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牺牲玉帛(bó) 望其旗靡(mǐ)
小信未孚(fú) 登shì(轼)而望之
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2.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B )
A.肉食者谋之 B.忠之属也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
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信(相信)
C.虽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狱(诉讼事件)
4.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D )
A.神弗福也 B.公将鼓之
C.下视其辙 D.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作“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
7.下列句子,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四书五经”之一。
B.《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秦、汉时期的诗305篇。这305篇诗歌分成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C.墨子,名翟(dí),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是墨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D.《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8.古诗默写
⑴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⑶感时花溅泪, 。
⑷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⑸伤心秦汉经行处, 。
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却话巴山夜雨时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恨别鸟惊心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6)人则无法家拂士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唐齐王景达①将兵二万自瓜步②济江,距六合③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④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⑤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注释】①唐齐王景达:南唐齐王李景达。②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③六合:今江苏六合。④太祖皇帝:赵匡胤。⑤趣(qū):奔赴。
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A )
A.
B.
C.
D.
【解析】A项第一个“将”是副词“将要”,第二个“将”是动词“带领”的意思;B两个“之”都是代词,代“他,他们”;C项两个“彼”都是“对方”的意思;D项两个“惧”都是“害怕”的意思。
10.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
(2)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
不如等他们来进攻的时候再攻打他们,(那样的话)一定能够打败他们了!
11.简要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及战后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12.说说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太祖皇帝有哪些共同点。
对实际情况注意审慎观察(或战略上有见地);英明果断(或沉着冷静),知己知彼;善于把握战机。
【参考译文】 南唐齐王李景达带领两万士兵从瓜步渡江,在距离六合二十多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赵匡胤)的部将想要攻打他,赵匡胤说:“对方设置栅栏固步不前,是害怕我们啊。现在,我们的士兵不足两千,如果前往攻打他们,对方就知道我们人数少了;不如等他们来进攻的时候再攻打他们,(那样的话)一定能够打败他们了!”过了几天,李景达的部队出兵逼近六合,太祖皇帝带领军队奋力出击。大破敌军,杀死俘获了将近五千人,其余的敌军尚且还有一万多,都跑去渡江,争夺船只,淹死了很多人,由于这件事,李景达的精锐部队全部完蛋了。
三、古诗鉴赏。
从军行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3.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2分)
14.“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
⑴裂 折 ⑵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四、课外阅读拓展
(一)记叙文阅读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术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5.文中“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警惕)——(恍然大悟)——(热情)——(愧疚)——(敬佩)
16.简要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1)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明净,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2)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父亲听到儿子豪言壮语的满足和自豪之情。
17.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民工父亲的形象特点。
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的房子。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例如他对儿子说:“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18.文中第?段“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一句中“幸福”的内容是什么?在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过不少的幸福体验,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1)示例:“幸福”的内涵:①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杰作时,有一种满足的幸福;②听到孩子的豪言壮语和美好愿望后,有一种自豪的幸福。__(2)示例:儿时,我趴在母亲后背上,脸像烧红的火炭,炙烤着母亲,母亲不敢停歇,一路小跑着奔向30里以外的小镇。那里有医院,有信得过的医生。母亲气喘吁吁,却不停地逗着我说话,“帮妈数数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啊。”“我数不过来,好多好多。”“地上的每一颗划过的星星,兴奋地喊着。”“怎么会是那颗星星呢?”“因为它也在跑啊,就像妈妈这样,在跑啊。”对我而言,幸福就是我趴在母亲后背上数星星的快乐。
(二)议论文阅读
独处与思考
石庆华
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一个人独处,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中的污垢,让灵魂彻底净化。这样的独处又有什么不好呢?生活中有诗情画意,有如音乐般优美的旋律,但同时也有丑恶与狰狞。正因如此,才有人选择独处。独处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意愿。
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卢梭说:“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爱默生说:“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19.“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20.作者为什么说“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3分)
21.“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你认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3分)
19. 这句话中“无知的人”处于“闲暇”时,虽独处却不思考,会导致精神的死亡,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20. 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适宜思考):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需要独处);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也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21. 认同。孤独的人如果能忍受痛苦,战胜孤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拥有新的收获。不认同。孤独的人如果陷入孤独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必将导致精神的颓废乃至消亡。 (任选一点或者综合两点作答均可,意思对即可)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