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九章 课题2 溶解度 教案(2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九章 课题2 溶解度 教案(2课时,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02 22:18:08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9.2 溶解度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 (1)什么是溶液? (2)溶液具有哪些特征? (3)请简析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 导入:向水中放入蔗糖,搅动,会出现什么现象?继续大量放入蔗糖,会出现什么现象?一杯水能溶解无限量的蔗糖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类问题——溶解度。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形成概念】: 1、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 这一过程叫做结晶。结晶包括 结晶和 结晶。 【分析归纳】: 饱和溶液二要素: 、 。 【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小结】: 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合作探究】 1.如何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 答:向溶液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对于底部有剩余固体的溶液,可直接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2.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答: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硝酸钾能溶解,因为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的,某溶液对一种溶质是饱和的,对另一种溶质不一定饱和。 【教师点拨】 1.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2.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目标导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提问]回想课上的活动与探究,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分析、讨论]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引导]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讨论] [结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学生可能想不到改变溶质的量,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上述两个活动探究的前半部分;不断加溶质直至不再溶解) [提问]”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矛盾吗?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取少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放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观察现象。加热该溶液,观察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溶液的变化。 [互相交流](交流实验现象。并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教师总结]在加热溶液的过程中,起初溶液温度升高,溶剂蒸发得比较少。溶液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所以固体继续溶解,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剂不断蒸发,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所以又析出固体。 “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定的尺度。就能将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相互转化。 [升华]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许多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度”,生活就会更美好。 [讲解]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例: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我们还从中获取了哲理性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2.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是饱和溶液 B. 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 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 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加少量NaCl晶体,则()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 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饱和溶液 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板 书 设 计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佴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9.2 溶解度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 (1)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请简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3)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接着探究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阅读课本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 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小结】 1. 。 2. 。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固体的溶解度 [活动探究]可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1.向盛有20°C水的烧杯的烧杯中加日入氯化钠。向盛有40°C等量水的烧杯小加入硝酸钾都邮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克20°C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C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者的溶解能小 3.向100克20°C水中加入氯化钠自至饱和。向100克20°C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互相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补充]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 [引导]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 [小结]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知道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就是溶解度。 [引导]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目标导学二:溶解度曲线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 [教师指引]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 [转折]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绘制溶解度曲线 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敷据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用大一些的纸,每小组合作绘制一张,贴在墙上。 2.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C和85°C时的溶解度。 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目标导学三:气体的溶解度 【合作探究】 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打开汽水瓶盖时,瓶内的压强减小,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逸出,所以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喝了汽水以后,由于人体内的温度较高,导致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逸出,所以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温度有关。 【教师点拨】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3)压强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固体、气体的溶解度以及影响因素,希望大家在生活实践中细心观察,分析。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某溶质不含结晶水,将一定质量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从60℃降到20℃时,溶液保持不变 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质量 2.20℃时,5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8 g,则该物质属于 (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时100 g水中溶解了10 g A,则A在0℃时溶解度为10 g B.20℃时,100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A,则A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 C.30℃时,100 g水中溶解了40 g A恰好饱和,则30℃时A的溶解度为40 D.40℃时,A的溶解度为60 g,说明40℃时,100 g水中溶解60 g A时溶液即达到饱和 4.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10克,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B物质15克.则在该温度下A、B 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 ) 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小 B.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 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两物质的溶解度无法比较
板 书 设 计 课题2 溶解度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