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卷一(第14~16课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卷一(第14~16课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2 10:2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
[检测内容:第14~16课 检测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忽必烈 D.朱元璋
2.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今天的(   )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洛阳
3.如下图所示,从图1到图2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
A.秦朝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4.“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位 B.隋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5.下列农作物中,不属于我国明朝时期引进的是(   )
A.向日葵 B.高粱 C.马铃薯 D.玉米
6.明朝时,全国制瓷中心所产的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它是(   )

A.唐三彩     B.青瓷和白瓷    C.冰裂纹瓷器     D.青花瓷
7.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郑和下西洋(   )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B.显示明朝国力强盛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8.“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C.收复了靖康失地 D.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9.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   )
A.荷兰殖民者 B.西班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葡萄牙殖民者
10.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宋文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目的 B.起止时间 C.远航次数 D.所到地区
11.“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有(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中国风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3.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农耕      织布    炼水银、朱砂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4.绵阳是一座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留下了蜀国的许多遗址和故事。下列有助于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情况的文学作品是(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15.下列对明代戏剧成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B.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C.《牡丹亭》是吴承恩的代表作
D.汤显祖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
二、辨析改错(12分)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为分散兵权,明成祖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改正:
【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改正:
【  】(3)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亚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改正:
【  】(4)张仲景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改正:
三、材料解析(17题14分,18题12分,共2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材料二 (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于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3分)
(2)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3分)
(3)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4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4分)
18.明朝文化时代特点非常鲜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座城市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它以“万岁山”为全城的中心点,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紫禁城的主要宫殿和午门、承天门等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
(1)材料所说的这座城市是     。(1分)
材料二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2)诗中提到的长城在明朝时,东西到达哪里?(2分)
(3)明朝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请从医学和工农业生产两个方面,举出科技巨著的例子。(4分)
(4)明朝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请根据提示填空。(3分)
①降妖除魔本领强,蔑视统治勇反抗。对应作品的作者是     。
②民间生活多艰难,逼上梁山当好汉。对应的作品是     。
③军事斗争乱纷纷,人物形象栩如真。对应作品的作者是     。
(5)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书法名家     、绘画名家     等。(2分)
四、活动与探究(17分)
19.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与以往封建王朝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观察下列图片,探究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人物是谁?(1分)他为加强君权,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3分)
(2)图2是明朝什么机构的印信?(1分)明成祖设立的特务机构叫什么?(1分)这两个机构的职责是什么?(2分)
(3)图3反映了什么制度?(1分)这种制度到明朝时有了什么变化?(2分)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你如何评价明朝的这一制度?(2分)
(4)结合以上图片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君权的发展趋势,总结这些措施对明朝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B 6.D 7.A 8.D 9.D 10.D 11.A 12.D 13.C 14.D 15.C
16.(1)× “明成祖”改为“明太祖(或朱元璋)”。
(2)√
(3)× “亚洲东海岸”改为“非洲东海岸”。
(4)× “张仲景”改为“李时珍”。
17.(1)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2)经济繁荣,国力雄厚,造船技术高超,设备先进。
(3)规模大、人数多、航行范围广、时间长等。
(4)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8.(1)北京城
(2)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4)①吴承恩 ②《水浒传》 ③罗贯中
(5)董其昌 徐渭
19.(1)朱元璋(或:明太祖)。举措: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锦衣卫。东厂。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等。
(3)科举制度。明朝采用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读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4)明朝君权不断强化。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但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