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3 15:3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俯视(fú)  漩涡(xuán)  寒噤(jīn) 推推搡搡(sǎng)
B.霎时(shà)  雾霭(ǎi)  横溢(yì) 怒不可遏(è)
C.告诫(jiè)  出轧(yà)  乘隙(xī) 汩汩如泉(gǔ)
D.驰骋(chěn)  迂回(yū)  湿漉漉(lū) 挟而不服(x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弛骋 推推搡搡 震聋发聩 雾气弥漫 B.漩涡 如丝如缕 挟而不服 水浸沟岸
C.雾霭 怒不可扼 乘隙而进 搏大宽厚 D.刹那 钢板出轨 浪沫横谥 前呼后拥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只急慌慌地(A.看B.扫C.瞅D.瞄)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
⑵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A.跌跌撞撞B.熙熙攘攘C.推推搡搡D.络绎不绝),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
⑶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A.压迫B.挤压C.排挤D.压制)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
⑷这伟大只在(A.流B.奔C.经D.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雾气弥漫 浪沫横溢 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
B.前呼后拥 折返迂回 如丝如缕 没有准备
C.汩汩如泉 潺潺成溪 哀哀打漩 铸成大错
D.蜂窝杂陈 扑面而来 撞向石壁 博大宽厚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然而从他那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里他看到了一种深不可测的东西。
B.听到汪精卫汉奸的卖国行径,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C.大街上人来人往,推推搡搡,络绎不绝。
D.冲天的瀑布如雄鹰般俯身冲下,巨大的声音如狂狮怒吼,令人震耳欲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三个代表”的学习,使广大干部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B 这次在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是一次在新世纪初我国主办的十分重要的大型国际会议,意义重大,举世瞩目。
C 团中央要求各级团委服从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和人民群众优化美化生活环境的需要,全面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
D 美国总统布什11月26日发表讲话,首次把可能开发并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威胁其他国家列入打击恐怖主义的考虑范围。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B.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C.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D.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8.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②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③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 ④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9.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比喻)
B.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比喻)
C.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拟人)
D.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夸张)
10.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水的游记,作者梁衡运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
B.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C.文章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D.本文语言平实,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极具感染力。
11.写出下列各句分别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⑴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
⑵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
⑶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 )
⑷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
11.仿写句子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例句:江水奔流不息,炫出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炫出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山岭巍峨起伏,炫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名著阅读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①他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②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
  ③他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1、上面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
2、第②段是“他”在烈士墓前的内心独白。
从表达方式上讲,内心独白就是:_________。(1分)
3、“他”的身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课内阅读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2.如何理解第2段中“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中的“扫”字?
3.用文中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壶口”。
4.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样处理?
5.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表达作用。
三、拓展阅读
壶口的黄河
肖 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注释】①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第⑥段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出自李白的诗《__________》,文中还引用了这句诗的下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第⑦段中“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古诗化用而来的。
4.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一句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片段练习
对当前,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成功商人和出名的艺人)获得外国国籍或定居国外,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对此应以平常心看待,一些早就定居在海外的华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都曾慷慨解囊,甚至亲自回国报效,他们同样具有爱国情怀,但确实有极少数人是为逃避责任、贪图享乐,我们应区别看待。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俯视(fú)  漩涡(xuán)  寒噤(jīn) 推推搡搡(sǎng)
B.霎时(shà)  雾霭(ǎi)  横溢(yì) 怒不可遏(è)
C.告诫(jiè)  出轧(yà)  乘隙(xī) 汩汩如泉(gǔ)
D.驰骋(chěn)  迂回(yū)  湿漉漉(lū) 挟而不服(xié)
答案:B(解析:A项“俯”应读作“fǔ”;“噤”应读作“jìn”C项“轧”应读作“zhá”;“隙”应读作“xì”D项“骋”应读作 “chěnɡ”;“漉”应读作 “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弛骋 推推搡搡 震聋发聩 雾气弥漫 B.漩涡 如丝如缕 挟而不服 水浸沟岸
C.雾霭 怒不可扼 乘隙而进 搏大宽厚 D.刹那 钢板出轨 浪沫横谥 前呼后拥
答案 B(A.弛→驰;震→振C.扼→遏;搏→博D.轨→轧 谥→溢)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只急慌慌地(A.看B.扫C.瞅D.瞄)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
⑵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A.跌跌撞撞B.熙熙攘攘C.推推搡搡D.络绎不绝),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
⑶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A.压迫B.挤压C.排挤D.压制)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
⑷这伟大只在(A.流B.奔C.经D.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
答案:⑴B ⑵C ⑶A ⑷D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雾气弥漫 浪沫横溢 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
B.前呼后拥 折返迂回 如丝如缕 没有准备
C.汩汩如泉 潺潺成溪 哀哀打漩 铸成大错
D.蜂窝杂陈 扑面而来 撞向石壁 博大宽厚
答案:A(A项全是主谓短语;B项“前呼后拥”“折返迂回”“如丝如缕”是并列短语,而“怒不可遏”是偏正短语;C项“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漩”是偏正短语,“铸成大错”是动宾短语;D项“蜂窝杂陈”是主谓短语,“扑面而来”是偏正短语“撞向石壁”是动宾短语,“博大宽厚”是并列短语,。)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然而从他那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里他看到了一种深不可测的东西。
B.听到汪精卫汉奸的卖国行径,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C.大街上人来人往,推推搡搡,络绎不绝。
D.冲天的瀑布如雄鹰般俯身冲下,巨大的声音如狂狮怒吼,令人震耳欲聋。
答案:C(推推搡搡:推来推去。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熙熙攘攘”。)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通过“三个代表”的学习,使广大干部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B 这次在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是一次在新世纪初我国主办的十分重要的大型国际会议,意义重大,举世瞩目。
C 团中央要求各级团委服从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和人民群众优化美化生活环境的需要,全面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
D 美国总统布什11月26日发表讲话,首次把可能开发并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威胁其他国家列入打击恐怖主义的考虑范围。
答案:C(A项缺主语,删去“通过”;B项语序不当,“国际会议”的定语应为:(是)“我国在新世纪初主办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型”D.项缺介词的宾语,应在“其它国家”后加上“的国家”)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B.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C.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D.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答案:C(A.“元和郡县图志”应为《元和郡县图志》B.中间三个句号改为分号。D.“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应为“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8.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②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③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 ④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答案:B
9.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比喻)
B.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比喻)
C.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拟人)
D.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夸张)
答案:D 该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水”是本体,“席”是喻体。
10.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水的游记,作者梁衡运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
B.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C.文章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D.本文语言平实,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极具感染力。
答案:D(多种修辞并用)
11.写出下列各句分别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⑴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
⑵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
⑶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 )
⑷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
答案????⑴说明⑵描写⑶抒情⑷议论
11.仿写句子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例句:江水奔流不息,炫出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炫出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山岭巍峨起伏,炫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草原纵横千里,炫出的是自己宽广的胸怀;蓝天空旷无垠,炫出的是自己明净的苍穹;
大海浩瀚渺远,炫出的是自己苍茫的壮美。
13.名著阅读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①他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②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
  ③他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1、上面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
2、第②段是“他”在烈士墓前的内心独白。
从表达方式上讲,内心独白就是:_________。(1分)
3、“他”的身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2、心理描写 3、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课内阅读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2.如何理解第2段中“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中的“扫”字?
3.用文中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壶口”。
4.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样处理?
5.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1.“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2.“扫”字不仅照应了“急慌慌”“匆匆”等词语,更写出了作者当时想看但又不敢多逗留的既喜又惧,深受震撼的情态。3.沟底的河心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4.重点描写第二次。这样处理突出了壶口瀑布之“险”,使行文曲折有致。5.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三、拓展阅读
壶口的黄河
肖 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注释】①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答案:①用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来衬托黄河的水。②中国水的颜色就应该是黄河的颜色,黄河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②句式整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③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面对黄河时的主观感受。
3.第⑥段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出自李白的诗《__________》,文中还引用了这句诗的下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第⑦段中“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古诗化用而来的。
答案:将进酒 奔流到海不复回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现实到历史。好处: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文章内容的厚度。
5.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一句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①壶口的黄河弥漫着黄色的漩涡,带有中国人的肤色。②壶口的黄河激流澎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③壶口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四、片段练习
对当前,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成功商人和出名的艺人)获得外国国籍或定居国外,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对此应以平常心看待,一些早就定居在海外的华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都曾慷慨解囊,甚至亲自回国报效,他们同样具有爱国情怀,但确实有极少数人是为逃避责任、贪图享乐,我们应区别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