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件+检测,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件+检测,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3 17:25:48

文档简介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右图是反映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一幅图片,造成图片中“The great American slowdown”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美国人疯狂进行股票投机生意,造成股值的疯长
C.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巨大
解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不例外,故A项正确。
答案:A
2.(2018·河北保定高三一模)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 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  )
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
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
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美国总体上属于柯立芝繁荣时期,生产超出了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衍生出分期付款,刺激消费,使得人们消费的观念改变,大肆超前消费,这有大大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供需矛盾日益激化,蕴含着危机,1929年的危机说明了一切,因此B项正确;C、D两项都只介绍了材料的一个分支,且是表象,排除C、D两项;政策调整一般是出现问题之后,而当时经济繁荣,政府不会调整,A项排除。故选B。
答案:B
3.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
A.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B.世界市场的作用
C.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D.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的原因是:一方面是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巨大。从宏观上看,前者的作用要大于后者,故B项正确。
答案:B
4.伯恩斯在《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中这样描述:“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心中。它,就是恐惧。”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  )
A.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B.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
C.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摩擦加剧
解析:从材料中的“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来看,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故答案为A项;B、C两项是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D项是这场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排除B、C、D三项。
答案:A
5.(2018·湖南师大附中期末)1931年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雇佣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
B.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
C.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
D.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
解析:从材料可知该现象发生在经济大危机时期,且排斥已婚和丈夫有工作的女性,主要可能是因为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故C项正确。
答案:C
6.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关税法《霍利——斯穆特法》,对890种商品增加了税率,把关税平均提高了34%以上。美国的自私行为招来了各国的纷纷报复,大幅度提高了各自的税率。这场关税战带来的最大后果是(  )
A.各国竞相实行严格的经济管制
B.美国的商品输出受到严重阻碍
C.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得以重建
D.人类开始面临着新的大战威胁
解析: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各国抬高关税,展开关税战,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德、意、日为摆脱困境,走上对外扩张道路,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故D项正确;A、B两项不是关税战带来的最大后果,C项是关税战带来的客观积极影响,排除A、B、C三项。
答案:D
7.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在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
A.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美国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持续的大危机使人们看不到希望,造成人们对政府和现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反抗,这说明美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故C项的说法最符合材料信息。
答案:C
8.1932年,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后,美国参、众两院不顾胡佛反对,于7月7日和9日接连通过瓦格纳——加纳法案,该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款21亿美元,举办救济工程和失业救济。7月11日,胡佛加以否决,月底两院再次通过该法案并由政府具体实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美国的政治体制悄然发生变化
B.联邦政府成立紧急救济署开展救济
C.美国国会对危机严重性认识不足
D.胡佛反对由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解析:根据史实,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联邦政府权力划分实行三权分立制,并未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胡佛政府与美国国会对实施政府救济的博弈,突出表现胡佛政府对国会的反对,而并非联邦政府成立紧急救济署开展救济,故B项错误;美国国会针对危机一直力主实施政府救济,而并非对危机认识不足,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会通过由联邦政府拨款21亿美元,举办救济工程和失业救济的法案,体现出国会主张实行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政策,但这一主张遭到胡佛否决,说明胡佛政府反对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80多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像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材料二: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于2008年10月6日呼吁改变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佐利克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智囊库国际经济研究所发表演讲说,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犹如“叫早铃声”,证明由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的七国集团(G7)体系业已过时,急需增强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体系内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华网相关报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80多年前那次大萧条”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12分)
(2)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6分)
答案:(1)事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原因:美国是世界金融体系中心;世界市场的形成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联系密切。
(2)应对: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如答出以下内容亦可:倡议改革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政府加强对金融的监管;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慎重推进金融创新。)
课件56张PPT。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梳理 点拨 巧记课前自学 基础梳理基本 纽约 美国 持续萧条 生产力 阶级矛盾 殖民地 自由放任主义 胡佛 自由放任 劳工组织 关税 复兴金融 公共工程 通货紧缩 重工业 探究 突破 升华互动探究 重难突破对点 反馈 巩固对点检测 当堂反馈word部分: 请做: 课时跟踪检测
精题优选 增强实力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7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
A.“守夜人” B.“中间道路”
C.“大管家” D.“甩手掌柜”
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美、英等国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中间道路”,故B项正确;A、D两项指自由放任政策;C项指国家干预经济,故A、C、D三项排除,选B项。
答案:B
2.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解析:材料中的“社会保障、劳工法”等都是在罗斯福新政中建立起来的,艾森豪威尔的话表明这些措施已深入人心,这表明艾森豪威尔深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选A。
答案:A
3.(2018·山东临沂市二模)里根1980年2月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时曾经感慨地说:“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经济衰退 B.美苏争霸处于守势
C.欧盟日本崛起 D.不结盟运动兴起
解析:结合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980年可以得知,里根总统所说的这句话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衰退而言的,所以本题选择A项;B项与史实不符,西欧日本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B、C、D三项均排除。
答案:A
4.“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  )
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推行私有化 ③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④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面临“滞胀”压力,凯恩斯主义无法克服危机,西方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国有企业出售,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故①②③正确;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是在战后初期,故④不正确,故A项正确。
答案:A
5.(2018·江苏渔沟中学阶段检测)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下表反映出(  )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A.美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
B.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D.新科技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
解析:从材料可知,美国的第一、二产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比例上升,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生产力提高的结果,D正确;表中美国各产业的结构是生产力进步的体现,A错误;材料中没有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B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比例,而不是数值下降,C错误。综上所述,选D。
答案:D
6.下图是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水平曲线图。D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A.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刺激经济回升
C.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的出现
D.大力推进国有化
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实行的经济政策,排除A;20世纪80年代,里根上台,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到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解,排除B;1993年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他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同时推行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C项正确;大力推行国有化是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措施之一,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7.(2019·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解析:本题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经济发展为切入点,考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法国经济陷入滞胀,但密特朗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这只会加剧经济的恶化,故A项正确。
答案:A
8.关于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运行模式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B.将市场的自由竞争与社会公平相结合
C.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
D.主张个性自由、讲究效率和社会公正
解析:联邦德国建立了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C项是二战后日本的经济运行模式,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8分)
9.(2017·天津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 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8分)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4分)
答案:(1)经济发展概况:经济高速增长。
理论:凯恩斯主义。
内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不同: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理由: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3)认识: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
课件76张PPT。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梳理 点拨 巧记课前自学 基础梳理经济调节 金融 福利主义 私人垄断 国有化 政府 资本主义私有制 战时 黄金时代 财政赤字 滞胀 卡特 供给学派 高国债 微观自主 平衡预算 失业 失业率 高新技术 国有化 国家干预 多市场、少政府 福利国家 计划 经济发展计划 社会保障 市场调节 探究 突破 升华互动探究 重难突破对点 反馈 巩固对点检测 当堂反馈word部分: 请做: 课时跟踪检测
精题优选 增强实力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课件16张PPT。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整合拓展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二 罗斯福新政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领导美国渡过了大萧条时期。他给美国人应付危机的良方是(  )
A.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干预经济政策
C.控制货币发行量经济政策
D.以供给创造需求经济政策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用干预经济的办法来缓和危机、恢复和发展经济,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2.(2018·山东师大附中三模)美国国会于1936年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这反映出罗斯福政府(  )
A.保护环境以维护生态平衡
B.用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
C.补贴农业以恢复金融信用
D.以工代赈创造就业岗位
解析:从“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可以看出这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不是罗斯福政府的主要目的;C选项错在目的上,目的不是为了“恢复金融信用”;D选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B
3.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民众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新政中直接“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的措施是(  )
A.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B.调整农业
C.颁布《国家劳工关系法》
D.以工代赈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直接“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的措施是以工代赈,故D正确。
答案:D
4.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险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 (  )
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 ②由政府主导 ③实行以工代赈
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更好地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而不是缩小贫富差距,故排除所有含④的选项,故选A。
答案:A
5.在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总统的八年间(1901~1908年),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如拆分摩根集团和洛克菲勒集团建立的北方证券公司、起诉了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烟草公司、杜邦公司等。由此说明(  )
A.罗斯福新政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B.经济大危机促使美国加强经济干预
C.美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局部的干预
D.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解析:“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表明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局部干预,故C项正确;1933年罗斯福新政,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罗斯福新政后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C
6.(2019·陕西汉中市高三质检)“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  )
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C.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D.政府全面实施行政干预
解析:据材料“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故A错误;“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不符合“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故B错误;罗斯福新政顺应了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发展趋势,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符合题意,故C正确;“政府全面实施行政干预”是新政的手段和方式,不是获得历史的青睐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7.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美国国内成立了法西斯协会、黑衣社、银衣社、美国民族主义党等法西斯组织。面对着整个社会不满情绪和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兴盛,下列罗斯福政府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缓和社会不满情绪、打击法西斯苗头、维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是(  )
A.实行货币贬值
B.成立农业调整署
C.加强社会福利救济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解析: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实行社会救济,从而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故C项正确。
答案:C
8.(2018·山东青岛二中期中)1935年,在“巴拿马炼油公司起诉瑞安公司”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第9条第3款违宪,因为该条款非法授予总统立法权。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以违反法律的手段渡过经济危机
B.大大扩充了美国总统的权力
C.有很多措施受到美国最高法院抵制
D.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暂停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总统享有行政权,由“因为该条款非法授予总统立法权”可以看出美国总统除行政权外还有立法权,说明罗斯福新政中总统的权力扩大了,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通过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度过危机的;C项中“很多措施”与“第9条第3款违宪”不符;D项中的“暂停”与题干不符。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8分)
9.(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10分)
解析:第(1)问,“不同”,依据材料信息“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华盛顿“中立政策”是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罗斯福“睦邻政策”是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第(2)问,“作用”,依据材料信息“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以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实质”,依据所学知识从控制拉美地区、维护美国根本利益角度分析。
答案:(1)华盛顿“中立政策”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罗斯福“睦邻政策”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课件60张PPT。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二 罗斯福新政梳理 点拨 巧记课前自学 基础梳理炉边谈话 应急 紧急银行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 公共工程 全国劳工关系法 社会保险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探究 突破 升华互动探究 重难突破对点 反馈 巩固对点检测 当堂反馈word部分: 请做: 课时跟踪检测
精题优选 增强实力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阶段性测试题六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趋于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于(  )
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②资本家为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③无限制的股票投机盛行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的,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和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愿望加剧了生产的盲目性,人民的贫困降低了购买力,股票投机制造了表面的虚假的繁荣,故①②③④都是危机产生的原因。故D项正确。
答案:D
2.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④与周期⑤之间的世界经济呈现波谷状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美苏经济的对抗 B.世界局部战争破坏
C.经济大危机爆发 D.世界民众消费乏力
解析:读图的时候注意横向数轴所标出的时间段。⑤所反映的时间段是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此之前的波谷处于20世纪3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是经济大危机,故选C项;A项时间不对,美苏经济对抗发生在二战后,排除;B项错误,当时一战刚结束,局部战争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答案:C
3.(2018·天津卷)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结合题干中时间信息可得出“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通过的,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和关税战,导致国际贸易萎缩,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影响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②③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材料中并未体现,①排除,贸易战也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④不符合史实,故A、B、D项排除。
答案:C
4.(2018·山西榆社中学调研)胡佛大坝于1931年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1935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建成之时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已成为美国人度假圣地。这反映出(  )
A.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胡佛政府没有应对危机
C.大坝的竣工标志着罗斯福新政的开始
D.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
解析:依据题意1929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总统胡佛动工兴建大坝,罗斯福总统为其主持竣工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位总统都关注民生,故D项正确;A项片面,仅仅解读了罗斯福的行为,B、C两项错误,不符合史实,故A、B、C三项均排除。
答案:D
5.“您(指罗斯福)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我们所面临的弊端”即经济大危机
C.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被诸多国家所借鉴
D.“合理的实验”即国家干预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分析问题能力。由材料中“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委托人”等信息可判断,A、B、D三项均符合材料;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答案:C
6.有学者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一部法律:“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产。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总统有权吊销其执照。”这部法律是(  )
A.《社会保险法》 B.《联邦紧急救济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标准;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C项正确;美国通过《社会保险法》,目的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题干无关,排除A;美国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压力,与题干无关,排除B;美国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权利,但题干体现的重点是企业的发展问题,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7.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  )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解析:从“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可以看出这一措施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益,对社会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选择A项;B项主要针对的是个人;C项是农业方面;D项是金融方面,B、C、D三项排除。
答案:A
8.(2018·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就美元贬值15%~20%的计划与英法进行协商,遭到英法的拒绝,但美国依然采取贬值政策,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这说明(  )
A.美国开始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B.经济危机加剧了美国通货膨胀
C.尚未形成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D.各国为转嫁危机强化贸易壁垒
解析: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与英法进行协商,遭到英法的拒绝,最终因为没有协商一致,而导致了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这充分说明当时还没有相应的协调机制来应对危机,故选C;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题干不是说经济危机对美国内部造成的问题,故排除B;D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答案:C
9.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
A.使美国经济回升,带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
B.使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奠定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雏形
D.使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解析:A、B两项都是对美国经济政治形势的影响;D项只侧重于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从而在二战后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项正确。
答案:C
10.从二战结束至今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意义深远的新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  )
A.新经济出现 B.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C.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 D.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解析: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造就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也促使英、美等国家混合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答案:C
11.(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二战后美国经济危机出现新变化,根据下表,分析该变化是由于(  )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失业人数最高点(万人)
物价变化(%)
1953~1954
9.1
393
-0.4
1957~1958
13.5
508
+4.2
1960~1961
8.6
500
+1.6
1969~1970
8.1
503
+6.6
A.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降低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推行
C.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的形成
D.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的兴起
解析:材料主题是战后经济危机的新变化。从表格数据看,A项显然错误;C项材料未涉及;D项知识经济兴起于90年代,且会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只有B项符合新变化的原因,故B项正确。
答案:B
12.(2018·东北三省三校高三联考)1951年10月,工党在大选中败北,保守党丘吉尔再次组阁后并没有废弃工党政府的施政措施,仅终止钢铁工业和国内运输业的国有化计划,并在国民保健方面减少一些政府开支,其原因是(  )
A.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B.英国已成为福利国家
C.国家干预适应经济发展
D.工党的改革卓有成效
解析: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仅终止”,也就是大多行业继续维持着原有的国有化程度,说明继续运用了凯恩斯主义,所以C项正确;“在国民保健方面减少一些政府开支”表明B项错误;A项表述与材料角度无关,排除;D项未能把握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计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是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
——摘自黄安年《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等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摘自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等
材料三: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有何不同。(10分)
(2)结合所学及材料二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的哪些手段?(10分)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6分)
答案:(1)不同主张:责任承担者: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
救济对象: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向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
(2)措施:举办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手段:出台法令;建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
(3)评价: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
14.(26分)(2019·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3月4日,刚刚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罗斯福要求国会授予他“一件惟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3月8日,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几小时之内,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了长龙,如上周争先提款的情景一般。3月9日晚,罗斯福签署《紧急银行法》。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不出一周,13 500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
——摘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材料二:1990~2000年美国经济数据(部分)
——选自[美]诺顿等《美国全史》、《历史》必修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紧急银行法》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改革的影响。(12分)
(2)20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处于变与不变的状态之中。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新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经济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什么?(1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可以得出,国家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根据材料中“罗斯福签署《紧急银行法》。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不出一周,13 500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控,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罗斯福新政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政”对经济大规模干预的做法,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这一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数据,可以得出美国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从“国内生产总值”“互联网产业产值”等数据,可以得出美国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内容: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控。影响:国家干预。
(2)新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不变: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