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小毛虫
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3.积累“生机勃勃”等6个词语。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第一课时
1.会认“昆、怜、挪、仿、尽”等16个字,会写“整、怎、布”3个字。
2.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小毛虫的形象。
一、看图说话,引出课题
1.寒冷的冬季即将远去,和煦的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浓浓的绿意,带来了阵阵的花香,还带来了一片热闹的景象。我们一起来到一座美丽的花园,这里生活着许许多多小居民。
(展示图片)你看到了哪些小居民?(蜜蜂、蚂蚁、蜻蜓……)
2.这些小居民就是我们常说的“昆虫”。学习生字:昆。
3.它们都在干什么呢?
4.多热闹的场面啊!我们可以这样说——
出示: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
5.小花园里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机,到处生机勃勃。(出示:到处生机勃勃。)
来,谁能把“生机勃勃”的感觉读出来?个别读、齐读、边做动作边读。节奏快。
6.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是这样,树上还有一只小毛虫,老师把它放大(放大图片),这只小毛虫它正做着与大家完全不同的事。今天,我们就来来认识这条小毛虫。
出示课题,一起读课题。板书:小毛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5)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3.再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师读(强调冒号)。这个“一切”是指——
2.“新奇的目光”是一种怎样的目光?你能换一个词语说说吗?(近义词:好奇)
请几位同学来为大家读读这句话,要求读出“新奇”的感觉。
3.小毛虫在观察。它难道不想去唱、去跳、去飞吗?可是……
出示: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小毛虫怎么样?(可怜——)
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可怜”的感觉。(加上快哭出来的表情)
过渡:小毛虫会怎么做呢?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小毛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文中找一个词回答。(笨拙)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毛虫的“笨拙”?(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
3.先来看看“挪动”这个词,学习生字:挪。“挪动”是什么意思?请“挪动”一下你们的小屁股。你们“挪动”起来非常容易,非常开心。
4.可是,小毛虫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二虎之力”是多大的力气?(九头牛和两只老虎加起来的力气、拉动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形容花了很大很大的力气)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才挪动了——(一点点)。(费力地读,感觉要用全身的力气)
5.啊!小毛虫是多么——(笨拙)啊!正因为如此,当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时,感觉——(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两片叶子对我们来说只是这么短的一段距离,为什么小毛虫却仿佛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学生尝试回答,老师帮助小结:(随机抽学生回答)两片叶子对我们来说只是很短的距离,可是对于小毛虫来说,这个距离怎么样啊——(很长)嗯,非常漫长;这个路程怎么样啊——(很远)嗯,非常遥远;花的时间怎么样啊——(很多)嗯,太多太多;用的力气怎么样啊——(很大)嗯,非常费劲,它太累了。所以当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时,感觉——(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6.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小毛虫“笨拙”的感觉。
(三)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小毛虫真的是非常“笨拙”,那它就永远这样了吗?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小毛虫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最后变成了什么?(蝴蝶)
2.从哪里看出来的?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第五自然段)
出示: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高兴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呀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这一段中并没有“蝴蝶”两个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的?
3.“小毛虫”是怎样从茧中挣脱出来,蜕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一段,用课文中的句子解说。)
4.它变成了蝴蝶,现在它又是一只怎样的蝴蝶呢?来,读一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灵巧——文中是说它的“动作”;轻盈——文中是说它的翅膀;色彩斑斓——文中说的是它翅膀上的花纹。)
5.逐句朗读,把它的灵巧、轻盈用朗读表现出来。重音轻读、示范朗读。
6.小毛虫有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惊奇”)加上惊奇的语气读。
7.小小配音员,为视频配音。(惊奇的表情、语气)
8.小毛虫终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它高兴极了。你们高兴吗?想象一下自己是小蝴蝶,说一说:你为什么高兴?(出示句式:“因为……所以我高兴。”或者“我高兴是因为……”)
(四)对比朗读,感受变化
1.小毛虫原先是那样笨拙,小毛虫最后蜕变成蝴蝶是那么意想不到,真是太神奇了!
男生读小毛虫的过去(第一、二自然段),女生读现在(第五自然段)。
2.小蝴蝶高兴地“飞呀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它去寻找新的生活去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做了怎样的努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三、观察生字,练习写字
1.读记生字:整、怎、布。
2.观察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字形结构及关键笔画。
3.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评析: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1.会写“抽、纺”等5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3.积累“生机勃勃”等6个词语。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小毛虫原先是那样笨拙,最后蜕变成了蝴蝶。小毛虫在变成蝴蝶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做了怎样的努力呢?我们这节课接着来学习。
二、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1.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感受小毛虫工作的尽心竭力。
出示: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
尽管如此就是尽管这样。那么“这样”指的是怎样呢?我们要读懂它,就得再来读读前面两自然段了。自己读读,想想,如此指的是——(自己很笨拙;昆虫们又是……又是……)
2.现在你能这样来说说吗?谁来说?
出示:小毛虫对________不悲观失望。——小毛虫很乐观,一点也不悲观。
小毛虫不羡慕__________________。——别人的本领,它一点也不想要。
3.谁能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4.因为它懂得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
出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已该做的事情。读。
展开想象,说说大家都有什么各自的工作?【句式:(谁)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蜜蜂该做的事情是——(采蜜),蚂蚁该做的事情是——(搬运食物),蜻蜓该做的事情是——(捉害虫)。这些昆虫,它们都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它,这条小小的毛虫,该做的事情是——
出示: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读。注意这里有个逗号,要停一停,再读一读。
5.明白了这一点,小毛虫——
出示: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
这里有个词:尽心竭力。“竭”是“用尽”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尽心竭力”的意思了吗?(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力气。)
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做着什么工作?
抽怎样的丝?瞧,多纤细,比头发丝还要细,细到几乎看不见!
织怎样的茧房?想想,用这样纤细的丝,要最终织成这样的茧房,而且课文中说是把小毛虫从头到脚裹起来。多不容易啊!
6.谁再来读句子?它——织啊,织啊……
7.听老师来读,你有什么体会吗?
师:织啊,织啊——
你听出了——
生:读得很累——评价:是小毛虫爬得很累!可是还是一刻不停地织啊织啊
你听出了——
生:不停地织。评价:这么细的丝,断了,继续织——反反复复地织啊织啊
你听出了——(尽心竭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刻也不停歇。)
尽管小毛虫是那样的“笨拙”,但是它知道自己该做的事。像老师一样来读读(织啊织啊。)读整段话,感受小毛虫的尽心竭力。
8.分组朗读课文。
9.总结:原本可怜、笨拙的小毛虫并没有对自己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别的昆虫的本领,而是尽心竭力地做着它该做的事情——抽丝、织茧。经过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它最终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
三、讲述故事,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和图片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面对困难不悲观、不羡慕,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一定会有化茧成蝶的一天。)
四、观察生字,练习写字
1.读记生字:抽、纺、织、编、消。
2.观察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字形结构及关键笔画。
3.学生练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22 小毛虫
不悲观 不羡慕
尽心竭力
小毛虫―→蝴蝶
(可怜笨拙) 该做的事 (灵巧轻盈)
吐丝织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