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系统的分析
一、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系统的内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加上以前所学内容和生活经验,涉入本节课的难度不是很大,但教材的有的案例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专业知识要求太高,学生接受困难,时间的浪费也多,即使花大气力讲,学生也不理解,所以在此更改为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自行车、课程表的安排、马兰河水的污染、以及利用数学知识对足球赛场上的一些安排进行分析,掌握系统的原则。要想分析透,时间可能稍紧,所以对有些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减少写和改的时间,课程表改动可以发给每个人,然后讨论。
二、教学内容分析
《系统的分析》是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
本书主要学习系统分析的基本特征、基本方法,并对系统进行优化,本节课是课标的重点要求,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以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指导简单的系统设计,提高系统的有序性和整体运行效果,这样才能使系统设计获得整体的最佳效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了解技术设计的一些文化内涵,能归纳技术设计中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并把它们迁移到日常的生活中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减少处理问题过程中的盲目性,并能学会对事件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决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简单的系统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联系各个领域对系统分析进行交流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增强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系统基本特性及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案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难点: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系统优化,能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并灵活的运用
五、教学策略
教法:为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把平日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提升到理性分析的思维上。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以回想——分析——归纳——迁移为主线,组织教学。
学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交流讨论、归纳,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明确技术离不开生活。要想真正的把技术这一学科掌握好,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要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从课堂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环境中。
六、教学准备
自制的课件、书签、自行车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引领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引入讲授练习讲授练习总结 一、系统的基本特性1、系统具有目的性: 系统都是以实现某种功能为目的的,这是区别这一系统与那一个系统的标志。系统的多个目标有时不完全一致,甚至矛盾,这就需要协调,寻求平衡或折衷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其目的。2、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各组分之间,组分与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协调好系统就具有良好的功能。3、系统具有层次性系统的各层次之间具有独性,它们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系统的整体功能4、系统具有相关性系统的各组分或元素只要有一个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元素和组分实现其功能。5、系统具有环境适应性系统的功能就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下列的事例体现系统的什么特性?人们往往希望汽车跑的又快又省,但车速过快会格外耗油,有个折衷的最适当的速度叫经济速度,最省油。过度发展畜牧业,导致绿洲变成荒漠“一个和尚跳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银河系的结构人类的进化二、系统分析基本原则1、整体性的原则2、科学性的原则:系统的分析一方面要有严格的的工作步骤,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3、综合性的原则系统存在若干目标时,应将目标排除优先次序,首先选取最优先的目标,然后尽可能在不损害第一目标的前提下完成下一个目标,这就需要综合分析、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三、系统的优化系统优化的意义: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系统达到更加理想、更加效果的过程。实现系统的最优化,就可以在一定资源条件下,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而投入的人力、物力 、财力达到最小。系统优化的实现下面是高一年级两个班级的课程表,试运用系统优化的基本知识,重新调整编排使之更为合理?约束条件:两个班由同一批任教,使用相同的实验室。 创设问题:人类为什么发明自行车?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人们对自行车的目标有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情况下你会刹车?为什么?你骑自行车是由哪些零部件组成?自行车的运行中,这些零部件是如何配合工作的?两辆新购的自行车,骑起来也会有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你骑的自行车由哪几个主要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各自具有什么样的功能?骑自行车的时候,如果一个部件出了故障,会影响其他部件的工作吗?自行车一个部件的改进,会使其他部件工作的更好吗?自行车为什么要更新时代?越野车、变速车是怎样出现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在学生回答时适当的进行引导问:丁谓所采用的方案为什么一举两得?问:在足球比赛中,通常采用循环赛、和淘汰赛两种方法:足球场上总计11人,教练在安排上也各有不同,为什么有这些安排呢?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兰水水,问:马兰河水污染是极其严重的,你能说一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人类忽视了什么,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引入:假如现在你从家要到火车站乘火车,你想怎么走?问题:原来的课程表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怎样避免课程表编排的矛盾冲突?说一说你新编的课程表为什么比较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个上前,利用电脑展示各个时代的自行车,同时进行解说,其他同学观察,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下述问题,通过交流归纳出对应的系统的基本特性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阅读《丁谓修复皇宫》思考并回答学生分小组讨论,充当教练和策划者,进行交流观察、体会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阅读教材上的案例,体会优化实现的措施及原则学生两个人一组进行讨论回答 创设情境,引入系统分析的基本特性理解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系统整体性的原则利用学生熟悉的了解的经历进行科学性原则的安排利用多媒体,加强感知,提高学生对综合性原则的认识。体会系统的优化培养学生独自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体统的优化
板书设计 系统的分析一、系统的基本特性 二、系统分析基本原则 三、系统的优化1、系统具有目的性: 1、整体性的原则 1、系统优化的意义2、系统的整体性 2、科学性的原则 2、系统优化的实现3、系统具有层次性 3、综合性的原则4、系统具有相关性5、系统具有环境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