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过关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判断题。1、从不同侧面照射同一物体得到的影子一定都一样。 ( × )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短。( × )
解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长,中午最短。
3、麦哲伦航海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 )
解析:麦哲伦船队的航行方向是自东向西的,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环绕地球一圈。
4、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均匀。( × )
5、我们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方式。( √ )
6、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跳跃要比在地球上跳得高。( × )
二、选择题。1、一个月中我们每天看到的月相都不相同,下列关于月相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A.月球始终有一半被太阳照亮,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因此每天看到的月相也不同
B.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大小每天都不一样
C.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被地球挡住的部分每天都在变化
2、像蜡烛、电灯、太阳等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为( B )。
A.恒星 B.光源 C.能源
3、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和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相比,( A )。
A. 更远 B.更近 C.不确定
4、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B )。
A. 火山 B.环形山 C、海洋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在地球上看帆船行驶,能始终看到桅杆和船体同时现
B. 当帆船进港时,先看到船体,再看到桅杆
C. 当帆船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体
6、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C )。
A. 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四分之三
7、农历下半月月球的亮面在( B )。
A. 右侧 B.左侧 C. 正上方
8、关于月球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B )。
A. 气候说 B.撞击说 C.火同喷发说
三、简答题
1、请你简要说一说,为什么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它们的大小差不多?
解答:因为月球距离地球较近,太阳距离地球很远,所以在地球上看上去,它们的大小差不多。
2、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解答:月球的亮面大小不一样,亮面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亮面朝向不一样,上半月朝右,下半月朝左。
四、设计题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地球是圆的。
实验材料:自制帆船、地球仪、水平桌面。
实验步骤:
(1)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帆船在地球仪上航行,观察进出港的情况。
(2)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航行。
(3)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以的不同现象,据此推测地球的形状。
实验现象:
(1)帆船在地球仪上航行,进港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出港时的情况正好相反。
(2)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航行,则一直能够同时看见桅杆和船身。
实验结论:这个模拟实验证明了人们猜测地球是圆的假设的正确性。
2、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长度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及时记下了影子的长度(125厘米),并且每30分钟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他们发现影子在12:00时最短。下面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量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几次测量
1
2
3
4
5
6
7
8
9
影长(厘米)
125
100
77
57
40
25
40
57
77
(1)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一天中的9:30开始测量的,
在(13:30 )结束测量的。
(2)根据上面的数据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那么这时竹竿影子的长度大约为(100)厘米。
(3)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知道,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长度逐渐(变短)。
第三单元 整理与复习
单元知识梳理
易混易错 分析
易混点 影子的产生除了需要遮挡物和光源,需不需要其他物体
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屏起到呈现影子的作用。当光源照射到遮挡物时,需要将影子呈现出来,屏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一让人们能看到物体所呈现的影子。
例:产生影子的必要条件是光源、遮挡物。( )
解析:光源、遮挡物和屏是产生影子的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答案:×
易错点一 对我国现在水资源的情况不够了解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从太空遥望,地球被水环抱。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是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例:我国的淡水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水。( )
解析:人类淡水资源十分匮乏,我们要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并在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水资源。
答案:×
易错点二 不知道月相变化规律性的原因
月球反射了太阳照射到月球上的光,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月球,因为月球在围绕地球做运动,地球也在绕太阳进行公转,所以在地球上我们观察到的月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还有规律可循。
例:月相的规律性与月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密切关系。( )
解析:月球本身不发光,它的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因此,月相的规律性变化就与月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球亮面面积的大小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答案:√
第三单元 单元过关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判断题。1、从不同侧面照射同一物体得到的影子一定都一样。 ( )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短。( )
3、麦哲伦航海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
4、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均匀。( )
5、我们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方式。( )
6、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跳跃要比在地球上跳得高。( )
二、选择题。1、一个月中我们每天看到的月相都不相同,下列关于月相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月球始终有一半被太阳照亮,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因此每天看到的月相也不同
B.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大小每天都不一样
C.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被地球挡住的部分每天都在变化
2、像蜡烛、电灯、太阳等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为( )。
A.恒星 B.光源 C.能源
3、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和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相比,( )。
A. 更远 B.更近 C.不确定
4、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
A. 火山 B.环形山 C、海洋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地球上看帆船行驶,能始终看到桅杆和船体同时现
B. 当帆船进港时,先看到船体,再看到桅杆
C. 当帆船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体
6、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A. 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四分之三
7、农历下半月月球的亮面在( )。
A. 右侧 B.左侧 C. 正上方
8、关于月球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
A. 气候说 B.撞击说 C.火同喷发说
三、简答题
1、请你简要说一说,为什么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它们的大小差不多?
2、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四、设计题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地球是圆的。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长度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及时记下了影子的长度(125厘米),并且每30分钟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他们发现影子在12:00时最短。下面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量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几次测量
1
2
3
4
5
6
7
8
9
影长(厘米)
125
100
77
57
40
25
40
57
77
(1)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一天中的9:30开始测量的,在( )结束测量的。
(2)根据上面的数据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那么这时竹竿影子的长度大约为( )厘米。
(3)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知道,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长度逐渐( )。
课件15张PPT。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单元测试教科版 三年级下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 一颗恒星。太阳与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影子的 研究月球太阳、地球和月球影子的变化规律: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月相月相的变化规律影子的产生条件:光源、不透明的遮挡物和屏(投影面)。影子的变化规律:影子的长短、方向、形状、大小等变化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月球表面的特征地球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上丰富的液态水资源。易混易错 分析
易混点 影子的产生除了需要遮挡物和光源,需不需要其他物体
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屏起到呈现影子的作用。当光源照射到遮挡物时,需要将影子呈现出来,屏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一让人们能看到物体所呈现的影子。
例:产生影子的必要条件是光源、遮挡物。( )
解析:光源、遮挡物和屏是产生影子的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答案:×易错易混易错点一 对我国现在水资源的情况不够了解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从太空遥望,地球被水环抱。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是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例:我国的淡水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水。( )
解析:人类淡水资源十分匮乏,我们要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并在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水资源。
答案:×易错易混易错点二 不知道月相变化规律性的原因
月球反射了太阳照射到月球上的光,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月球,因为月球在围绕地球做运动,地球也在绕太阳进行公转,所以在地球上我们观察到的月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还有规律可循。
例:月相的规律性与月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密切关系。( )
解析:月球本身不发光,它的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因此,月相的规律性变化就与月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球亮面面积的大小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答案:√易错易混单元测试一、判断题。1、从不同侧面照射同一物体得到的影子一定都一样。 ( × )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短。( × )
解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长,中午最短。
3、麦哲伦航海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 )
解析:麦哲伦船队的航行方向是自东向西的,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环绕地球一圈。
4、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均匀。( × )
5、我们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方式。( √ )
6、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跳跃要比在地球上跳得高。( × ) 单元测试二、选择题。1、一个月中我们每天看到的月相都不相同,下列关于月相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A.月球始终有一半被太阳照亮,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因此每天看到的月相也不同
B.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大小每天都不一样
C.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被地球挡住的部分每天都在变化
2、像蜡烛、电灯、太阳等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为( B )。
A.恒星 B.光源 C.能源单元测试二、选择题。3、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和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相比,( A )。
A. 更远 B.更近 C.不确定
4、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B )。
A. 火山 B.环形山 C、海洋单元测试二、选择题。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在地球上看帆船行驶,能始终看到桅杆和船体同时现
B. 当帆船进港时,先看到船体,再看到桅杆
C. 当帆船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体
6、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C )。
A. 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四分之三单元测试二、选择题。7、农历下半月月球的亮面在( B )。
A. 右侧 B.左侧 C. 正上方
8、关于月球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B )。
A. 气候说 B.撞击说 C.火同喷发说单元测试三、简答题
1、请你简要说一说,为什么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它们的大小差不多?
解答:因为月球距离地球较近,太阳距离地球很远,所以在地球上看上去,它们的大小差不多。
2、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解答:月球的亮面大小不一样,亮面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亮面朝向不一样,上半月朝右,下半月朝左。单元测试四、设计题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地球是圆的。
实验材料:自制帆船、地球仪、水平桌面。
实验步骤:
(1)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帆船在地球仪上航行,观察进出港的情况。
(2)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航行。
(3)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以的不同现象,据此推测地球的形状。
实验现象:
(1)帆船在地球仪上航行,进港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出港时的情况正好相反。
(2)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航行,则一直能够同时看见桅杆和船身。
实验结论:这个模拟实验证明了人们猜测地球是圆的假设的正确性。2、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长度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及时记下了影子的长度(125厘米),并且每30分钟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他们发现影子在12:00时最短。下面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量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一天中的9:30开始测量的,
在(13:30 )结束测量的。
(2)根据上面的数据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那么这时竹竿影子的长度大约为(100)厘米。
(3)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知道,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长度逐渐(变短)。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