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
瓦子和杂剧,宋词及著名词人,元曲及关汉卿
【教学难点】
瓦子的基本情况,宋词的特点及著名词人的创作风格,元曲四大家。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讲述北宋时期开封的繁华,由此讲述在宋元时期也有许多大的城市,商业更加的繁荣,于此同时宋元时期的文化也十分的丰富多彩,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当时何为商业的繁华,为本课学习埋下伏笔。
二、根据学习目标5分钟阅读课本,和导学案反馈自学情况
1. 阅读课本p54-56关于繁华的都市生活的有关正文内容并回答:
(1)北宋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临安、元朝时的___________,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______,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行多次庙会。
(2)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__”,其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__”,南宋_________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形成于___________。
(4)今天额传统节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宋代都有了。
2.阅读课本P57关于宋词正文内容,找一找:
(1)宋代的词人层数不穷,杰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风有什么特点?
3.阅读课本P57—58页,元曲的正文内容,回答:
(1)元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代最优秀的戏曲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与之齐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__________。
设计意图:对照课本5分钟自习,通过导学案上的内容来检测当堂预习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本节课所学的大致内容。
过渡:本课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
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板书)
三、合作探究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结合课本和地图册P28—31页回答:
1. 宋元时期繁华的大都市有哪些?
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代大都
2. 这一时期的都市与唐朝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1)打破了“市”“坊”界限。
(2)北宋出现了夜市和早市,打破了对商业活动时间的限制。
1、都市繁华的商业
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
小组讨论:
结合材料和课本分析瓦子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东京、临安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材料二: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具有城市意识的官吏、士人、地主、农民等成为市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答:(1)宋代商业的繁荣;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清明上河图中的具体分析,提问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感知都市商业的繁荣。并分析瓦子出现的原因。
2、都市丰富的文化
瓦舍中……百戏杂陈,伎jì艺繁多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宋元时期主要形式戏剧的:杂剧
想一想:杂剧包含了那些内容呢?(结合课本回答)
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具体展示图片感知丰富的文化生活
设计意图:从瓦子兴起的答案中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过渡到杂剧这一知识点,没有按照课本知识点的顺序,而是打乱原来的内容,重新整合知识点,
3、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讲述大相国寺,元宵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设计意图:繁华的都市生活中,最为繁华的是哪个地方,由此联系的课本的大相国寺,学生回答。
4、讨论:在北宋除了元宵节,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最受重视的节日是什么?请简单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大相国寺中特别是元宵节的热闹非凡,联想到我国传统的节日。
(二)宋词
过渡: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联想到一首歌曲《明月几时有》,过渡到宋词。
播放音乐《明月几时有》,感知宋词。
快速查找课本,结合所学,说说词的特点?
1.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2.词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
3.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如梦令》《水调歌头》等。
认一认:宋代杰出的词人(图片展示)
小组合作:(要求小组讨论完之后,选择一名学生完成黑板上的板书)
猜一猜:以下三首词分别是谁的作品?
读一读:大声朗读三位词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写一写:归纳总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设计意图:首先学生讲解宋词,认一认三位著名的词人,并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体会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元曲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
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
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鞭挞biān tà黑暗的恶势力。
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设计意图:介绍元曲的大概内容
问题展示: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为什么如此繁荣?
(1)宋元时期经济: 发展
(2)商业和城市: 繁荣
(4)市民阶层: 不断壮大
(5)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设计意图:本课课题为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以此让学生讨论得出原因。
四、课堂总结
物质基础
丰富生活
寄语:面对祖先为我们奉献的文化大餐,我们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
【板书设计】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大都市
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3.传统节日和习俗流传至今
二、宋词
1.特点:新体诗歌
2.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
1.特点:戏曲,综合性舞台艺术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