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10.小石潭记(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10.小石潭记(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1 21: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小石潭记
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篁(huáng)竹 为坻(chí) 卷(juǎn)石底以出
B.翕(xī)忽 幽邃(suì) 佁(yǐ)然不动
C.珮(pèi)环 清冽(liè) 寂寥(liáo)无人
D.俶(chù)尔 摇缀(zhuì) 犬牙差(cī)互
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尤清冽(清冽:清凉)
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许多)
B.日光下澈(澈:清澈)
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C.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悄怆幽邃(悄怆:凄凉)
D.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隶而从者(隶:奴隶)
3.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闻水声,如鸣珮环(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B.青树翠蔓(青色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像蛇一样,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4.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课文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潭中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_______,属于_______的范畴。
(2)《小石潭记》的作者__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_______,本文是他_______的第四篇。与_______共同倡导唐代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能力提升全练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2.下列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 )
A.闻水声,如鸣珮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H.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和抑郁之情。请你联系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的内容,为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
上联: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选段写景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模拟全练
(2018福建龙岩期中,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石渠之事既穷,上①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③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④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⑤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注]①上:往上。②阃(kǔn)奥:室内深邃之处。③揭跣(qì xiǎn):撩起衣襟光着脚。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⑤触激:撞击。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冽:_______
(2)为坻,为屿,为嵁 嵁:_______
(3)民又桥焉 桥:_______
(4)若床若堂,若陈筵席 陈: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B.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C.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D.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乙文写“石涧”,说说石涧美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中考全练
(2018山东临沂中考改编,11-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廊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剌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躁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剌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心乐之 乐:________
(2)不可久居 居:________
(3)不里许 许: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其长尺许者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①乃记之而去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①或投饼于左 ②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D.①以其境过清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 )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①②⑥
B.②③④
C. ③⑤⑥
D.①④⑤
5.(★★☆)[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素养全练
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
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想请班上的同学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景点名称,请写出你设计的景点名称和依据。
(示例)听水轩。依据:“闻水声,如鸣珮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仿照示例,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生动且富有激情的语言进行介绍。
[示例]听水轩——走近小石潭,你会听到潺潺不绝的流水声,会看到和谐惬意的人鱼相娱,会尝到犹如甘醴的清冽潭水。近听如环珮相鸣,清脆悦耳;远闻则莺歌燕语,宛转悠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石潭记

基础闯关全练
1.A卷quán。
2.C A.“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B.“澈”,意为穿透。D.“隶”,随从。
3.D正确的翻译是:(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2)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3)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解析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填写符合要求的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5.答案(1)抒情议论 散文
(2)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韩愈
解析 了解“记”这一古代文体的相关知识,掌握重点的文学常识,如“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等。

能力提升全练
1.A 只有A项中的“影”是名词,做主语。其他三项都是名词做状语的用法。
2.CFG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句子中体现“抑郁”“忧伤”之意的关键词作答。如C句中的“寂寥”,F句中的“凄”“寒”,G句中的“清”。
3.答案(示例)桃花源和平宁静
解析 根据对联的特点拟出下联。上联的地名为“小石潭”,下联自然用“桃花源”来对应;上联“凄寒幽静”是对小石潭环境气氛的体验,下联自然要用对桃花源的整体感受来对应。
4.答案 采用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用了“隔、闻、伐、取、见”等词,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游览.并感受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和探奇的乐趣。
解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写景顺序:①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法,回答时应首先考虑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外到里、由上到下等顺序;②时间顺序,按照不同时间段,或早中晚或春夏秋冬或其他形式的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判断出顺序后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来说明。这里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来写景。

三年模拟全练
1.答案(1)凉(2)不平的岩石(3)名词用作动词,建桥、架桥(4)摆设
解析 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2.B 反复诵读,注意语感,然后翻译句子,根据句意断句。
3.答案(1)青色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水面平静,如布铺在水面上,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
解析(1)句要逐字翻译,可使用添字法和换字法。(2)句“布”“若”“文”“操琴”等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4.答案 小石潭特点: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石涧之美:美在水大,美在泉水叮咚作响,美在像鱼龙鳞甲般的石块,美在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
解析 甲文第一段写石奇,第二段写水清、鱼活,第三段写溪流曲折,第四段写潭上环境。归纳各段的大意,即可得出小石潭的特点。乙文在划分层次的基础上,对几个比喻句分类概括,即可得出石涧美在哪几个方面。
[参考译文]
[乙]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下去到土山的北坡,老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桥下的水流很大,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巨大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有的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室内深邃之处。水面平静,如布铺在水面上,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我们撩起衣襟,赤着脚涉水而过,折断竹箭,扫除陈叶,除去腐朽的树木,清出一块可排放十八九张胡床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都在胡床的下面了;而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鳞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胡床之上了。

五年中考全练
1.答案(1)高兴(2)停留(3)大约
解析 解释词语时要注意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现象。(1)“乐”是高兴、快乐的意思。(2)“居”是古今异义词,是停留的意思。不能翻译为“居住”。(3)“许”可联系[甲]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许”翻译。
2.C A.其:①代词,它们,指朱鱼;②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之:①代词,代发现小石潭这件事;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于:在。D.以:①介词,因为;②连词,表目的。
3.答案(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2)然而那些欢快游动击水有声,在水面上游戏的,都是几寸长的鱼。
解析(1)“西南”“斗”“蛇”都是名词做状语,分别翻译成“向西南”“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2)根据上下文语境,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成“……是……”。
4.B 在翻译的基础上看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然后归类,选出答案。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往下走就看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直接写水清凉。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影子映在石头上。间接写水清。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往下面看,可以看到碎石金沙。间接写水清。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影子照射在潭底,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间接写水清。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下面深好几丈,直径大概一寸。间接描写。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从山中石缝中流出,喷吐的泉水如同冰雪一样清凉清澈。直接写水清。所以②③④间接写水清,答案选择B。
5.答案 [甲]文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幽静快乐的山水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回答。[甲]文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表明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苦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乙]文中写喷泉老树、游鱼池水,无不充满了作者对此间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乙] 从香山卧伏石头的台阶上走,没走几里,碧云寺就在眼前出现了。古刹后有一股山泉,从山中石缝中流出,喷吐的泉水如同冰雪一样清凉清澈,水摇摆的样子具有幽深的韵味。有一棵老树,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将泉水引流至寺庙内,徘徊在寺庙走廊下面,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往下面看,可以看到碎石金沙。把水引入大殿的前面作为池塘,用石梁为界,下面深好几丈,直径大概一寸。里面有上万条金鱼,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闪烁了人的眼睛。太阳照射这股清泉,(鱼)影子照射在潭底,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把饼扔在左边,鱼群游到左边,右边也是这样的,咀嚼有声,然而那些欢快游动击水有声,在水面上游戏的,都是几寸大的鱼。长约一尺的鱼,都潜下去游到潭底,看见食物都不去吃,安乐闲逸宁静恬淡。不是就如同安静的老人和急躁的小孩吗?

核心素养全练
1.答案 (示例)小径通幽。依据:“伐竹取道。”
解析 本题考查给景点命名。由题意可知,给景点拟名时,需根据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相关语句,比如可根据“伐竹取道”拟名为“小径通幽”。
2.答案 (示例)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导游词。导游词要介绍景点的景物特点,突出其最吸引人之处。语言富于文采,能引起大家去游览的欲望即可,要言之成理,符合导游词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