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03 17:0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3分).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节课的时间长40   
(2)一本数学书的厚度约是8   
(3)唐县到石家庄高速公路长约100   
(4)小明跑完100米大约用时16   
2.9000米=   千米
1分40秒=   秒
3时=   分
12吨﹣2000千克=   吨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1份是总数的,有   根:2份是总数的,有   根.
4.8的6倍是   ;63是7的   .
5.小红走100米大约要用2分钟.她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小红的家离学校大约   米.
6.从一张长20厘米、宽16厘米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7.分针从数字“5”走到了数字“9”,经过了   分钟.
8.估算297+102时,把297看成   ,把102看成   ,结果是   ,估算的结果比准确结果   (填:“大、小或相等”).
9.兴趣小组有9人参加跳绳比赛、6人参加踢毽子比赛,其中有3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没有不参赛的,这个兴趣小组一共   人.
10.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
1×9+2=11,12×9+3=111,123×9+4=1111,   ×9+   =11111.
二、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1.一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判断对错)
12.在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就是最高位上的数对齐.   . (判断对错)
13.我们的课间休息时间一般是10秒.   (判断对错)
14.1﹣就是6个减去1个剩下5个,等于.   (判断对错)
15.跑道一圈长400米,亮亮跑了5圈,他一共跑了20千米.   (判断对错)
三、明察秋毫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每题2分,共10分)
16.下面算式中,乘积在500到600之间的是(  )
A.5×92 B.9×68 C.72×8
17.小丽和小英说好上午10:00在公园见面,小丽从家走到公园需15分钟,她最晚(  )要从家出发.
A.10:15 B.9:05 C.9:45 D.9:55
18.同学们打扫卫生,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B.扫地的人数是擦桌椅的3倍
C.擦桌椅和扫地的一共有16人
19.一块巧克力,哥哥吃了,弟弟吃了,(  )这块巧克力.
A.没有吃完 B.刚好吃完
C.无法确定吃没吃完
20.已知妈妈的身份证号码是XXXXXX197505143324,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差不多,那么爸爸的身份证号码应该是(  )
A.XXXXXX200506152368 B.XXXXXX197309125491
C.XXXXXX195301163582
四、仔细算一算.(共22分
21.直接写得数.
210×3= 983+117≈ 300×9= 231+469= 298×9≈
840﹣240= ﹣= += 1﹣= +=
22.竖式计算,(1)、(2)小题要验算.
(1)806﹣327=
(2)638+94=
(3)404×8=
(4)890×7=
(5)665×9
五、实践操作,我会画.(共13分)
23.在下面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图中每个小方格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1)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周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
(3)分别画出每个图形的,并涂上阴影.

24.分析解答.
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
(1)通过阅读,我知道了   ,要解决的问题是:   .
(2)我会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
(3)从线段图可以看出,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   个   是多少,列式为   .
(4)要想知道做的对不对,我的检验方法是:   .
六、解决问题.(共27分
25.三(1)班一共有40名同学,其中有的同学参加了足球兴趣小组,参加足球兴趣小组的同学有多少人.
26.体育课上,三(2)班的同学站了9排,每排4人,体育老师要求同学们站成每排6人的方队,你知道他们一共站了几排吗?
27.舞蹈队有40名女生,7名男生.摆一个造型,女生的人数必须是男生的5倍,如果男生的人数不変,需要减少几名女生?
28.
(1)马上过年了,妈妈要为小明购买上面这三件衣物,请你帮妈妈算一算大约准备多少钱才够?
(2)妈妈实际花了多少钱?
29.期末了,李老师想用60元购买下面的物品,用来表彰平时表现优秀的同学.

如果要把60元正好用完,可以怎样买?请你帮助李老师设计两种不同的购物方案.
方案(1):   
方案(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3分).
1.【分析】根据情景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节课时间用“分钟”做单位;计量一本数学书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可知计量唐县到石家庄高速公路的长度用“千米”做单位,计量小明跑完100米用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据此得解.
【解答】解:(1)一节课的时间长40 分钟
(2)一本数学书的厚度约是8 毫米
(3)唐县到石家庄高速公路长约100 千米
(4)小明跑完100米大约用时16 秒
故答案为:分钟,毫米,千米,秒.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2.【分析】(1)低级单位米化高级单位千米除以进率1000.
(2)把1分化成60秒再加40秒.
(3)高级单位时化低级单位分乘进率60.
(4)把2000千克除以进率1000化成2吨再计算.
【解答】解:(1)9000米=9千米
(2)1分40秒=100秒
(3)3时=180分
(4)12吨﹣2000千克=10吨.
故答案为:9,100,180,10.
【点评】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3.【分析】把12根小棒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小棒(或者说总数)的;2份表示.求每份有多少根,用这些小棒的根数除以3;求2份有多少根,用1份的根数乘2.
【解答】解:1÷3=
12÷3=4(根)
×2=(或+=,或2÷3=)
4×2=8(根)(或12×=8根)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1份是总数的,有4根:2份是总数的,有8根.
故答案为:,4,,8.
【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的是“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要注意:分率不能带单位名称,而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名称.
4.【分析】要求8的6倍是多少,用8×6;
要求63是7的几倍,用63÷7.
【解答】解:8×6=48
63÷7=9
答:8的6倍是48;63是7的9倍.
故答案为:48,9.
【点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解答;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进行解答.
5.【分析】首先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小红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解:100÷2×10
=50×10
=500(米)
答:小红的家离学校大约500米.
故答案为:500.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6.【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个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答】解:16×4=64(厘米)
(20﹣16+16)×2
=20×2
=40(厘米)
答:正方形的周长是64厘米,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是40厘米.
故答案为:64、40.
【点评】此题 主要 考查正方形、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7.【分析】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由数字5走到数字9,经过了9﹣5=4个大格,4×5=20分钟.
【解答】解:(9﹣5)×5=20(分)
答:分针从数字“5”走到了数字“9”,经过了 20分钟.
故答案为:20.
【点评】此题考查了钟面的认识.
8.【分析】估算时,一般要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大小估解答即可.
【解答】解:估算297+102时,把297看成 300,把102看成 100,结果是 400,估算的结果比准确结果 大;
故答案为:300;100;400;大.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估算方法.
9.【分析】根据容斥原理“A类与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用9+6﹣3即可求出这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解答】解:9+6﹣3=12(人)
答:这个兴趣小组一共有12人.
故答案为:12.
【点评】此题考查利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用,可借助图形解决问题.
10.【分析】通过观察1×9+2=11,12×9+3=111,123×9+4=1111,发现从1开始,123…(n﹣1)×9+n,结果就等于n个数位都是1的整数,照此规律,即可得解.
【解答】解:1×9+2=11,12×9+3=111,123×9+4=1111,1234×9+5=11111;
故答案为:1234、5.
【点评】此题考查了“式”的规律,认真观察,找出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二、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1.【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身份证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据此得解.
【解答】解: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2.【分析】在笔算加、减法时首先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即个位数与个位数对齐、十位数与十位数对齐…,而不是最高位上的数对齐,除非位数相同.据此即可判断.
【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不是指最高位上的数对齐,而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3.【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课间休息时间用“分钟”做单位.
【解答】解:我们的课间休息时间一般是10分钟,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4.【分析】把1看作,是6个,是1个,6个减去1个剩下5个,等于,据此解答.
【解答】解:1=,是6个,是1个,6个减去1个剩下5个,等于;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了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15.【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用每圈长度乘所跑圈数,即得一共跑了多少米,然后化成千米数,再和20千米比较即可.
【解答】解:400×5=2000(米)
2000米=2千米
即一共跑了2千米,而不是20千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解答的依据是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三、明察秋毫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每题2分,共10分)
16.【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个算式的积,然后再比较解答.
【解答】解:A、5×92=460,460<500
B、9×68=612,612>600;
C、72×8=576,576在500到600之间.
故选:C.
【点评】含有算式的大小比较,先求出它们的结果,然后再按照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
17.【分析】求出发时刻,用上课时刻向前推15分,即用上课时刻减去经过时间,即可得解.
【解答】解:10时﹣15分钟=9时45分
答:她最晚9:45要从家出发.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出发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18.【分析】根据题意,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逐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用擦桌椅的人数除以扫地的人数,即12÷4=3,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说法正确;
B、4÷12=,扫地的人数是擦桌椅的,原说法错误,
C、12+4=16人,擦桌椅和扫地的一共有16人,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解答.
19.【分析】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人吃的巧克力占的分率相加,就是两人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解答】解: +=1.
答:两人刚好吃完这块巧克力.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数加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注意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20.【分析】身份证的第7~14位表示出生日期,其中第7~10位是出生的年份,11、12位是出生的月份,第13、14位是出生日;身份证的第17位表示性别,奇数是男性,偶数是女性;据此解答.
【解答】解:A、XXXXXX200506152368,是2005年出生的女性,不符合题意;
B、XXXXXX197309125491,是1973年出生的男性,符合题意;
C、XXXXXX195301163582,是1953年出生的女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考查身份证的数字编码问题,身份证上:
1、前六位是地区代码;
2、7~14位是出生日期;
3、15~17位是顺序码,其中第17位奇数分给男性,偶数分给女性;
4、第18位是校验码.
四、仔细算一算.(共22分
21.【分析】根据整数、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估算方法口算即可.
【解答】解:
210×3=630 983+117≈1120 300×9=2700 231+469=700 298×9≈2700
840﹣240=600 ﹣= += 1﹣= +=1
【点评】本题属于基本的计算,在平时注意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2.【分析】根据整数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验算方法的选择.
【解答】解:(1)806﹣327=479

(2)638+94=732

(3)404×8=3232

(4)890×7=6230

(5)665×9=5985

【点评】考查了整数加减法和乘法的笔算,根据各自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验算方法的选择.
五、实践操作,我会画.(共13分)
23.【分析】(1)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即可画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2)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C=4a”,12÷4=3(厘米),即所画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根据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即可画出一个一个周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
(3)根据分数的意义,把所画的长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每个图形的,表示其中3份涂色;同理,即可在正方形中涂出它的.
【解答】解: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分数的意义.
24.【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要解决的问题是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
(2)画线段图,军旗的价钱表示一份,象棋的价钱表示4份;
(3)从线段图可以看出,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列式为8×4=32(元);
(4)要想知道做的对不对,用象棋的价钱除以军旗的价钱,看一看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即32÷8=4.据此解答.
【解答】解:(1)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要解决的问题是: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
(2)我会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3)从线段图可以看出,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列式为8×4=32(元).
(4)要想知道做的对不对,我的检验方法是:32÷8=4.
故答案为:
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 4,8,8×4=32(元);32÷8=4.
【点评】考查了利用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灵活运用.
六、解决问题.(共27分
25.【分析】把全班的总人数看成单位“1”,其中有的同学参加了足球兴趣小组,是把全班的总人数平均分成了5份,足球兴趣小组的人数占3份,先用总人数除以5,求出每份的人数乘3,就是参加足球兴趣小组的同学有多少人.
【解答】解:40÷5×3
=8×3
=24(人)
答:参加足球兴趣小组的同学有24人.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表示的含义,再进一步求解.
26.【分析】根据排数和每排人数,计算全班人数:9×4=36(人);然后根据总人数不变,求把总人数按每排6人,可以站几排,求平均分用除法的方法计算.
【解答】解:9×4÷6
=36÷6
=6(排)
答:他们一共站了6排.
【点评】本题先求出不变的总量,再根据总量求解.
27.【分析】如果男生的人数不変,根据倍数关系,那么女生的人数就是7×5=35人,然后再与40作差就是需要减少几名女生.
【解答】解:40﹣7×5
=40﹣35
=5(名)
答:如果男生的人数不変,需要减少5名女生.
【点评】解答依据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8.【分析】(1)根据图文中的信息,衣服价格为268元、裤子价格86元、鞋子价格135元,可以估算衣服价格为270元、裤子价格90元、鞋子价格140元,然后计算270+90+140,即可得到妈妈大约需要准备的钱;
(2)根据图文中衣服价格为268元、裤子价格86元、鞋子价格135元,然后计算268+86+135,即可得到妈妈实际花了多少钱.
【解答】解:(1)268+86+135
≈270+90+140
=360+140
=500(元)
答:妈妈大约准备500元才够;

(2)268+86+135
=354+135
=489(元)
答:妈妈实际花了489元.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文应用题,从图文中获取解答问题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分析】(1)方案一:李老师可以给优秀少先队员购买跳绳当做奖品,首先买一些跳绳,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李老师购买多少根跳绳.
(2)方案二:李老师可以购买2副跳棋,剩下的购买跳绳.用总钱数减去2副跳棋的钱数,剩下的钱买跳绳,即剩下的钱数÷单价=数量,由此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1)李老师可以给优秀少先队员每人购买一根跳绳,
60÷4=15(根)
答:李老师可以给优秀少先队员购买15根跳绳.

(2)购买2副跳棋,剩下的购买跳绳.
(60﹣6×2)÷4
=48÷4
=12(根)
答:我还能提出的购买方案是:购买12根跳绳,李老师可以购买2副跳棋.
故答案为:李老师可以给优秀少先队员购买跳绳当做奖品,购买2副跳棋,剩下的购买跳绳.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文应用题,从图文中获取解答问题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