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2课时,共8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2课时,共8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2 20:4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四

1.认读“眉毛、鼻子”等八个词语,认识“眉、鼻”等八个生字,了解肉月旁和身体部位有关。拓展认识人体其他部位,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识字的兴趣。
2.读准“胆子”等九个词语,初步了解轻声词的三种类型,读好轻声。
3.了解“点画的位置不同,书写的顺序也不同”的笔顺规则。写好带有点画的字。
4.正确朗读古诗,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古诗表现的意境,并能背诵积累。
5.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绕口令的主要内容,感受绕口令的趣味,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

认读“眉毛、鼻子”等八个词语,认识“眉、鼻”等八个生字,了解肉月旁和身体部位有关。拓展认识人体其他部位,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识字的兴趣;正确朗读古诗,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古诗表现的意境,并能背诵积累。

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绕口令的主要内容,感受绕口令的趣味,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
第一课时

1.认读“眉毛、鼻子”等八个词语,认识“眉、鼻”等八个生字,了解肉月旁和身体部位有关。拓展认识人体其他部位,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识字的兴趣。
2.读准“胆子”等九个词语,初步了解轻声词的三种类型,读好轻声。
3.了解“点画的位置不同,书写的顺序也不同”的笔顺规则。写好带有点画的字。

一、识字加油站:认识部位,识记生字
1.微课激趣。
播放牛牛介绍自己身体部位的微课。
师:牛牛介绍自己的方式真有趣,我们也来玩—玩吧。
2.趣指部位
我说你指:老师说词语,学生指部位。
我出你指:你们真厉害,现在增加难度,老师出示词语卡片,你们来指出相应的部位。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部位,并齐读词语。
3.认读词语。
师:看来有些词语小朋友还不认识呢,我们赶紧来认一认,都会认了,才能更好地做游戏。
(1)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注意轻声;“眉、鼻、脖”第二声;“嘴、腿”第三声。
(2)开火车读。
4.认识生字。
(1)自主识字:谁有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宝宝?
预设:肚——加一加。
眉——眼睛上面的毛,师相机出示图片和“眉”字的演变过程。
鼻——出示图片,想象认字。
(2)发现规律:出示“脖、臂、肚、腿、脚”,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有肉月旁——这里的“月”和“月亮”的“月”不同,在这些字里表示和身体有关。
(3)齐读词语。
5.拓展识字。
(1)你们还知道哪些肉月旁的字?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词语。
预设:肩膀、胸部、腹、腰、屁股。齐读词语,边读边指指身体的部位。
(2)游戏识字。
依图摆词:出示一张人体图,学生将词卡摆在相应的位置。
同桌互玩:一人出词卡,一人指部位。(师巡视,随机奖励苹果卡片。)
二、字词句运用:读好轻声
1.创设情境。
同学们真厉害,都会认这几个词语了,有好几位同学认得又对又快,请获得苹果卡片奖励的同学到台上来。
2.认读词语。
跟读词语:这些苹果卡片后面还藏着词语呢。你们会读吗?依次来读,读对了,下面的同学就跟着读一次。
发现规律:读着读着,你们发现了吗?这几个词都是轻声。
练读词语:自由读词语,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3.发现特点。
(1)分一分:你们能把黑板上的词卡分分类吗?
指名一位学生来分类摆词卡并说出分类的原因。
总结:原来轻声还分这样三类词语,以后读书时发现这样的词要想一想是不是读轻声。
(2)说一说:这样的词你还能说几个呢?引导联系识字加油站里的词语说。
三、书写提示:发现规则,写好汉字
1.发现特点。
(1)出示四个汉字,你们发现这四个字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点”。
(2)再仔细观察左边的两个字和右边的两个字,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左边两个字的点在上面中间或左上方,右边两个字的点在右上方。
2.关注笔顺。
(1)这四个字我们都会写,现在请四位同学来书空,你们仔细看,他们的笔顺对了吗?
学生书空,教师相机引导点评笔顺是否正确。
(2)你们刚才看清楚了吗?左边两个字第一笔是点,右边两个字的点是最后写的。
(3)出示笔顺规则。
3.练写巩固。
学生书写汉字,引导注意笔顺和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
4.拓展。
你还会写其他带点的字吗?想一想笔顺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1.正确朗读古诗,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古诗表现的意境,并能背诵积累。
2.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绕口令的主要内容,感受绕口令的趣味,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

一、日积月累:想象画面,积累背诵
1.读通古诗。
师:今天我们来积累一首古诗。
出示诗题,指名朗读,正音:“寻、隐”前鼻音。理解:隐者。
介绍作者:这首诗的作者叫贾岛,是唐代的诗人。
初读故事:
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碰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同桌相互教一教不认识的字,全面反馈不认识的字,请“小老师”带读,指名分句读。
2.了解大意。
(1)把这首诗里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
预设:隐者是谁?谁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是什么意思?
(2)交流:这首诗里写了几个人呢?预设:童子。学生都会知道。
追问:谁在松下问童子?——诗人。
童子口中的“师”是谁?——隐者。
谁在此山中?——师(隐者)。
“云深不知处”是什么意思呢?
(3)师生问答:老师当诗人,学生当童子。(学生可以用诗句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师:同学,你的老师在吗?我是来拜访他的。
生:老师采药去了。
师:那你知道他到哪里采药去了吗?
生:我只知道师父在山里,云雾缭绕的,不知道他在哪里呢!
3.读好古诗。
(1)教师范读,注意停顿。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相机正音,指导何处停顿。
(4)男女赛读。
4.积累背诵。
(1)出示填空形式练习背诵。
(2)全文隐去练习背诵。
二、和大人一起读:诵读绕口令
1.读准字音。
师:这个语文园地的“和大人一起读”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说的是妞妞和牛牛。(出示:妞妞、牛牛)
(1)读好轻声:这两个词是叠词,你们知道怎么读吗?指名读,相机正音。
(2)自由读绕口令,把难读的句子圈画出来。
预设:妞妞护柳扭牛走,妞妞拗不过牛牛。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
(3)读好词语。
出示:河边柳  扭牛走   拗不过  扭头走
指名读,引导发现都有“niu”音节的字。
(4)指名分句读绕口令。
(5)同桌一人读一句,展示读。
(6)全班齐读。
2.感知大意。
读了绕口令,你们知道妞妞和牛牛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
预设:学生可能对“护柳”不理解。
3.读出趣味。
师:绕口令要读得快才有意思呢!
(1)教师范读。
(2)学生挑战。
(3)拍手读。
4.落实学生和大人一起读。
师: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