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千人糕
1.会认“糕、特”等1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法,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一定、也许”等14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借助插图,说说米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能结合生活实际,如衣服、文具,仿照课文说说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4.积累“蛋糕、雪糕”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能借助插图,说说米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如衣服、文具,仿照课文说说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第一课时
1.会认“糕、特”等1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法,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一定、也许”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通过朗读对话,体会孩子的心理变化,借助语气词读出孩子和爸爸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生字:糕。用米粉或面粉掺和其他材料蒸制或烘烤而成的食品。形声字。你吃过哪些糕?(学生交流)出示:蛋糕、雪糕、糕点(齐读)
2.补全课题《千人糕》。(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课文,文中主要有哪两个人物?(孩子和爸爸)
2.出示全文,飘红“问、说”等词,说说你的发现。(这篇课文主要是以人物的对话组成的。)
3.出示:“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个别读,齐读。在文中,爸爸和孩子的答案显然是不同的,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找找相关句子。
4.交流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1)学习生字:嘛(语气词)买(字形演变:用网兜装贝壳,到市场购物)
(2)男女生读句子。
5.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疑问?
出示: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学习生字:“的”多音字、“应”后鼻音
过渡:孩子的想法为什么会产生变化?让我们再细细读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体会心情。
1.读课文1—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孩子一开始认为“千人糕”应该是什么样的句子。
2.交流
出示: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引读:当爸爸回答“——”时,孩子想:——(跟读)这里的“特别”指的是(很、非常)指导第一句的朗读。(对千人糕大小的期待)
但当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时。孩子又想——(跟读)这次的“特别”指的是(与众不同),同一个词放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就产生了变化。指导第二句的朗读。(对千人糕味道的期待)
但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说——(跟读)孩子此时的心情是(失望、不以为然……)
3.短短五个自然段,孩子的心情就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课文还通过一些表示语气的词来帮助我们读好句子,圈出那些表示语气的词。个别读,指导朗读。
4.同桌分角色读出孩子和爸爸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5.出示6—7自然段。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1)个别读,正音:磨、粉(前鼻音)齐读孩子说的话。
(2)快速找到千人糕是用什么做成的,大米和糖(板书)
看上去也就是寻常的做法,那这千人糕有何独特之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复习巩固,练习写字
1.游戏朗读词语。
2.指导写字:能、味
第二课时
1.正确认读“蔗、汁、菜、熬、算、销、劳”等汉字,会认会写“具、甘、甜、菜、劳”5个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默读课文,能借助插图,读懂句子,能说说米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能结合生活实际,如衣服、文具,仿照课文说说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4.知道一块小小的米糕来之不易,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爸爸说的千人糕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就来听记一句句子,边听边写:千人糕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
2.(出示句子)核对,齐读。
师:这样一块小小的米糕为什么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很多很多人,指的到底是哪些人呢?
二、借助图片,了解过程
1.(板贴课文插图1)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画有什么事物?还画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问:图中画有种子、稻谷;甜菜、甘蔗。(学习生字:甘蔗、甜菜。开火车读词。蔗(翘舌音)菜(平舌音)“菜”、“蔗”都是“草字头”,与植物有关,“甘、甜”都是甜的意思,在田字格里指导“甘”字的笔顺。)
第二、三问:画有一位农民,他在插秧。画有一位工人,正在熬糖。(学习生字:熬。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热,用的时间较长。四点底指的就是熊熊燃烧的火焰。)
3.(板贴课文插图2)再仔细观察这幅图画,想一想,图中画有什么事物?还画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4.反馈指导。预设:
第一问:画有蒸好的米糕和包装好的米糕。(板书:蒸)
第二、三问:画有工人,他们正在搬运米糕。画有售货员和顾客,售货员正在向顾客卖米糕。(根据学生回答板贴:包装的、送货的、销售的)
随机理解“销售”的意思。
5.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两幅图画画的就是米糕做成到我们手上的全过程。
三、品读课文,了解过程
过渡:那么,课文的哪些话是讲述图画内容的呢?
1.默读课文,找出讲述图画内容的语句,哪位同学还记得默读课文的要求吗?(预设:默读要求是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还要一边读,一边想。)
2.交流,随机出示第8、9自然段。
“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指名读,随即正音:算(平舌音、三拼音)
3.品读第8自然段,了解大米的生产过程
(1)大米的生产过程需要哪些人?根据学生回答贴图,板书:种稻子、加工
(2)种稻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仔细读读,得有人——(播种、翻土、施肥、浇水)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大米的生产过程需要哪些人了吗?(自己说,交流,读句子)
4.品读第9自然段,了解糖的生产过程
过渡:刚才我们一句一句细细地读,读懂了句子的意思,了解了大米生产过程中需要哪些人。现在请你不出声默读课文,学着刚才的样子,找找糖需要哪些人才能做成?
(1)集体交流,随机板书。预设:
A.种甘蔗的、种甜菜的
B.榨汁的(你一定读懂了爸爸说的第一第二句话,齐读。学习生字:汁,是一种水)c熬糖的
(2)试着连起来说说糖需要多少人才能做成?(同桌交流,指名说)
5.出示:“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泛红“很多很多人”师生配合说:同学们,我们从爸爸的话中知道了大米的生产过程需要——很多很多人,糖的制作需要——很多很多人,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学习生字:劳(从繁体字入手,上面是焱,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凸宝盖,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努力劳动,组词,读词)6.一块小小的米糕从生产到放到我们的餐桌上要经过哪些人的劳动才能做成呢?结合板书和课文插图,试着说说看(同桌说,全班交流)
小结:是啊。一块小小的米糕,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才能来到餐桌上,摆在我们的面前。你们说,爸爸把米糕称作为千人糕有道理吗?7.难怪孩子听了爸爸的这一番话之后,他不由地说道——
“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的确”的意思是(确实)指导朗读
四、练习表达,感悟主题
1.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比如面包(出示相关图片),出示开头:一个面包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自己说,全班交流)
2.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物品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完成?举一个例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出示开头:(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总结
五、复习巩固,练写生字
1.词语朗读
2.写字指导:
(1)具:三短横,间隔要均匀
(2)当场写:甜(甘变为甜的一部分,变窄)、劳(上中下结构)
板书设计
6 千人糕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
种甘蔗 (甘蔗、甜菜图)
(种稻图) 种稻子 种甜菜
大米 糖 榨汁
(加工图)加工 熬糖(熬糖图)
…… ……
蒸
(包装、送货、销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