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02 09:3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滑轮及其应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提升物体用的是什么?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吗?

其实它依靠的是旗杆上的滑轮让国旗升到顶上.
什么是滑轮呢?
新知导入
一、滑轮
1、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叫做滑轮。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甲:旗杆上的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就是定滑轮。
乙:滑轮的轴跟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


2、滑轮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新知讲解
定义:使用滑轮时,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1、定滑轮
二、定滑轮
由图可知:使用定滑轮可以将向下的对绳的作用力转化为绳对重物的向上的拉力,所以说定滑轮可以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那么,使用定滑轮能省力吗?
新知讲解
2、实验探究:定滑轮特点
(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定滑轮、钩码、细绳
(2)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
②、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定滑轮测量重物
③、竖直向下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重物移动的距离和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新知讲解
重物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重物移动的距离/cm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cm
6 6 10 10
(3)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结论:
定滑轮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新知讲解
1、定义:工作时,轴随物体移动的滑轮。
三、动滑轮
3、动滑轮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省一半的力)
2、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费一倍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
新知讲解
2、实验探究:动滑轮特点
(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轻质动滑轮、钩码、细绳
(2)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
②、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轻质动滑轮测量重物
③、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重物移动的距离和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新知讲解
重物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重物移动的距离/cm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cm
6 3 10 20
实验结论
动滑轮特点: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的力,而且费距离。
(3)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动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L1=2L2
新知讲解

F

















L1

L2
0



动滑轮相当于省力杠杆
新知讲解
定滑轮改变方向
动滑轮省力
动定结合
新知讲解
四、滑轮组
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为了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于是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
1、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
2、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拉力和物重的关系
(1)实验器材:定滑轮、动滑轮、弹簧测力计、细绳、铁架台、钩码。
新知讲解



图a


(2)实验步骤:
①、测量动滑轮和钩码的重力;
②、按实验装置图a组装滑轮组匀速拉动绳子的自由端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由图可知重物由两根绳子承担n=2。
新知讲解
③、按实验装置图b组装滑轮组,匀速拉动绳子的自由端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由图可知重物由三根绳子承担n=3。






图b
新知讲解
(4) 滑轮组的拉力和物重的关系
实验 动滑轮和钩码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1 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 拉力与物重关系
a 2.13 1.05 2
b 2.13 0.73 3
F1=G/2
F2=G/3
(5) 实验结论:拉力F的大小与承担物体总重的绳子段数n有关。
在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力和摩擦力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
n

F=
G
S=nh
新知讲解
3、几种升降机械
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们使用的往往是复杂的机械,复杂机械中的许多部件就是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合起来的
原始吊车
起重机
电梯
新知讲解
1、定滑轮
(1)特点:滑轮工作时轴位置不动
(2)作用: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原理:等臂杠杆
2、动滑轮
(2)特点:滑轮工作时轴的位置随物体运动
(1)作用:省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原理: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课堂总结
























1.人在地面上拉,物体重1000N,不计轮重,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00N,请画出绕法?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滑轮重力和摩擦均不计,物体重均为100N,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都是30N,作用于各绳端的拉力分别为F1、F2、F3,要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F1=100N、F2=50N、F3=200N
B. F1=30N、F2=60N、F3=15N
C. F1=100N、F2=50N、F3=50N
D. F1=30N、F2=15N、F3=60N
D
课堂练习
3.如图,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甲=F乙=F丙=50N。则:
(2)动滑轮重3N,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提升的物重分别是:G甲= N,G乙= N,G丙= N。
50
97
147
课堂练习
4.如图,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甲=F乙=F丙=50N。则:
(3)当物体被提升2m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是:s甲= m,s乙= m,
s丙= m。
2
4
6
课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