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广东省-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3 23:05: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回顾: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3)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________制度。
(4)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标志:_____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
3.内容
(1)提倡______与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意义
(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传入: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
2.传播
(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________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了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4)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5)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思考问题】
想一想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曾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什么?

课堂练习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2.“民主”和“科学”在新文化运动中处于怎样的地位?陈独秀为什么要把它们引入到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它们的宣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结合有关时代背景,说明五四运动以后为什么效仿苏俄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2.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
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激烈斗争,是辛亥革命以来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解放和发展之路的新探索。因此,作为历史的重要一环,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神”的三个阶段。作为每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一致(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整风运动
3.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4.“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新中国建立初期
5.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宣称“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表明当时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答案
知识回顾:
一、1.(3)民主 2.(1)1915 3.(1)民主 科学 4.(3)马克思主义
二、1.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2)李大钊
思考问题
想一想 民主和科学。
课堂练习
考点一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1)宣传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2)西方由中世纪转向近代社会,在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在经济上经历了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经济飞跃,民主和科学在西方近代化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要富强,必须引进民主和科学。(3)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考点二
1.这种历史的选择主要是由于:(1)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和方向;(3)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创造了条件;(4)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5)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逐渐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6)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最终促成了中共的诞生。
2.B
课后作业
1.C 2.C  3.A 4.C 5.B
6.(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勇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联系。陈独秀继承发展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