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州谣
1.认识“州、峡”等15个生字,会写“州、峡”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识字、写字,探究识字方法。
认识祖国山川河流,体会字词意思。
第一课时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湾”1个字。
2.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中国有关的歌谣:板书课题《神州谣》。
2.学生齐读课题,识记“州”字。
(1)指名认读“州”字,注意读准字音。
(2)比较“州”和“川:州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很像?“州”和“川”有什么关系呢?
(3)出示古文字“州”和“川”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
解说:“州”和“川”都是象形字。“川”是河流的意思,“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哪些点就是小岛。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教师:在生活中,你听过或见过“州”字吗?说一说。(如:广州、苏州、杭州、扬州)
补充资料:“州”是就是的行政区划,多用于地名。借助图片再读:广州、苏州、杭州、扬州
二、初读生字,识记生字
1.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突出重点。
(1)分组认读:涌、宋、耸、浓奋、峰繁齐、湾、峡陆、隔、谊
(2)用字卡检查认字情况。
3.识记生字字形
(1)哪些生字可以利用学过的自来记忆呢?指名说一说。
(2)联系生活组词识记。
(3)抢读书上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悟特点
1.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由交流。(每句3个字,还有很多地名)
3.同学们真会发现,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带着感受读一读。
四、朗读课文,理解字义
1.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点拨:神州和华夏都叫中国。
(4)出示:中国地图。介绍地大物博。
(5)指导朗读。指名读、范读(加动作)、齐读。
(6)看图诵读
2.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1)思考:这小节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
(2)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画出这些山川的样子。
(3)从这些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等)
(4)看了这些图片,我想你对我们的祖国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指名读、男女对读)
(5)出示更多的山川美景,学着课文的形式再创作。
3.自由读第三小节。
(1)出示地图:谁的知识丰富,能给同学们认认台湾、海峡、大陆的地理位置。
(2)书中有个字是“隔”,你能看图说说“隔”的意思吗?谁能用“隔”组词?
(3)导语:虽然台湾和大陆被宽宽的海峡间隔着,但大陆人民永远想念着台湾人民,(指名读)台湾永远和我们是一家(指名读、齐读)。
(4)指导书写:湾。
4.齐读第四小节。
(1)板书:各民族情意浓
(2)联系生活,理解“繁荣”。
(3)齐读。
(4)集体背诵。
五、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教师朗读,引导正确的停顿。
2.学生练读
3.师生合作朗读。
第二课时
1.会写“州、岛”等14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
2.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集体有感情地背诵歌谣。回忆歌谣内容。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州、岛、峡、民、族、谊、齐、奋。
2.这些生字都是什么结构?观察这些字宝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将容易写错的笔画找出来,并给同桌讲讲理由。
3.同学们怎样才能写好这些笔画?指名回答。
(1)“州”字要注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二笔是竖撇,第四笔是竖短,第六笔竖长。
(2)“岛”第四笔竖折折钩要写得宽而扁,包围住左下方“山”。
(3)“民”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4.课件播放生字的笔顺,学生认真观察。
5.学生描红,临写。
6.教师结合学生的生字书写情况进行点评。
三、积累课后词语
1.出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词语。
3.指名读词语。
4.同桌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
5.教师点拨。
6.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词语。
2.背诵课后“读读记记”中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神州谣
我神州 山川美
各民族 情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