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随电影摄(niè)制组走向各拉丹冬。
B.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lí)黑的骨骼。
C.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yū yū)。
D.慢慢从砾(lè)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查热。
B.我们搭起牛毛帐蓬。
C.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D.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采夺目。
3.下列句子在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B.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指破坏景观的种种行为)
C.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震……(形容很多人接连到来,也形容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
D.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这里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是琼瑶仙境,____的晶莹和洁白。____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____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________。
A.肃穆 永恒 漫不经心 懈怠
B.静穆 永恒 漫不经心 懈怠
C.肃穆 永远 随心所欲 停歇
D.静穆 永远 随心所欲 停歇
能力提升全练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B.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
C.寒冷季节里汽车可以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中。
D.是否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登上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条件之一。
2.下面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B.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
C.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D.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3.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
②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
③我就更不在话下了。
④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
⑤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4.关于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幅书法作品题的是“颂江长”。
B.图中书法的字体是隶书,稳重大气。
C.该作品落笔轻重有序,整体美观协调。
D.作品中“颂”字的写法错误。
三年模拟全练
(2017北京昌平二模,1-6)在“览祖国山水,寻华夏文明”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小组计划制作一本宣传图册,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以下几项准备和校验工作。
1.(★★☆)下面是几幅泰山的摩崖题刻。请选出一幅最能体现泰山气势磅礴、地位崇高的作品作为宣传画册的封面,并结合其书体特点及题刻内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你选择:第____幅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成员给下面一段描写漓江山水的文字附上了几句赏析的话,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要生动得多呢。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这时,一只小小的渔舟,从岸边溪流里走入江来。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一片烟霞般的桃花,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雾,遮断了。这时我想,这难道不是画家李可染的《杏花春雨江南》吗?
A.选段开头把从桂林到阳朔的景比作“画卷”,形象地概括出了桂林山水的美。
B.选段中运用“打着……”的排比句式,写出了雨的细密,衬托了漓江的静美。
C.选段中用“走入”一词,让小小的渔舟有了人的情态,为美景增添了生气。
D.选段结尾处语气强烈,意在强调要把眼前的景和李可染的画作相提并论,一求高下。
3.(★★☆)为了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小组成员在四川成都武侯祠的图片旁配上了一副对联,且对联的部分内容被故意略去。依据你对诸葛亮的了解,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
上联:心悬________,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下联:胸藏________,________,北拒魏,常怀____励臣躬
A.三分鼎 八阵图 东连吴 谨慎
B.三分鼎 八阵图 西连吴 谦逊
C.八阵图 三分鼎 东连吴 谨慎
D.八阵图 三分鼎 西连吴 谦逊
4.(★★☆)宣传图册中还有介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字,请你仔细研读,完成(1)—(3)题。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崇尚山水自然的庭院空间中,水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可见,庭院中对水的经营,是符合传统审美情趣的。园林用水,从布局上看可分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看则有静有动。集中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觉到开朗宁静,而分散用水则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一般庭院规模较小,以聚水为主。庭院规模不大,利用曲折分散的水体来营造和丰富空间层次。而在规模较大的园林中,则采用带状或聚散结合的水池构图以求空间的丰富。
中国人对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人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_________,妙在_________。奇石如同无言的诗词,立体的图画,无声的乐曲。古人很早以前就开始将石头应用于园林的装饰艺术之中,以石来点缀环境,并且根据产地把奇石区分成了不同种类,如江苏太湖石、安徽灵璧石、广东英德石等,都是叠石造景的上等材料。“叠山理水”几乎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代名词。历代的造园家们都十分讲究叠石技巧。根据石头的天人造型,用各种奇巧的手段,将石块堆砌组合成假山景观。
(1)下列对文中加粗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符合(fǔ) 应用(yìng) “区”字的第二画是“丿”
B.符合(fǔ) 应用(yīng) “区”字的第二画是“└”
C.符合(fú) 应用(yīng) “区”字的第二画是“└”
D.符合(fú) 应用(yìng) “区”字的第二画是“丿”
(2)下列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千姿百态 自然天成 B.自然天成 千姿百态
(3)结合文段内容,理解第一段中“经营”一词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小组成员想对参观污水处理厂的活动进行报道,并准备将文字稿放到宣传册中。下列标点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3月22日是“世界水日”。②我校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学习实践基地——北京市污水处理厂,开展了以《留住绿水青山,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③同学们走进厂区,参观雨水收集装置、污水处理池等……④通过实地参观,同学们了解了污水处理过程,学习了节水知识,增强了爱水意识。⑤活动结束后,大家还纷纷表示——爱护环境,就要从我做起,珍惜每一滴水,人人争当“节水宣传员”。
A.第②句中的破折号换成冒号。
B.第②句中的书名号换成引号。
C.第③句中的省略号换成句号。
D.第⑤句中的破折号换成逗号。
6.(★★☆)表现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古诗文不胜枚举,小组成员选取了一些古人的作品,设置成了竞答题目,请你完成(1)—(3)题。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3)山川草木,鸟兽虫鱼,诗人偶有所感,亦能发为心声。虽为物语,但其中却不乏哲理,读来往往能引起我们心灵的震撼与共鸣,从而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请你写出这样的两句古诗文,并说出带给你的思考。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中考全练
(2018福建中考,10-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好沉的一杯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杯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意?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杯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1)赏析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加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素养全练
2016年9月,在一年一度的“三峡国际旅游节”即将到来之际,虹影中学准备开展“走近三峡话风光”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发短信,赞三峡]假如你是本年度旅游节的特邀嘉宾,请你为“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拟写一条手机短信以示祝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歌曲,悟内涵]“船过西陵峡呀,人心寒,最怕是崆岭呀,鬼门关!一声的号子,我一身的汗!一声的号子,我一身的胆!”这是流传在巍巍三峡的一首《船工号子》,从这铿锵有力的歌词中,你听到了什么呢?请简要写一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基础闯关全练
1.B A.摄shè。C.吁吁xū xū。D.砾lì。
2.C A.查→察。B.蓬→篷。D.采→彩。
3.B“大煞风景”比喻在高兴的时候使人败坏兴致。
B细读选文,根据语境和词义做出判断。肃穆:严肃而恭敬,形容气氛、表情等。静穆:安静庄严。永恒:永远不变。永远:表示时间长久,没有终止;指永久的未来。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懈怠:松懈懒惰。停歇:停止;停止行动而休息。
能力提升全练
1.D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2.A A项使用的是记叙,其他三项使用的是描写。注意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区别。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指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抑扬等。
3.答案②⑤④①③
解析先交代地点,搭帐篷住下,然后再提喝水的问题,所以前两句顺序就是②⑤;①句“不很适应”应紧接④句,③句“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是紧承①句。所以顺序是②⑤④①③。
4.C A.这幅作品题的是“长江颂”。B.图中书法的字体是行书。D.作品中的“颂”是繁体字,没有错误。
三年模拟全练
1.答案 一 楷书笔画平正,结构整齐,给人庄重之感,用楷书书写“五岳独尊”这几个字,更能表现泰山雄浑气势和特殊地位。
解析“五岳独尊”最能体现泰山气势磅礴、地位崇高,因此选第一幅。阐述理由时应紧密结合书体特点及内容。
2.D“一求高下”理解有误。这是一个反问句,含有肯定的意思,意在强调眼前的景像李可染的画。
3.A根据诸葛亮的生平可知,隆中对策,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东连孙权(吴国);八阵图是其一生心血,他事事谨慎,亲力亲为。再根据对联特点,可以判断上联空为“三分鼎”,下联空分别为“八阵图”“东连吴”“谨慎”。
4.答案(1)D(2)B(3)这里是指对庭院中水系的布局、规划。
解析(1)“符”易错读为fǔ;“应”是多音字,要据义定音;平时要注意字的笔顺。
(2)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自然天成:不经人力干预,天然生成形成。
(3)“经营”是多义词,应结合语境解释。
5.A第②句中破折号表示它后面有个注释,指出学习实践基地就是“北京市污水处理厂”。而冒号一般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提起下文或总括上文。
6.答案(1)山岛竦峙(2)黄鹤一去不复返
(3)(示例)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考:这两句诗让我想到无论前途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会出现光明与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名句积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对于富有哲理的句子应结合人生、社会,谈自己的看法。
五年中考全练
1.D文章虽有叙事,但主要写“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没有议论,语言特点也不是“朴素”。
2.答案 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段落的作用,要看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一般起领起下文的作用;在文章的中间,一般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等作用。答题方向一般是“内容上+结构上”。第②段强调印象中的黄河口土质,紧承上文,与第③段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3.答案(1)(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梁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
(2)(示例)“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解析(1)赏析句子,一般的答题格式是“修辞手法+具体展开+作用+情感”。原句明明是写高粱穗,却将它比作锣鼓槌,所以很明显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另外“擎”字是“往上托;举”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高粱的壮实、有力。
(2)赏析关键词,一般的答题格式是“词本义+词文中义+内容+人物形象”。“腾出”是在写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本义是飘着降落下来,而文中是在写珍鸟,所以可以看出珍鸟非常的轻盈。
4.答案 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第⑨段最后一句写道:“攥得好苦!”第⑩段首句便是:“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这里就已经告诉我们:“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而当“我”听到王总坚定的话语,那么坚定,充满信心,是因为“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最后一段“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即写出未来新洲的美好指日可待。答案在文中的第⑨—?段,比较容易确定位置,比较难的是需要考生自己去整合归纳。
5.答案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根据第⑦段“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归纳概括即可。
核心素养全练
1.答案(示例)三峡风光,险峻秀丽,闻名中外,享誉四海,祝“三峡国际旅游节”圆满成功,愿三峡风光常驻人们心中!
解析扣住题中“祝贺”这一关键词来写短信,表达对三峡风光的赞美和对旅游节成功举办的祝愿。
2.答案(示例)峡江两岸的人民质朴、憨厚、勤劳、勇敢,他们长年累月不辞辛苦地劳动着,历经世事沧桑,演绎着一部部辛酸史。但是他们勇于抗争,骨子里镌刻着坚强。这首《船工号子》唱出了三峡人民的心声,唱出了三峡人民的精神。
解析联系歌词中的“我一身的汗”“我一身的胆”等语句,从“不辞辛苦”“勇于抗争”等角度来感受三峡人民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