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九章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案(2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九章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案(2课时,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02 22:15:26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9.1 溶液的形成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在溶解时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知道常见的溶解时有放热、吸热现象的物质。 (2)知道乳化现象以及乳化作用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分组实验探究,练习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锻炼动手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溶液概念的形成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 (1)请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表。 (2)保护金属资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常见金属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导入:大家喝过咖啡吧?煮咖啡的时候,把咖啡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和冰糖,充分溶解,搅匀…… 那么,这时的咖啡有什么性质?它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实验9-1】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混合物的特点 。 【讨论交流】(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阅读】阅读课本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____________叫做溶剂,_________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叫做溶剂。 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碘酒中______是溶剂,_____是溶质。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溶液的形成及其特征 【合作探究】 1.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吗?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 答: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含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等。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水、酒精等纯净物尽管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都不是溶液。 2.蔗糖(或食盐)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蔗糖(或食盐)溶解的快慢与蔗糖(或食盐)颗粒的大小、溶剂(水)温度的高低、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 【教师点拨】 1.溶液的特征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溶液的成分就不会分离。 2.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3.由于粒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4.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那部分不能算在其中。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目标导学二:溶质与溶剂的判断 合作探究: 1、将蔗糖溶液和NaCl 溶液混合后还是溶液吗?溶质是什么? 2、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是什么?蔗糖溶液、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CuSO4溶液、NaOH溶液、盐水。 3、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探究实验三,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发言。 完成表格。 4、思考是否还有更多的液—液互溶的例子。并说出里面的溶质和溶剂。 5、<阅读总结> (1)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若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3)用水作溶剂的溶液,叫做水溶液,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 6、观察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演示实验> 碘、高锰酸钾 、碘、高锰酸钾 7、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现象,得出结论,填写在书上。 8、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 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10、分析思考: (1)你见过哪些溶液? 黄酒做烧菜的调料,碘酒消毒,营养液供给植物生长的养料…… (2)溶液有什么用途? (3)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 提示:从微观角度去思考,多种溶液混合,不同的溶质分子(或离子)接触面增大,反应加快。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识记溶液的概念,明白溶液的组成,分区分溶质和溶浏,希望大家好好消化和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的全过程中,下列转变关系正确的是( ) A. 溶液 乳浊液 溶液 B. 溶液 悬溶液 乳浊液 C. 悬溶液 乳浊液 溶液 D. 溶液 悬浊液 溶液 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为溶液 D. 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不一定相同 3、下列可作为溶质的是( ) A、 气体 B、液体 C、固体 D、都可以 4、下列四个家庭实验不能配制成溶液的是( )
板 书 设 计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溶液 溶液的概念: 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9.1 溶液的形成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在溶解时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知道常见的溶解时有放热、吸热现象的物质。 (2)知道乳化现象以及乳化作用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分组实验探究,练习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锻炼动手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溶液概念的形成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 (1)什么是溶液? (2)溶液有哪些组成部分? (3)请简述怎样区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浏。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以及溶液的组成,通过检测,感觉大家掌握得很好。 今天我们接着探究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并分组进行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扩散过程,此过程要吸收热量;二是水合过程,此过程要放出热量。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填“>”或“<”)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填“>”或“<”)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填“>”“<”或“=”)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解于水。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探究几种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 设计实验方案时,可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物质溶解前后液体的温度,从而判断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答:设计方案如下(合理答案均可): 氢氧化钠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热的石蜡液体,迅速放上盛有半杯水的小烧杯,使玻璃片与烧杯粘在一起,接着向烧杯中倒入足量氢氧化钠固体,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拿起小烧杯,观察玻璃片是否脱落。 硝酸铵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清水,接着放上盛有半杯水的小烧杯,向烧杯中倒入足量硝酸铵固体,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拿起小烧杯,观察玻璃片是否粘在烧杯底部。 【教师点拨】 1.常见的溶解时放热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等,常见的溶解时吸热的物质有硝酸铵、氯化铵等,常见的溶解时无明显热量变化的物质是氯化钠。 2.氧化钙与水混合时因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与溶解放热不同。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目标导学二:乳化现象 问题: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生活中的事例,谈谈溶液的用途(投影显示有关图片) 1、观察水与油混合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现象并观察液体倒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2、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如何将试管清洗干净? 3、观察试管中分别加入洗衣粉,洗涤剂并加水冲洗后的情况。 分组实验 填写实验记录 试管内加入 的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水和植物油及洗衣粉
模拟演示: 用计算机模拟洗涤剂与油脂作用时的情况。 看计算机的动画演示 问题:你能举例说说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吗?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溶液的用途很广泛,希望大家能够学好这门功课。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啤酒 B.矿泉水 C.汽水 D.液氧 2.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B.烧碱 C.食盐 D.熟石灰 3.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清纯的井水 B.淡化的海水 C.净化的河水 D.实验室配制试剂用的水 4.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 5.分别将NaCl、NH4NO3、NaOH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明显降低的是 。 6.在蔗糖水中,溶质的小微粒是 ,在碘酒中,溶质的小微粒是 ,在食盐水中,溶质的小微粒是 。
板 书 设 计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