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992年1月3日,俄罗斯和美国学者在莫斯科政府大楼的演讲厅中举行一次会议。两个星期以前,苏联不复存在,俄罗斯联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结果,从前装饰在演讲台上是列宁塑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挂在前墙上的俄罗斯联邦的国旗。一个美国人注意到,唯一的问题是那面国旗挂反了。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既无外敌入侵,又无内部人民揭竿造反,为何会在顷刻间坍塌解体?“历史之谜”材料一 到80年代初,苏联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并且失去了60年代的速度优势。在信息技术方面苏联尤其落后,“甚至到了 90年代初,苏联人均拥有电子计算机的数量只是韩国的10%,是美国的2%。像以前一样,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的是采掘和燃料工业。依靠科技进步的经济所占的比重只有38%,而在主要发达国家则占55%- 65%”,正是国家的危机迫使戈尔巴乔夫必须进行改革。
左凤荣《新编中学历史教材对苏联体制和苏共领导人的看法》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苏联发展状况如何?一、旧秩序的瓦解——社会主义的危机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964—19821985—1991尝试突破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改革失败政治体制改革意识形态多元化政治多元化“人道的社会主义”取消“一党执政”1、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材料二: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外同时推出他撰写的《改革与新思维》书。 该书对改革的实质、目的、内容、前景和外部世界,进行了分析和思索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提出改革就是要建设新面粮的社会主义,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其二.提出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
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当代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三:戈尔巴乔夫在东欧国家实施”自由选择”的原则,对东欧各国的政治动荡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戈尔巴存夫力图把自己的新想维和改革的模式推向东欧国家,并督促这些国家效法苏联的改革和美国的设想与设计去实施。
方连庆 《国际关系史》(战后卷)戈尔巴乔夫的这种做法造成了什么后果?东欧剧变0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3、“8.19事件”与苏联解体材料四:苏共党内“传统派”对戈尔巴乔夫在内外政策上的退让越来越不满,他们指责戈尔巴乔夫制止国内混乱状态措施不力,新联盟条约削弱了中央政府权力,导致了苏联分裂。为了制止新联盟条约签署,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领导下,一起戈尔巴乔夫被停止履行总统职责的重大事件在8月19日爆发了。
《世界史》(当代卷)齐世荣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8.19事件”给苏联解体施加了最后一次强大的助推力8.19事件给苏联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追问、反思历史追问一:苏联的解体是否让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追问二:苏联的解体到底意味着什么?材料五:当时大家都在搞工业化,苏联却在“去工业化”,制造业越来越单薄。最后的统计,在这场私有化风暴中,俄罗斯社会财富损失1.7万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1996年GDP的4.2倍,相当于打了两个半卫国战争。苏联时期著名“持不同政见者”索尔仁尼琴曾写下几十本批判苏联、苏共的书,而当他目睹苏联解体后人民的种种惨状之后,竟后悔莫及地说“早知道是今天这种状况,我真后悔写那些书”,“我害了俄罗斯祖国!”
王伟著《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追问、反思历史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国家实力下降材料六:苏联剧变有两个后果。一个是社会主义遭致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不仅苏联而是它的卫星国、周边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都演变和消失了,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 15 家减少为5 家,土地面积损失 70% ,人口损失 22% ,世界各国共产党由原来的 180 家左右减少为 130 家左右,党员人数由原来的 9100 万左右减少为 6600 万左右 ( 其中当时中国有 5600 万) 。另一个是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雅尔塔体系彻底崩溃,冷战时代的结束是以苏联的失败和消失为代价和前提,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有恃无恐地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更不安宁。这是历史的悲剧和大倒退。
赵曜《苏联解体及解体后20年世界格局的变化》 4、追问、反思历史从苏联解体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材料七:美国总统布什首先于1989年12月在北约首脑会议上提出了“新大西洋主义”的构想。“新大西洋主义”旨在以欧洲为突破口,通过稳住欧洲进而确立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1991年元月底,即在海湾战争开始后不久,布什又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这标志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构想已基本形成。
--------纪胜利著《战后国际关系史》
一超多强美国想建立的是一种怎样的世界秩序?会产生什么后果?1、美国的新构想2、解体后的东欧局势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占领了科威特。
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导致了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北约科威特 伊拉克科索沃战争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的矛盾冲突西方国家借机介入南斯拉夫局势1999年3月24日,北约派空军对塞尔维亚进行轰炸,科索沃战争由此爆发。2、解体后的东欧局势“民族矛盾”加剧美国人民于1999年3月27日举行了主题为“停止轰炸,停止战争”的万人游行,表达了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中国人民游行反对科索沃战争中美导弹击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3、国际恐怖主义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向五角大楼正在逃离现场的美国民众材料八:新华社北京2017年3月23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3日就伦敦恐怖袭击事件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致慰问电,对恐怖袭击事件表示强烈的谴责,对无辜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指出,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公敌。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同英国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为维护中英两国和世界安全作出积极努力。
——习近平就伦敦恐怖袭击事件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致慰问电在英国伦敦的议会大厦外,救援人员将伤者运送至救护车上警钟长鸣2017年英国伦敦恐怖袭击三、新秩序的建构——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超多强”)2001年反恐“阿富汗战争”
2003年伊拉克战争
巨大国力消耗2008年金融危机1、美国霸主地位松动2、四大政治力量的壮大01欧洲从经济大国到追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改革开放以来实力
不断增强,成为最
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
在联合国地位,实力
不断恢复俄罗斯“欧洲联盟”的构想
加快欧共体经济与
政治一体化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材料九:去年(1999年)10月江泽民主席在对法国访问时,再次阐述了中国的主张,他强调:“当前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可能是一个单极世界,而应是一个多极的世界。”他说:“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极化的进程可能会有曲折,但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不符合历史进步的潮流。”
求是杂志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冯特君2、四大政治力量的壮大中国对世界秩序的建立持何种态度?反对“单极世界”,提倡建立“多极世界”四、展望新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究与思考)新世纪下中国该如何定位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美国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芒罗:《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作者渲染中美军事冲突不可避免。
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者断言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结合将是西方文明的天敌,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中国威胁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共进步、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