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3 07: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本课内容
宋元时期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推动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思维与交战方式,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宋元时期的海陆交通的发达使得东西方往来更加频繁,更加便利,不仅将这一时期的科技外传,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加速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将世界的优秀文化带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背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但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发明
(1)时间:北宋时。?
(2)发明者:毕昇。?
3.发展: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元朝,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4.影响: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1)用胶泥刻字,再放到火里烧硬。
(2)排版。把活字排在撒有松脂、石蜡、纸灰等的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加热铁板,使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冷却以后活字就固定在铁板上。
(3)上墨印刷。
(4)拆版。印刷后的铁板再加热,松脂熔化后取下活字,以后再用。
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字。排版 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将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拆下可再用。
6.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具有哪些先进之处?
(1)省时。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而活字印刷排版方便省时。
(2)省力。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后人在其基础上又发明了木、铜、锡、铅活字。元朝王祯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法。这些活字印刷的配套工具,大大提高了排字印刷的效率。
(3)省材。使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印制出某本书籍后,如不需要再印,所雕的木版就全部作废了。而活字印刷所用的活字可以反复使用。
7.传播: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的应用
(1)司南: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
(2)发明: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把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了罗盘。?
(3)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4)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5)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二 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指南海诸岛),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
2.火药的应用
(1)发明: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2)应用:宋代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元朝发明了火铳(3)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   。?
(4)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烟花大起……或 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仗,乐部动《拜新月慢》曲,有面涂青碌,戴面具金睛……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钟馗像者。——《东京梦华录》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 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 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上丝绸之路:
①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②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③元朝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2.海上丝绸之路
(1)条件:
①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②指南针的使用;
③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④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2)范围:
①宋朝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②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③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
④宋朝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达到140多个。
3.中外交流
(1)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
宋元时期,我国海外贸易极为兴盛。精美的丝绸和瓷器是对外贸 易的主要出口物品。古代中国外销的瓷器以昌南镇生产的最为有名,有人把瓷器直接称为“昌南”,就是china。这逐渐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思考一: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
(2)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4)这一时期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在同亚非欧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我国的先进科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科技文化,丰富了本民族的科技文化。
(5)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二:宋元时期陆上交通的特点
(1)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形成了完善的驿站制度。
(3)元代的陆路向西可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范围更广。
思考三:宋元时期海上交通的特点
(1)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较大的发展,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2)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最远可达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归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发展过程 传播 意义
造纸
术 西汉时已出现 先后传到朝鲜、日本、阿拉伯国家和欧洲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造纸术、印刷 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 明的伟大贡献
东汉蔡伦改进
印刷
术 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
针 战国时制成指南工具司” 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宋代制成指南针和罗盘

药 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