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二首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
第一课时
1.认识“首、踪”等5个生字,会写“首、采”等3个字。
2.理解“撑、偷”等词语的意思,读懂古诗内容,背诵古诗。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感受小娃偷采莲蓬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揭题识“首”。
(1)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
(2)运用字理认识“首”,正音,组词。
(3)齐读课题。
2.赏图品夏:课件配乐出示夏日美景的图感知夏天的美好。
3.揭示诗题:板书古诗题目《池上》,齐读诗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大声读古诗,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集中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词语。
第一组:撑小艇 踪迹
第二组:白莲 浮萍
第三组:一首 一道
(2)去拼音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首、踪浮、萍。
个别读。
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3.熟读古诗。
同桌互读、个别读。
师生评议:你觉得他将每个字都读准了吗?
齐读。
三、诵读古诗,品味乐趣
过渡: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先来看一幅画,仔细读一读古诗,一定能读出更多有意思的内容。
1.学习古诗第一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你从哪句读出了这么多内容?
课件出示古诗第一句,个别读、齐读。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小娃”。
对照插图,猜一猜,古诗中的小娃指的是谁呢?(撑小艇的孩子)
过渡:古人会把七八岁的孩子亲切地称为“小娃”。在古代,你们就是小娃。来,和这个小娃打声招呼吧!
(3)体验感受,理解“撑”。
这个小娃在干什么呢?(撑小艇)
再次正音“撑”:谁再来读读这个字?
体验感受,理解“撑”:利用竹篙。让学生对照插图,通过动作模仿,在体验自悟中理解“撑”的含义。
(4)随机理解“小艇”。
(5)朗读指导:一边做“撑小艇”的动作,一边有滋有味地读古诗第一句。
2.学习古诗第二句。
(1)在这炎炎夏日里,小娃怎么一个人撑着小艇到荷塘里来了呢?
(2)原来,他没有经过父母的同意,就去采白莲啦!你是从哪里读出这么多内容的?
课件出示:偷采白莲回。个别读。
(3)讨论悟“偷”。
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趣,猜猜看,是哪个字?(偷)
你读出了什么?(小娃太喜欢荷花和荷叶了,忍不住去采了白莲。)
古今对照,正确理解“偷”。老师有时候也会偷偷地做一些事情,比如说,老师发现哪个小朋友今天上课表现特别好,放学的时候,我就会偷偷地在他的书包里放—颗糖。
小结:现在,你能猜出来,这里的“偷”是什么意思吗?是啊,是指不想被别人发现,是悄悄的意思。
(4)巧妙迁移,说话感悟。你有没有像小娃这样悄悄地做过一件事情呢?当你“悄悄”做这件事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5)感悟心情,品读诗句:猜猜小娃这时的心情。
品读会情,读出感受:开火车读,男女生展示读。
(6)齐诵第一、二句,读出画面:你能再读一读这两句诗,把心目中小娃的模样读出来吗?
过渡:小朋友们,小娃偷偷地采了这么多的莲蓬,会不会被人发现啊?他怎么不知道藏起来呢?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课件出示:不解藏踪迹。
(1)理解“不解”:不懂得。
(2)重点理解“踪迹”。
随文识字,巩固字音:开火车读“踪迹”。
由形识意:观察“踪”“迹”两个字的偏旁,猜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把这句诗读给同桌听一听,然后猜一猜这是谁的踪迹。
这句诗中的“踪迹”指的是谁的呢?(小娃)可是小娃坐在小艇上,怎么会留下踪迹呢?是谁暴露了小娃的行踪?
4.学习古诗第四句。
课件出示古诗第四句。
(1)巩固生字“浮萍”。课件带拼音出示生字“浮萍”,出示生字卡片,个别读。
(2)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认识“浮萍”。夏天的荷塘里,有一种植物浮在水面上,有小小的、圆圆的绿叶,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就叫“浮萍”。
(3)随文巩固识字。老师请几个能干的小娃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出示动画,总结:小娃沉浸在偷采白莲的乐趣里,哪里想到自己的行踪早就被发现了。随着小艇渐行渐远,小娃逐渐消失在白居易的视线里,而水面上那道淡淡的波痕,却永远留在了诗人心里。
谁来读一读第三、四句,把小娃这种独享的快乐读出来?(个别读、小组读。)
5.熟读成诵。
(1)齐读古诗。
今天我们跟着诗人白居易,一起体会了夏日田间的这份乐趣,这真是一种游之乐、夏之乐、童之乐啊?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感受这份美好吧?
(2)配乐背诵古诗。
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白居易,看到这样的美景,感受到如此美好的童趣,你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顶古代的帽子,谁愿意当一回诗人,读一读?
谁还愿意试一试?如果你会背了,可以站起来,和大诗人一起背一背。
6.儿歌巩固识字,回顾内容。
听着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我仿佛看到了荷塘里俏皮可爱的小娃,荷塘边暗暗窃喜的诗人白居易。老师也写了一首诗,还把刚才学过的5个生字宝宝也藏在了里面,你们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吗?
小娃爱采莲,撑船入池间。回首看浮萍,一道踪迹现。(将生字“首、踪、迹、浮、萍”标红)
生自由读,拍手读。
四、观察发现,学习写字
1.儿歌中凸显“首、采、爱”三个生字。这首小诗中还藏着今天我们要学写的字,一起来看一看。
2.田字格出示“首”,观察,指导书写,并展示。
3.观察“采、爱”,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爪字头)
4.教学爪字头的书写。学会了写爪字头,我们再来观察一下“采、爱”两个生字,想一想,我们在写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
5.师范写,生书写,全班展评。
第二课时
1.认识“泉、流”等7个生字,会写“无、树”等4个字。
2.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池上》讲了一个故事,谁能说一说?(根据学生的讲述,背诵对应的诗句。)
2.《小池》这首诗不仅讲了一件有趣的事,还有迷人的风景哦。
3.读课题《小池》。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一)初读古诗。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呢?老师不告诉你们,读读这首诗,到诗里去找。怎么读呢?
1.把生字圈出来,认认真真拼读二遍,读准确。
2.两分钟,大声读诗,看谁读得流利。
3.指名读诗句:一人句朗读;连起来读全诗。
(二)学习生字词语
这课的生字,哪些是你见过的?可以组组词吗?(学生分享,教师以活动词卡补充。)
1.泉:泉眼、泉水、温泉、源泉、矿泉水。
2.流:流动、流泪、流血、流水、水流、漂流、暖流、细流。
3.爱:你会用“爱”组词吗?
4.柔:谁会读?不够“柔”哦,这是什么柔啊?“温柔”的“柔”,谁再来读读?多好啊,柔柔的!微风中,柔柔的柳条,叫(柔柳);水面上,柔柔的水波,叫(柔波)。
5.荷:这个字我们都很熟悉,不认识的小朋友,可以猜一猜。(看看上面的“草字头”,再看看下面的“何”,就知道怎么读。)什么意思?(指名读,指名说)它的叶子叫(荷叶),它的花叫(荷花),它的果实叫(不叫荷果,叫莲蓬),它长在水底下的根,一节一节的,叫(莲藕)。
6.露:“露珠”的“露”,“露水”的“露”。“露”字除了是露水、露珠的意思,还有别的意思。在室外,头顶上没有东西遮挡着,叫(露天);在野外宿营睡觉,叫(露宿);原来人们不知道的事儿,现在被人知道了,叫(暴露);天气热了,小朋友们手臂、小脚都露出来了,这些地方没有衣服遮挡,叫(裸露)。
7.角:读什么?哪些动物有“角”?“角”都是尖尖的,所以叫“尖尖角”。小朋友们身上有没有“角”?(当然有)不过不是“牛角、羊角”一样的“尖尖角”,是指一个东西边缘的地方。(老师用手指嘴角、眼角、额角)我们的桌子也有“角”,叫(桌角),教室也有“角”,叫(角落)。
8.将词语放回诗里,齐读全诗。起立,按照节奏读。
三、品读古诗,感受美景
1.读读、画画:
诗里写了哪些景物呢?不发出声音再读读,把你找到的景物用横线画出来。只要你能找到,老师都能把它画出来。
2.说说、画画:
细流:泉眼是什么?(预设:泉眼一般在水底下,看不见。)看见的是从泉眼流出来的水。这首诗里把泉眼里流出来的水叫什么呀?(预设:细流。)(读“泉眼无声惜细流”)哎呀,这泉水流出来是不是会像歌里唱的一样,“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啊!(预设:细流,无声。)(读“泉眼无声惜细流”)山间的泉眼,小溪流水,无声无息的,流成了一汪湖水,太可爱了,太让人喜爱了。“泉眼无声惜细流”这句诗里有一个字,就是表示很喜欢,从心底里喜欢,你猜到是哪个字了吗?(预设:惜:竖心旁,心里喜爱。)指导朗读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树荫,应该画什么树?(预设:柳树,柔。)(读“树荫照水爱晴柔”)微风吹来,柔柳摇摇摆摆,真让人喜爱。(读“树荫照水爱晴柔”)可这还不够,更令人喜爱的是,此时的天气也特别好(晴)。明媚的阳光下,柔柔的柳条飘啊飘,多好啊!同学们,还有更美的。美人喜欢照镜子,柔美的柳树也喜欢照镜子。(读“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我应该画什么呢?(读“小荷才露尖尖角”,要画荷叶、荷花。)应该画长出尖尖角的荷花。
蜻蜓:还有最可爱的(背“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哪里?(预设:荷花上。)(背“早有蜻蜓立上头”)还会在哪里?(预设:荷叶上。)(背“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这首诗写了什么景色?谁能说得很美很美?说好了,我们就一起背出来奖励他!(指名说,说一句,生齐背一句。)
四、观察发现,学习写字
1.简单的:无(指导横,竖弯钩)、尖(指导横,竖)。
2.头上要注意的:角(刀字头要斜)、爱(爪字头要收紧)。
3.新结构:树,左中右结构,一定要瘦。
4.填写古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