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专题训练,同步练习,复习补习资料:课题3 水的组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专题训练,同步练习,复习补习资料:课题3 水的组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02 22:0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知识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_____色_______臭的气体,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______。
2.化学性质:可燃性
表达式:氢气+氧气水
注意:点燃氢气前,必须先_______。
3.氢气纯度的检验
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______,表明氢气不纯;__________,则表明氢气较纯。
二、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2.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3.检验
正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该气体是________。
负极:在试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________火焰,该气体是氢气。
4.结论
水是由______、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化合物、氧化物、单质
1.化合物
由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二氧化碳等。
2.氧化物
由_____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3.单质
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氢气、氧气、氮气。
注意:单质、化合物的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一、1.无 无 难 小
2.验纯
3.爆鸣声 声音很小
二、3.氧气 淡蓝色
4.氢 氧
三、1.不同种
2.两种
3.同种
重点
一、电解水实验
实验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尖嘴玻璃管a和尖嘴玻璃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玻璃管b的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将尖嘴玻璃管a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打开活塞,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巧学妙记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实验结论
①电解水实验中,水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新物质。
②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补充说明
(1)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电解水所用的电源为直流电。
(3)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又因为电极反应要消耗部分氧气,故在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实际体积比会大于2∶1。
二、几个概念间的关系
单质与化合物存在并列关系,都属于纯净物;化合物与含氧化合物存在包含关系;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存在包含关系。
典例1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在水中加入少许烧碱,能增强导电性
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
【答案】C
典例2 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冰水共存物 B.石灰石 C.液氧 D.金刚石
【答案】B
基础训练
1.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2.(2019·天津红桥区中考总复习)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A.没有听到声音 B.听到很小的声音
C.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D.试管爆炸
3.(2019·北京中考总复习)实践活动中,小亮自制了如下图所示的净水器。使用此净水器净化的水属于
A.纯净物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4.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5.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氢气作清洁燃料
C.铜用于导线
D.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6.(2019·福建南平质检)下图是水在电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负极相连玻璃管内产生的物质是乙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及数目均不变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2∶1
能力提升
7.(2019·河南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8.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两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化合物
B.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C.一定是氧化物
D.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9.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
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
10.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下图试管B所对应的是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
(2)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4)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分离不溶物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生活中经常使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真题练习
11.[2019·盐城]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纯碱(Na2CO3) B.酒精(C2H5OH)
C.干冰(CO2) D.苛性钠(NaOH)
12.[2019·吉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3.[2019·巴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是点燃氢气,听到有很小的声音的氢气较纯,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不纯,故选B。
3.【答案】D
【解析】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可以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净水器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D。
4.【答案】B
【解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B、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操作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或刺激性,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凑到瓶口用鼻子闻,图中操作错误;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用嘴吹易引发危险,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这一性质必须通过呼吸作用这一化学反应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所以错误;B、氢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同时能放出大量的热,这一性质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所以错误;C、铜丝做电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正确;D、稀有气体做保护气是利用它的稳定性,这一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所以错误。故选C。 点睛: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在判断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相关的性质,所以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乙是氢气,丙是氧气。A、与负极相连玻璃管内产生的物质是氢气,正确;B、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错误;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均不变,分子种类及数目发生改变,错误;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9∶1∶8,错误。故选A。
能力提升
7.【答案】D
8.【答案】B
【解析】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两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氧化物。该物质含有两种元素,由概念可知,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或化合物,若是化合物,可能是氧化物。故选B。
点睛:将物质分类从大的方面开始分,即先根据组成的物质种类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再在纯净物的基础上继续分类成化合物和单质。但不管是化合物或单质,一定属于纯净物。
9.【答案】B
10.【答案】
(1)正极
(2)AC
(3)AB
(4)过滤 煮沸
【解析】(1)试管A中气体体积较多,是氢气;试管B中的气体体积较少,是氧气,试管B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2)A、水分子不断运动,该观点符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点,正确;B、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错误;C、水分子大小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正确;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当物质被分割小到分子时,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故选AC。(3)A、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正确;B、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正确;C、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错误;D、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没有发生变化,错误。故选AB。
真题练习
11.【答案】C
【解析】A、纯碱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错误;B、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是氧化物,正确;D、氢氧化钠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错误。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和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可以燃烧,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氢气,错误;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D、从微观上分析可得结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正确。故选D。
13.【答案】(1)2∶1
(2)B
科知故事
屠呦呦及其团队在寻找抗疟药物的过程中,最初关注在对疟原虫抑制率更高的胡椒上,但后期发现其效果并不理想。此后才转向了效果并不突出却在中医药典籍治疟药方中屡被提及的青蒿。屠呦呦在查阅古籍时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中获得了灵感,最后经过反复实验,用乙醚成功提取了抑制率能达100%的青蒿素。
1874年,外科医生里斯特发现他的病人手术后多数死于伤口化脓感染。一天早晨,他发现在阳光下,无数的灰尘飞舞,他突然想到,伤口接触到这么多灰尘,灰尘里不是有细菌吗?另外接触伤口的绷带、棉花和手术刀不都沾有细菌吗?于是他找到了化脓的原因,并寻求一种消毒的方法。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石炭酸(苯酚),具有消毒防腐作用,他就用石炭酸的稀溶液来喷洒手术的器械以及医生的双手,结果病人的感染情况显著减少,死亡率大大下降。
南宋皇帝宋光宗的一位宠妃肚子疼痛不止,御医束手无策,后来一位老和尚切脉诊断后,吩咐宫女把山楂果子和冰糖一起熬制,让贵妃每顿服用5颗,坚持半月。贵妃服用后病情竟慢慢好转了。其实妃子是积食了,该药就是利用了山楂健胃消食的功效。后来这种方法传到民间,人们为了食用方便,提前用木签将山楂果子串好。糖葫芦就这么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