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2 11:5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材料1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2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材料3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一、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
时间 代表人物 方针政策



时间 代表人物 方针政策
建国初 毛泽东 武装解放台湾
五十年代中期 毛泽东 和平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知识拓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着手准备渡海作战。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开始依靠美国的援助企图反攻大陆,海峡局势几度紧张。
1
由于中国海、空军建设刚刚起步,还没有能力渡海作战,再加上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大陆解放台湾的可能性更低,导致台湾问题一拖再拖。
2
台湾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解放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缓和

时间 实施者 措施 影响



时间 实施者 措施 影响
1979年 中央政府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倡议海峡两岸直接“三通”。
欢迎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
1987 台湾当局 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开放措施。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共识
1993年 汪辜会谈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时间 实施者 措施 影响




时间 实施者 措施 影响
1990年 台湾 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1年 大陆 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两岸 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2年 两岸 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1995 江泽民 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2100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
八项主张
——发展
胡锦涛会见连战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时间 实施者 措施 影响



时间 实施者 措施 影响
2005年 国民党
共产党 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
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时间 历史事件事件 内容或意义
1979年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15年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的炮轰
走向缓和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打破隔绝
成立“海基会”
成立“海协会”
“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
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胡锦涛会见连战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习马会”
1.阅读教材,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研读
结合历史,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书本72页
材料再次阐释了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
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平统一的基础。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祖国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其中,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1

一个中国。
2

两制并存。
3

高度自治。
探讨归纳海峡两岸关系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1

大陆方面。
2

台湾方面。
3

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岸人为隔绝的局面。
调整对大陆的某些政策,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起来。
阅读教材第二目,讨论下列问题:
1.两岸密切交往的基础是什么?
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2.两岸密切交往有什么表现?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增多、经济合作日益密切、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3.两岸密切交往有何影响?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岸“三通”




人员交往


经济交流



文化交流


材料一 1990年9月,李登辉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之后,他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鼓吹“两国论”。
材料二 2002年8月,陈水扁首次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 ”
材料三 2005年8月,吕秀莲表示,文化及人种上,两岸是亲戚;地理上,两岸是邻居,而不是“一国”、“一家”。她并强调,两岸的现状是,台湾“已经独立了”。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曾经指出,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没有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就不会有台湾问题。美国的对台政策直接影响到台湾局势的发展。
知识拓展
阅读材料,归纳概括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应对?
①“台独”势力蓄意制造分裂 。
②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因素






①对台独分子决不妥协,坚决打击。
②识破美国的伎俩,阐明我国的立场,反对美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
③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社会体制问题。
④努力学习,提高祖国的综合国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祖国早日统一。
应对措施








促进
两岸交往



推进
对台政策
同根文化
台湾同胞
综合国力
两岸同胞
认同
支持
奠定
渴望
祖国统一




分裂
岛内台独势力

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
阻挠

课堂小结
海峡两岸
的交往
密切交往奠基础
推进统一成大业
基础
发展措施
方针政策
表现
影响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缓和
变化
共识
发展
停止炮击,倡议“三通”
调整“三不”,开放探亲
成立“两会”,九二共识
两党互动,重申主张
血脉相连;文化认同;方针指引;共同努力
直航达成;启动“三通”;人员交往;经文交流
实现统一,奠定基础。




追根溯源话台湾
随堂训练
1.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
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
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
基础是( )
A.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B.坚持不运用武力的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
2.2013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九
次会谈在上海举行。“两会”曾就“海峡
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的时
间是( )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
B
3.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
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
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
“山水合璧”反映了( )
A.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
B.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
C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