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视频中播放的是什么吗?从中你看到了什么?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资料袋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的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塑造了众多的好汉形象。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2.理解题意。 ⑴景阳冈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⑵《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今天,我们锁定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中的一位,通过《景阳冈》这个故事来认识一下这位打虎英雄──武松。二、初读课文。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筷 恰 谋 勿 诡 踉 跄 蹿 胯
霹 雳 抡 蔌 咆 哮 锤 泊 酥chuíkuài qiàmóuwù guǐ liàng qiàng cuān kuàpīlìlūnsùpáoxiàosūpō 冈 饥 恰 府 榜 谋 诡
拖 坠 膛 泄 截 拳 喘 酥ɡānɡjīqiàfǔbǎnɡmóuɡuǐtuōzhuìtánɡxièjiéquánchuǎnsū新词: 一饮而尽 性命 半夜三更
诡计 破烂 耻笑 胸膛 拳头 酥软2.词语解释。一饮而尽:诡计:榜文:一口气喝完。尽:完、光。指欺诈的计谋;狡诈的计策。比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官府的告示。榜,古代指文告,像现在的布告。请勿自误:耻笑:踉踉跄跄: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鄙视并嘲笑。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说时迟,那时快:平生气力:酥软: 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全身的力气。平生,一般指一生。肢体软弱无力。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武松景阳冈打虎的?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景阳冈》一文生动地描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勇敢威武行动。其中对武松形象的描写真可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精彩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第一个场面(1-4):酒店喝酒。第二个场面(5-7):走上山冈。第三个场面(8-11):武松打虎。第四个场面(12-13):走下山冈。四、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武松在酒店喝酒的情景。2.自由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武松的英勇无畏、豪爽要强?语言描写。⑴描写武松语言的句子。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这些语言描写,再现了武松的音容笑貌,显示了他英勇无畏、豪爽要强的英雄性格。从“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两句话中更展现了武松不畏强暴、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⑵描写店家的语句。 店家道∶“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 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 店家的话既说明了他家酒好,劲大,吃了三碗的,就醉,又衬托了武松酒量大,非同常人,为下文武松打虎埋下了伏笔。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酒店喝酒”这一部分。2.书写生字及词语。3.练习读熟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二、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5-7自然段。2.思考讨论:
⑴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无所畏惧、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⑵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他不相信店家说的话。⑶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⑷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 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 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这样写说明这时候天已经黑了。3.齐声读第二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晒了一碗。三、阅读第三部分。1.读课文(8-11自然段)。
思考讨论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⑴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的高大形象。四、阅读第四部分。1.快速浏览描写武松下冈的语句。2.画出写武松心理的句子。3.武松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他是怎么做的? 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五、总结全文。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3.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板书设计景阳冈老虎: 扑 掀 剪(凶猛)武松: 闪 闪 闪(机智、勇敢)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