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学生用书B52]
1.[2018·连云港]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食物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
C.胃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D.肠液中只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2.下列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关的内容中,正确的是( C )
A.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
B.唾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物质
C.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D.细嚼馒头有甜味,有甜味的物质是淀粉
3.[2017·宿迁]在消化道中,淀粉、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A )
A.口腔和胃 B.口腔和小肠
C.食道和胃 D.小肠和大肠
4.[2017·献县校级模拟]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的时候谈笑,食物容易掉入气管中,主要是因为食物和气体都要经过( B )
A.口腔 B.咽 C.喉 D.气管
5.[2018·聊城改编]2018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是“师生健康,中国健康”。满足学生七类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是确保身体健康成长的基础。人体摄入的脂类物质的初始消化位置是在( C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6.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的一组消化终产物是( D )
A.蛋白质、淀粉、脂肪
B.氨基酸、麦芽糖、甘油、脂肪酸
C.二氧化碳、水、尿素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7.患肝炎的病人不想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 A )
A.胆汁分泌得少
B.生病食欲不好
C.脂肪不能被消化吸收
D.肝脏解毒功能降低
8.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其原因是( B )
①胃肠停止蠕动 ②血液不流向胃肠 ③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 ④胃肠蠕动减慢 ⑤消化腺的分泌能力降低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小华吃西瓜时不小心把一些西瓜籽吞进肚里了,最终这些西瓜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些西瓜籽在小华体内经过的部位依次是( B )
A.口腔→咽→小肠→胃→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胃→大肠→小肠→肛门
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10.表中所示A、B、C、D四种消化液(都不是肠液)及其功能中,属于胰液的是( B )
选项
A
B
C
D
消化淀粉
能
能
不能
不能
消化蛋白质
不能
能
初步消化
不能
消化脂肪
不能
与适量的D配合,可促进对脂肪的消化
不能
乳化脂肪
11.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D )
A.装在淀粉胶囊里,药物需慢慢渗出
B.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12.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发现其中的脂肪没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该部位应是( C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13.你能想象自己的腹腔里藏着篮球场吗?若把一个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这是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表现。小肠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B )
A.有肌肉层能蠕动 B.小肠绒毛壁薄
C.小肠中有肠腺 D.内壁突起形成皱襞
14.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食物中的蛋白质只有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身体吸收。下列消化液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是( D )
①唾液 ②胃液 ③胆汁 ④胰液 ⑤肠液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5.下列关于人体相关的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在胃中对食物发挥作用
B.胃可把食物进行彻底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
C.大肠可以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
D.蛋白质主要在小肠被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16.下列关于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吸收有关的是( D )
①小肠很长,长约5~6m
②小肠壁内有能够分泌肠液的肠腺
③小肠壁上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襞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如图为淀粉在人体内消化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
图4-2-1
(1)物质a指的是__葡萄糖__。
(2)如果图中的“剪刀”模拟人体消化道中初步消化淀粉的消化液,则“剪切”过程发生的部位是在__口腔__。
(3)能将麦芽糖转变成物质a的场所是__小肠__,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__肠液__和__胰液__。
(4)物质a从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__吸收__。
18.[2018·嘉兴]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4-2-2
(1)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__消化__系统。
(2)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 (2)建议少吃脂肪类食物。因为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在胆囊内浓缩和贮存,不利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合理即可)
19.起源于北宋开封的灌汤包,于南宋时期随宋室南渡来到杭州,之后在江南地区发扬光大并被命名为“小笼包”。“杭州小笼包”肉馅的做法是:将瘦肉及肥肉一同剁烂,加入调味料搅至起胶,分别做成小肉丸。
(1)瘦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氨基酸__。瘦肉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小肠__,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小肠长约5~6m;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的环形皱襞;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__。
(2)尽管小笼包十分美味,也不要狼吞虎咽哟。原因是__咀嚼不充分,会增加胃的负担__。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学生用书A54]
1.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一事实说明( D )
A.酶是一种蛋白酶
B.酶的催化效率高
C.酶的催化受环境影响
D.酶具有专一性
2.[2018·东莞]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表格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最不可能变蓝的是( B )
试管
A
B
C
D
清水或唾液(2mL)
清水
唾液
清水
唾液
温度(℃)
37
37
0
0
3.[2018·武威期中]有些人吃饭时狼吞虎咽,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饮食习惯,因为这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这里主要会影响食物中哪类物质在口腔中的消化( B )
A.蛋白质 B.淀粉
C.脂肪 D.维生素
4.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B )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5.[2017·岳阳]下列消化腺中,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是( D )
A.唾液腺 B.胃腺
C.肠腺 D.肝脏
6.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都含有各种各样的酶。下列所示为人体内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 )
图4-2-3
A.当pH从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升高
B.t1的温度大概在37℃左右
C.人体内各种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最高
D.在温度从0→t2的变化中,酶的催化效率逐渐降低
7.都含有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的一组消化液是( D )
A.唾液和胃液 B.胃液和肠液
C.肠液和胆汁 D.胰液和肠液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B.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叫做消化酶
C.酶就是一种蛋白质
D.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外界条件往往有所不同
9.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时,设计不合理的是( B )
A.用具有一定梯度的不同温度处理反应物和酶
B.选用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作为反应物
C.各对照实验组的pH保持相同且适宜
D.可将反应物的剩余量作为该实验的因变量
10.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
(1)“酵素”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酶的称呼。酶在生物体内起__催化__作用。
(2)某商家宣称:分解脂肪的酵素(酶)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酵素属于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一样,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__氨基酸__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11.如图所示A、B、C、D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验证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的实验步骤。请仔细阅读后回答:
图4-2-4
(1)这四个步骤的顺序是__BDCA__。
(2)图中,滴管加入的应该是__碘液__,目的是检验1、2号试管中是否存在淀粉。这一步依据的原理是__淀粉遇碘变蓝色__。
(3)图C是将1、2号试管进行水浴加热,加热的温度应是__37℃__,理由是__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__。
(4)图D中1号试管加上与2号试管同样多的清水的目的是__形成对照__。
12.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人体各种酶的最适催化温度约为37℃
C.酶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D.大多数酶是生物体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质
13.[2018·日照期中]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或低于37℃条件下催化活性都会降低。如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 D )
A B C D
14.如图表示在最适宜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B )
图4-2-5
A.在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在B点时,反应物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的提高
C.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D.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小
15.[2017·金华]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2)猜想与假设:__过氧化氢酶(或FeCl3)的催化效率更高__。
(3)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4)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__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__;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5)预测实验结果:
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__1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比2号试管快(或慢,或基本相等)__。
(6)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__乙__,判断的理由是__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的催化效率”,答出酶的活性有最适温度或酶具有高效性其中一点即可)__。
图4-2-6
16.[2018·杭州]已知酵母菌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小金据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4-2-7
①选用2套图甲装置分别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表中所示液体吸入相应注射器中;
注射器A
注射器B
实验组
1%体积分数的H2O2溶液5mL
2%质量分数的酵母菌液2mL
对照组
1%体积分数的H2O2溶液5mL
待填
②将装置恒温10min后,观察并记录各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
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液体缓慢推至B中后再夹紧止水夹,恒温5min后,观察并记录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重复实验3次并取平均值;
④改变实验温度(温度设置:0℃、10℃、20℃、30℃、40℃、50℃、60℃),重复①②③步骤。
在不同温度下,步骤②中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均为0,步骤③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__2H2O22H2O+O2↑__。
(2)对照组的注射器 B 中应吸入__蒸馏水2mL__。
(3)由图乙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在0~30℃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30~60℃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30℃左右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最强;60℃时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__。
(4)过氧化氢因其加热自分解的特性,一般不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小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是可行的,请从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他的理由:__0~60℃时,对照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都为0,没有酶的作用时,H2O2在保温时段内未发生明显的自分解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