3.迅哥儿 伙伴儿 横笛
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本体:连山  喻体:铁的兽脊
化静为动:(1)写在船上的错觉,符合实际,更形象真切。(2)写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及我看戏的急切心情。
5.踊跃:跳跃。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