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俄国的改革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俄国的改革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2 17:3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学习目标
1.了解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2.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认识到它们在俄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     ,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      。?
3.时间:18世纪初。
4.主要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      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3)鼓励兴办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影响
(1)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      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2)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      的进程。?
6.局限性:在彼得一世的统治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1.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    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时间:1861年。
3.人物:      。?
4.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     ,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     ,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5.影响
(1)积极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      的道路。?
(2)消极影响:    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2.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俄国近代历史的两次改革。
材料一 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俄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材料二 彼得一世热心向西方学习,他派代表团去西欧各国考察,学习西欧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聘请技师和专家,引进各种先进机器设备。彼得一世也乔装打扮随同前往,他在荷兰认真学习造船技术,还拿到了毕业证书;在英国,他参观了科学院和牛津大学,拜访了大科学家牛顿;回国后,彼得一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推动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通过探究上述问题,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课堂练习
1.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是后世对彼得一世的尊称。历史上,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D.废除农奴制,促进经济发展
2.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
A.加强中央集权 B.建立新式常备军
C.废除农奴制 D.发展学校教育
3.下列对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强化了沙皇专制
C.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 D.减轻了人民负担
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5.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这次“改革”的发起者是(  )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列宁 D.斯大林
四、达标检测
1.圣彼得堡在俄罗斯的经济、军事、外贸、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下图雕塑是为了纪念这座城市兴建时在位的沙皇而修建的,这座雕塑人物是(  )
A.彼得一世 B.彼得二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2.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材料反映了农奴制(  )
A.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导致农民贫困频繁暴动
D.符合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情
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强烈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
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
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
D.贵族力量弱小无力对抗
4.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必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在农奴制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农业上,农奴主认为有大量的廉价农奴可以剥削,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处于长期停滞和歉收状态。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皇室、贵族、教会、国家占有全部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繁重的租税,服劳役。他们的一切财产、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任凭地主打骂、买卖和转赠。
材料三 自由派贵族人物卡维林也称农奴制:“使整个国家陷于不正常状态……如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以后就会将整个国家毁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也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而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上述材料均出自张桂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落后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
(2)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之所以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1.农奴制 2.富国强兵 4.(1)中央集权 (3)手工工场 5.(1)对外扩张 (2)近代化
(二)1.农奴制 3.亚历山大二世 4.(1)人身自由 (2)赎买 5.(1)转折点 发展资本主义 (2)农奴制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1861年改革是由农奴主阶级进行的,所以很不彻底。改革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由于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劳动人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2.(1)彼得大帝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内陆国家。其落后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2)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热心学习西方文化。
(3)说明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改革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改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言之有理即可)
三、课堂练习
1.C 2.C 3.D 4.D 5.B
四、达标检测
1.A 2.B 3.C 4.C
5.(1)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劳动力缺乏;经济落后。
(2)统治阶级对造成俄国危机根源的清醒认识(或答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的清醒认识)。
(3)改革是推动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