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精品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孙权劝学》精品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3 15:2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孙权劝学
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
《资治通鉴》

新课导入——孙权劝学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东汉末年,分三国。
三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比如曹操、孙权、刘备……可谓三足鼎立。

新课导入——孙权劝学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曹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何德何能竟能让对手发出这般感叹!
对于孙权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作为帝王的一面,而对于其他方面我们还很陌生,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看看除去帝王功绩之外的孙权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传奇。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3.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背景介绍
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鸠占鹊巢,所以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自身素质。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文中人物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孙权:吴国创始人
鲁肃:吴国谋士
吕蒙:吴国名将
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层:
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
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一部分主要采用 对话 描写。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劝学。
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涉猎,见往事耳。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心和期望的一句话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不可不学”。
告诉,对……说,
常与“曰”连用。
当道,当权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推脱
事务
了解历史
古时王侯的自称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研究儒家经典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者
粗略的阅读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
疑问代词,谁。
很有益处
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于是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到,等到
不再是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经过
如今,现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重新
知晓事情。
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尊称。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结为好友
于是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一词多义


蒙乃始就学: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但当涉猎:应当
当窗理云鬓:对,对着


不可不学:可以,能够
皆有可观者:值得


辞以军中多务:用
以钱币乞之:用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把
以为:认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古今异义


古义:推辞。
今义:美好的词语。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古义:到。
今义:经过。


古义:古时王侯自称。
今义:孤独。


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古义:只,仅仅。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翻译原则】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是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4.课文是怎么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通过鲁肃与吕蒙谈话过程中鲁肃的议论来表现吕蒙的进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课件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大。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5.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思考
分析吕蒙的变化对我们的启示。
1.读书非常重要,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2.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3.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善于接受别人合理的规劝。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思考
评价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善劝)

吕蒙: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好学)

鲁肃:鸟随鸾凤飞腾远, 人伴贤良品德高。 (敬才、爱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劝学故事
1.陶渊明劝学
2.乐羊子妻劝夫读书
3.师旷劝学
4.孔子劝子路学习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陶渊明劝学的对联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秉烛夜游》中师旷对晋平公说: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劝学之因,劝学之理
劝学之果


孙权劝学
学业长进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