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的脚印
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旅行(lǚ) 踪迹(zōng) 岩石(yán) 沙砾(lè)
B.逝去(shì) 低洼(wā) 堆积(duī) 帷幕(wéi)
C.龟裂(guī) 悬崖(yá) 崩落(bēng) 裂缝(liè)
D.腐蚀(fǔ) 山麓(lù) 粗糙(zào) 装置(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楔形 宝藏 痕迹 犹豫
B.绝璧 冲刷 吹拂 笨重
C.孔隙 遗体 缓慢 摩损
D.浑浊 沟壑 沉淀 虎珀
3.结合语境,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这里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B.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C.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D.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这里指裂开许多缝子。)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___________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2)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___________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3)自然界某些转眼就___________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A.时时刻刻 无时无刻 消逝
B.无时无刻 无时无刻 消失
C.无时无刻 时时刻刻 消逝
D.时时刻刻 时时刻刻 消失
能力提升全练
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
B.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C.通过学习《时间的脚印》,使我明白了岩石也可以记录时间。
D.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2.品读课内语段,完成(1)—(5)题。
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1)“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一句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选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此题为多选题) ( )
A.下定义 B.举例子 C.分类别 D.作比较 E.打比方
(4)上面选文最后一段中的“很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中“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一句,为什么要强调石头是“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模拟全练
1.(2018浙江余姚兰江中学期中,1,★☆☆)请根据语境和拼音,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汉字。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____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社戏》)
(2)耳畔是一声miǎo____远的鸡啼。(《安塞腰鼓》)
(3)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____默。(《大雁归来》)
(4)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wéi____幕的一角而已。(《时间的脚印》)
2.(2018四川成都武侯西蜀实验学校期中,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措着吃。
B.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减默。
C.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诲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D.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
3.(2018山东五莲期中,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C.“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4.(2018山东日照莒县期中,6,★☆☆)下面对句子的分析或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此句存在着语序不当的问题,可以把状语“一件珍贵的”后置,改为“这是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
B.“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此句中的“描绘”后面本应有一个宾语,但由于定语太长,结果漏掉了宾语。
C.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发狠”“忘情”“没命”三个词虽然是并列的,但是同时表现了沸腾、宣泄、不可遏止的生命活力)
D.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的气势;“冲”“爬”,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五年中考全练
(2018河北中考,12-1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漫话石鼓文
①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②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③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④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B.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
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2.(★★☆)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文字说明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素养全练
1.(2017湖南长沙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杯水的重量
老师拿起一杯水,问:“这杯水的重量是200克,各位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
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老师继续说道:“一杯水,随着所拿时间的延长,它的重量也在发生变化。其实这杯水很轻,但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重。所以,我们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会儿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杯“水”,我们该怎样对待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中的画线部分,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要求:内容相关,格式相似。
时间都去哪儿了
陈曦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 时间的脚印
基础闯关全练
1.B A.砾lì。C.龟jūn。D.糙cāo。
2.A B.璧→壁。C.摩→磨。D.虎→琥。
3.A文中运用的是词语的本义,即“直到海水干涸,石头粉碎”。
4.A 注意分析近义词在词义上的细微差别,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时时刻刻”指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地。“无时无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消逝”,动词,消失。“消失”指(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根据句意和“不”这一标志,(1)句应选“时时刻刻”,(2)句应选“无时无刻”.(3)句应选“消逝”。故答案选A。
能力提升全练
1.C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使”即可。
2.答案 (1)一句话独立成段,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
(2)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
(3)BC
(4)不能删掉。因为“很可能”表示一种推测的可能性;若删掉,则变成了肯定,这样就与现实不符合。
(5)因为石头自己是不能动的,那么,不能动的“死”的石头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了岩石的这一功能的奇特。
解析(1)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上文,不是承上启下。
(2)解答此类题应联系上下文,找到标志性的词语。这句话后边“这说明……”一句即是答案。
(3)“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红色的岩石……,而灰黑色……”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此类题可把删除后的句子和原句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5)“岩石”是没有生命的,所以强调是“死”的,但岩石的形成过程就是地壳的“活动”过程,作者如此强调,是为了突出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
三年模拟全练
1.答案(1)踊(2)渺(3)缄(4)帷
解析 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误用。“踊”不要写成“勇”,“渺”不要写成“邈”,“缄”不要写成“减”,“帷”不要写成“苇”。
2.D A.措→撮。B.减→缄。C.诲→晦。
3.C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后面的顿号应为逗号,“容不得闭塞”后面应为句号。B.句中问号应改为逗号。D.句中第一处逗号应为句号,“攻击”后面的句号应为冒号。
4.DA.“状语”改为“定语”。B.“宾语”改为“宾语中心语”。C.“并列”改为“递进”。
五年中考全练
1.A原文中第②段第一、二句提到“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选项中丢掉了“现存的”这个限定词,与原文不符。
2.答案石鼓文的出土及历代保存情况。(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原文第③段首句提到了石鼓文的出土,之后便是从唐到五代、宋、金、元、近代再到解放后,都是在讲石鼓文的辗转和保存情况。所以此段讲了石鼓文的“出土”和“保存”两个方面的内容,较容易概括。
3.答案探索;求真(求实);严谨。(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尾段主要谈到了石鼓文的时代考证,从最初认为是周时期文物,到后来确认为秦时期文物,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再者,虽然提出考证时代的是历代的诗人、史学家等有影响力的人,但后人并不盲从,体现出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从更精细考证石鼓文的具体时代可以看出严谨性。
核心素养全练
1.答案 学会适时放下,我们才能坚持更久,走得更远。
解析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我们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会儿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人生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杯‘水’,我们该怎样对待呢”与文题中的关键信息“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从日常小事当中探究出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挖掘关键字词的比喻义、引申义:“水”引申为生活中的“困难”“压力”“挫折”等;“休息”可以理解为“放松”“换个角度”等。把相关字词的比喻义、引申义代入关键句中理解即可。
2.答案 (示例)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解析 解答此类题,一要结合题干,明确仿写内容;二要分析画线句,找出结构规律;三要找准情感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