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目录
1
2
3
4
说教材
说学法
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
内容:
粤科版通用技术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本节课是在第一节《认识结构》的基础上的内容的延伸和深化,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结构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对生活中简单的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而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为学习后面结构设计等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2)掌握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历试验过程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敢于创新的思考习惯,体验学习乐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重点:
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难点:
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通过第一节《认识结构》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结构的基本知识,但对结构的稳定性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归纳、自主探究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引导发现——总结
采用实验探究法
导入
结构稳定性的定义
影响因素一
影响因素二
影响因素三
小结
结构稳定的条件
古代的容器——欹(qi)器
上大下小,中间用一物穿过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演示实验,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提问:为什么欹器有时会倾倒,有时又能正立
二、新课讲解
播放视频,让学生自行说出视频内容
饭店
洪水冲刷
用力推
不倒翁
在荷载的作用下, 结构 维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
结合视频和实物举例,得出结构的稳定性的定义
倾倒
倾倒又直立
提问:斜塔为何斜而不倒?
意大利比萨斜塔,高55米,
于1178年便开始倾斜,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至今屹立不倒。
目前的倾斜角度为5.5度,偏离地基外沿2.3米,顶层突出4.5米。
情景1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倾倒?
实验器材:挂重锤的长方体框架
将框架放在平板上,改变平板的倾斜角,观察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倾倒?
让学生分组实验,分析讨论,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重力作用线超出支撑面时,物体就会发生倾倒。
结构稳定的条件:重力作用线不能超出支撑面
为什么艾菲尔铁塔的底座很大?
艾菲尔铁塔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总质量为9000吨,从2楼开始收缩,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学生猜想:
支撑面积的大小
情景2
实验一:
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支撑面大小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尝试将鸡蛋竖起来。
影响因素1:支撑面积的大小
亲身体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技术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合作探究能力
支撑面积越大,结构越稳定
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在一次宴会上,哥伦布提出一个古怪的问题:“女士们,先生们,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 鸡蛋从这个人手上传到那个人手上,大家都把鸡蛋扶直了,可是一放手,鸡蛋立刻倒了。最后,鸡蛋回到哥伦布手上,满屋子鸦雀无声,大家都要看他怎样把鸡蛋竖起来。 哥伦布不慌不忙,把鸡蛋的一头在桌上轻轻一敲,敲破了一点儿壳,鸡蛋就稳稳地直立在桌子上了。
告诫学生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思维。
不倒翁之谜是否困惑着你呢?
情景3
学生猜想:
不倒翁的重心比较低
实验二:
探讨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的关系
三个一致的瓶子,分别盛放不同的水,放在同一木板上,
改变木板的倾斜角度,观察瓶子的倾倒顺序
影响因素2:重心高低
重心越低,结构越稳定
提问:为什么重心越低,结构越稳定?
重心越低,越不容易超出物体的支撑面,结构越稳定
F
F
F
F
F
F
影响因素3:几何形状
实验三:
人字形梯与A字形梯稳定性的对比
思考:
为什么“头重脚轻”的
电脑液晶显示屏能够站
稳呢?
让学生懂得设计整体性的重要,同时让学生
明白各要素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神奇的欹(qi)器
上大下小
欹器的奥秘
揭开欹器的奥秘,呼应开头
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
结构的稳定性
一、定义: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平衡形式的能力。
二、结构稳定的条件:重力作用线不能超出支撑面
三、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1、支撑面积的大小2、几何形状3、重心的高低
四、提高结构稳定性的方法:
可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改变形状
不稳定的结构对我们是否有用处?
收集身边一些不稳定的结构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利用视频引出概念,激起了学生兴趣。教学过程采取情景导入——知识构建——合作探究——总结提高这一模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