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食物的消化、吸收与物质的运输[学生用书A58]
类型之一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如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D )
图1
A.1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
B.2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3是肝脏,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D.5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胰岛素
2.如图所示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
(1)人咀嚼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是因为[__①__]__唾液腺__分泌的__唾液__在口腔内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__⑤__]胰腺作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可以消化__糖类、脂肪、蛋白质__,其内的胰岛作为内分泌腺可以分泌__胰岛素__,调节__糖类__的代谢。
(3)[__③__]__肝脏__分泌的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能对__脂肪__进行消化,故肝炎病人不宜吃油腻食物。
(4)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__⑦__]__小肠__进行的,被吸收的营养成分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类型之二 血液循环
3.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对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 )
图3
A.①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
B.②的数量最多,能够运输氧气
C.③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D.①②③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4.[2017·荆门]如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图4
A.该图表示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开放
B.从③流出的血液进入主动脉,参与体循环
C.与④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里面流静脉血
D.心脏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①和②
【解析】 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房室瓣是关闭的,动脉瓣是开放的;③左心室流出的血液进入主动脉,是体循环的起点;与④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里面流动脉血;心脏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③左心室、④左心房。
5.[2017·衡阳]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C )
图5
A.血管①是动脉
B.血管③是静脉
C.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及躯干部以免其乱跳
D.血管②是毛细血管,可观察到其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析】 图中①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图中③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并经常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的是毛细血管。
6.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6
(1)如图所示循环系统是我们体内繁忙的物质运输线,这一运输线的动力来自__心脏__。
(2)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有动脉血液流过的是__④__和__⑤__(填序号)。心房和心室都有血液流入时,心房和心室处于__舒张__状态。
(3)当⑤和⑨收缩时,腔内的血液被分别射入到__主动脉__和__肺动脉__(填名称)这两条血管中。
(4)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氧气,由图中__①__(填序号)处进入血液。
(5)血液流经器官⑦小肠后,血液中的__氧气__变少了,此时血液变成了__静脉__(选填“动脉”或“静脉”)血。
(6)如果在手部静脉注射某药品后,跟踪检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最先发现该药品的是__⑩__(填序号)。
类型之三 酶的催化作用
7.[2018·嘉兴舟山]某兴趣小组学习酶的知识后,又开展了酶专一性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1)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2)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见表一;
表一
甲
乙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淀粉酶溶液
2mL
蔗糖酶溶液
2mL
斐林试剂
2mL
2mL
表二
丙
丁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淀粉酶溶液
2mL
蔗糖酶溶液
2mL
斐林试剂
2mL
2mL
(3)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砖红色。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__没有形成对照实验(合理即可)__。
【方案完善】为补充证据,请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1)另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丙、丁;
(2)实验分组见表二,请在表格中填写出应加试剂的种类及用量;
(3)预期实验现象:__丙、丁试管内均不显砖红色__。
【讨论分析】(1)通过比较__甲和丁__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2)……
8.取一块馒头放在口里咀嚼,细细品味时,会尝出一些甜味来,并且会越嚼越甜,这与馒头中淀粉在口腔里的变化有关。某实验小组将少许馒头切碎,平均分成A、B两份,作如图所示的处理。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如果将1号、2号两试管置于37℃的水中保温10min后取出,再向试管内滴加碘液,那么不变蓝色的是__1__号试管。
(2)如果将1号、2号两试管置于加了冰块的水中10min后取出,再向两试管内滴加碘液,那么会变蓝色的是__1和2__号试管。
(3)综上可知:淀粉在口腔中可以被__唾液__消化,而且其消化过程受__温度__的影响。
(4)你认为图__B__(填字母)能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情况。
9.淀粉酶的种类有多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见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约1min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滤纸编号
溶液成分
1
淀粉酶溶液
2
淀粉酶溶液+稀盐酸
3
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
4
稀盐酸
5
稀碳酸钠溶液
图8
(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__因为在1~3号小圆片中都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__。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2号与__1和4__号进行对照(填滤纸编号)。
(3)实验结果表明,在__弱碱性__(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10.人体内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例如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形成H2O和O2,这种酶在马铃薯内也存在。某同学将马铃薯块茎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进行了三次实验:
实验Ⅰ: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H2O2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__。
(2)实验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__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__。
实验Ⅱ:将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H2O2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
图9
(3)曲线A是实验__Ⅱ__(选填“Ⅰ”或“Ⅱ”)的结果。
(4)曲线A和B中,H2O2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浓度的不同而改变(或“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7,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__。
实验Ⅲ:对提取液进行高温(80℃)处理后重复实验Ⅰ。
(5)请在图中画出实验Ⅲ的H2O2含量变化曲线。
【答案】 (5)如答图所示。
第10(5)题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