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童年的水墨画 课件 (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童年的水墨画 课件 (共6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2 21: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8 童年的水墨画
齐读课题,仔细观察“墨”这个字的字形,猜一猜它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水墨画?
写字绘画的用品,是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
第一课时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绘画。
水墨画欣赏
张继楼,男,江苏宜兴人。作家。

代表作:《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等。
《童年的水墨画》共6首小诗,课文选取了其中3首。
破碎
染绿
水墨画
浪花
凉爽
溅起

rǎn
suì
lànɡ
jiàn
shuǎnɡ
我会认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识字方法
































加一加:黑+土=墨
石+卒=碎
字理识字:

会意字。像人左右腋下有火,表示明亮。


竿





















mò rǎn gān téng suì bō
làng hú shuǎng mó gū
上下 结构
竿





对称 结构

左右 结构




生字归类
































草字头的字







巧记:黑土。
两边点大,中间两点小
易写错



































rǎn
“九”的撇上没有点。
“氵”写小,被“木”的横托住。







































识字游戏
清爽
溅起
墨水
染绿
浪花
小船溪水行
词语解释


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爸爸穿着雨衣,戴着斗笠出门了。
大声朗读,说说这组儿童诗,写了哪三个地方?
溪边
江上
林中
孩子们在每个地方干什么呢?
在 _____
在 _____
在 _____
钓鱼
戏水
采蘑菇
整体感知
互动课堂
让我们先来走进第一幅“水墨画”,去欣赏一下在“溪边”发生的趣事。
默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溪边的哪些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垂柳
山溪
人影
钓竿
红蜻蜓
鱼儿
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美妙画面呢?请同学们借助诗歌和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课后第二题)
垂柳
山溪
人影
钓竿
红蜻蜓
鱼儿
的柳树垂下一条条 的柳枝。 ,的水面就像一面大镜子。柳树正对着这面镜子在
呢!小溪的水 的,像一条长长的 。
高大
翠绿
平静
梳妆打扮
碧绿碧绿
绿玉带
试着说一说
小伙伴们安静地坐在溪边 ,人影倒映在溪水中,被溪水 了。一只 飞来,立在钓竿上。忽然,水面上传来“扑腾”一声响,水中的人影 了,原来是鱼儿上钩了!一条闪着银光的鱼儿在草地上 ,小溪边传来一阵阵 。
染绿
垂钓
欢蹦乱跳
红蜻蜓
欢笑声

画出课文中你觉得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和同桌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溪水
镜子
比作
溪水平静
垂柳多像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啊!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山溪
玉带

山溪,就是 两旁都有 。山是 的,溪水如镜。

小溪
青翠
山溪就如“绿玉带”了。
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
想象画面理解句子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人影倒映在绿色的溪水中,被溪水染绿了。
“染”更凸显了溪水 的特点。
绿
(课后第三题)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蜻蜓能立在钓竿上,突出了环境的


安静
背一背
抓关键词
垂柳
山溪
人影
钓竿
(课后第一题)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画面由 变 。






听觉
视觉


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诗。同学们闭眼想象当时的场景。感受一下,这首诗前四行和后两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前四行,小溪、垂柳、红蜻蜓,应该读得( ),后两行,扑腾,碎了,蹦跳着,应该读得( )。

A.安静舒缓 B.活泼欢快
A
B
溪边
把 当做 梳妆的 ,
像 一样平静。
给溪水 了,
上立着一只 。
忽然 一声 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 和 。
垂柳
溪水
镜子
山溪
绿玉带
人影
染绿
钓竿
红蜻蜓
扑腾
人影
鱼儿
笑声
背一背




(课后第一题)
课堂演练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葫( ) 拨( ) 蘑( ) 菇( )
胡( ) 泼( ) 磨( ) 姑( )
胡乱
拨动
活泼
蘑菇
磨坊
蘑菇
姑妈
葫芦
二、根据课文填一填。
垂柳把溪水当做( ),
山溪像( )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 ),
钓竿上立着( )。
忽然( )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 )和( )。
梳妆的镜子
绿玉带
染绿了
一只红蜻蜓
扑腾一声
鱼儿
笑声
上一堂课我们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溪边》这首小诗的?
第二课时
朗读
想象
这一堂课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跟随作者的脚步,到“江上”、到“林中”去欣赏另外两幅“童年的水墨画”。
第二课时
自由朗读《江上》,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孩子们在江上戏水的场景,读了这首诗,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
互动课堂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孩子们
鸭群
突出孩子们游泳本领高,在水中灵活。
①孩子们在水里 ;
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么“拍水戏耍”?
②孩子们 ,比赛谁游得快。
追来逐去,又喊又叫
挥动着双臂,猛蹬着双腿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你能和同桌表演一下吗?猜一猜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手在水中 ,
溅起 。





1
不停地挥动
一片片浪花
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水中互相 ,
互相 。





2
追逐
泼水
我仿佛听到了水花和水花 。





3
撞击在一起的声音
我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 。





4
清脆的笑声
(课后第二题)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水葫芦
为什么只能看见两排银牙?
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在水中游泳嬉戏将头露在水面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突出了孩子活泼的特点。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两排银牙
“两排银牙”代指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小伙伴们在水中戏耍时,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特写
(课后第二题)
说一说:“江上”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是一幅快乐的戏水画。水中鸭子拍着翅膀玩耍,孩子们也用双手拨动着浪花,快乐地在水中嬉戏。
(课后第二题)
齐读《林中》,找一找作者写到了林中的哪些景物?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松树很干净,没有灰尘,给人一种清清爽爽的感觉。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蘑菇头比作斗笠,将蘑菇比作山花,形象、贴切。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一阵清清爽爽的雨过后,小蘑菇钻出地面,吸引了山里的孩子们上山采摘。他们呼朋引伴,洒下一路欢声笑语。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不正像雨后钻出泥土的蘑菇吗?
(课后第三题)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比喻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是谁呢?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孩子们头上戴的斗笠比作蘑菇,形象、贴切。
比喻
说一说:《林中》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是一幅快乐的《采蘑菇》图,山林中,蘑菇点点,人影绰绰。
(课后第二题)
比喻
回顾课文,思考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溪水、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江上戏水:鸭子 孩子戏水
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绰绰
结构梳理
这是一组 ,分别写了 ,
, ,表现了 。
《溪边》
儿童诗
《林中》
《江上》
主题概括
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马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慢慢翻动,
嘴角旁牵动着一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拓展延伸
《童年的水墨画》另外三首小诗:
花前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
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树下
黄桷(jué)树撑开一柄翠绿的伞,
一群白鸽在浓荫中飞翔。
阳光从叶缝间悄悄地看,
千百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
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
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
清清爽爽: 。
一 朵 朵: 。
平平安安、干干净净
一只只、一串串、一条条
一、根据例子,仿写词语。
课堂演练
二、关于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A.表示反语,具有讽刺否定的意思。
B.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C.表示特指,特指水性好的孩子。
C
三、文中作者写到了童年的三个画面,结合课文想一想你的童年还有哪些画面?动手写一写。
提示:草地放风筝、沙滩堆沙堡、大海追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