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庄子》二则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象力。
下面我们通过学习选自庄子的两篇小短文,来认识一下庄子。先来看第一则:(板书课题)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理解课文中寓言阐述的道理。
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恃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xié) 》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朗读课文,正字音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北海。冥,同“溟”,海。大鱼名传说中的大鸟。振奋海水运动。 迁移天然形成的水池。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将要迁移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记载拍打 盘旋飞翔旋风气息,这里指风怪异的事物 表示选择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上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参考译文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
《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里,扶摇九万里。
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1.“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
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有所倚,旨在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2.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 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3.“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恃”(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看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4.“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本句可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恃”,都受到距离的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鲲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大,搏击于天空,启示人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6.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大鹏形象?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逍遥游”的含义是无依无靠,无所羁绊,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在本文中,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雾气、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生命,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有;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1.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恃”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等。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交流与“鹏“有关的文学形象、成语典故、诗词名句。鹏程万里、鹏霄万里、鹏游蝶梦。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杜甫《泊岳阳城下》1.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 。
(3)水击三千里 击: 。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
(6)亦若是则已矣 矣: 。悬挂迁移拍打 盘旋飞翔离开罢了2.通假字
北冥有鱼
同 , 意思: 。 冥溟海3.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 ,今义: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今义: 。
(3)天池也
古义: ,今义: 。
(4)野马也
古义: 。 今义: 。 振奋生气,发怒海水运动泛指海上运输天然形成的水池高山湖泊名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野生的马4.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为 ,在文中意思为 。
(2)形容词作名词
志怪者也
原意为 ,在文中意思为 。方位名词,上面向上奇怪怪异的事物5.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其正色邪
其视下也 大风名词,气息连词,表示选择 代词,代大鹏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课件28张PPT。《庄子》二则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同时,《庄子》中也不乏一些幽默风趣的小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来感受庄子的论辩智慧。(板书课题)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能复述故事;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寓言阐述的道理。
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一、听读课文
注意字音、字形、字义。
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感情。
二、自读
三、齐读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háo tiáo y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于:在是:这安:怎么·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惠施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固:本来循:追溯本:话题本原·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之:它,指代鱼之乐 1.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谁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试分析两人的性格。庄子:
智辩,重欣赏,对外界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
惠子:
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知识的探讨。 2.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科学认知态度。 惠子
名家代表
追求现实
“白马非马”
庄子
道家代表
推崇自然
“物我合一” 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展现了二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他“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①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②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
本文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进行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笔调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庄子思想精髓:无欲无为 顺其自然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走近庄子 净化心灵《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寓言故事及成语积累:运斤成风 痀偻承蜩 庖丁解牛 大而无当
中规中矩 大相径庭 朝生暮死 椿萱并茂
沉鱼落雁 秋毫之末 栩栩如生 目无全牛
如土委地 迎刃而解 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踌躇满志 不翼而飞 支离破碎 真知灼见
探囊取物 舐痔舔痈 屠龙之技 强聒不舍
吐故纳新 鼓盆而歌 昭然若揭 似是而非
失之交臂 捉襟见肘 学富五车 栉风沐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安全,安定怎么(副词,固然)(副词,本来)3.文言文句式
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 。 “……也,表判断”以六月息者去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鱼之乐) 北师大教授于丹老师曾经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这样说道:“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这就告诉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现在我们肯定了庄子的情怀,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鱼和人的界限。庄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