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3 09:4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学习目标1.了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目的、内容及意义
2.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
3.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作用1978年以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到0.13元,有2.7亿人每天能挣到0.14元。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报表贫穷落后 还有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20世纪50年代,有三分之一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农村的贫困?人民公社化经济体制的弊端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分田到户,自负盈亏,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大包干合同的雕塑故事一: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实行后,小岗村看不到荒地,遍地都种了粮食。1979年,小岗生产队粮食总产量达到18.3万斤,比1978年增长6倍,油产量超过了合作化以来20年的总和;从1957年起,这个连续20多年吃国家救济的“三靠村”,第一次向国家交售粮食6.5万斤,超额6倍完成上交任务,油料超额20倍完成上交任务,第一次归还了国家贷款800元。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内容:包干到组,分田到户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
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将农民的责任、权利、利益结合在一起创新之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土地集体所有集中劳动以家庭为单位统一经营自主经营大锅饭自负盈亏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力。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阅读材料,诊断:国有企业生产出现了什么问题?材料一:
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材料二: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职权划分: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分配方式:平均分配,职工没有积极性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1984年3月24日,省委、省政府收到一封“松绑”公开信:
“……现在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的心声政策研究室请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帮助国有企业突破僵化局面2.指导文件:198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计划经济,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3.内容:
单一公有政企不分平均分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指导文件:198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利税总额突破300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在欧洲、北美、亚洲、中东和非洲共有29个制造基地和16的工业园,在全球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三次蝉联全球第一。故事二:海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1.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1979年到1992年13年间邓小平12次提出市场经济,但是其中11次都遭到坚持传统意识形态者的封锁和扼杀,改革只许提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许提商品经济,只能提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不能提市场经济调节,因为他们把斯大林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被定性为资本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来捍卫。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基本特征: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推进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堂小结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依
据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1.我国作出改革开放决策是在(  )
A.“文革”结束之初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建立后
课堂练习CB 2.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A.国有企业
B.农村 
C.城市 
D.沿海地区
3.“它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4.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C5.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实行自由资本主义政策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随堂训练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 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
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D2.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C3.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55人呼吁的主要内容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结束“文化大革命”B4.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个体经济 ④私营经济
⑤中外合资企业 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D结语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没有改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