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共24张PPT,内嵌1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共24张PPT,内嵌1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4 09:1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暮气沉沉的中世纪司教十四五世纪西欧商人清点钱币两种精神状态?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人是神的附属 中世纪神学观念:
原罪说: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其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
赎罪说: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来世说: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世纪—人是上帝的羔羊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精神的失落 中世纪:又称为“黑暗的世纪”,指欧洲封建社会,大约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
此时基督教处于统治地位。人是神的附属品BC5世纪 开始关注人,怀疑和否定神文艺复兴—人是宇宙的精华14世纪—16世纪肯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 个性解放和信仰自由16世纪反对天主教会权威,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信仰自由 人文精神的发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______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为何千年之前的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复兴?是单纯复兴古代文化吗?为什么?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出现了哪些代表人物和作品?有何重大意义?
3.文艺复兴点燃的星星之火,为何会烧到教会的头上?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一、人文精神的复兴——文艺复兴【自主学习】1.观看右边视频以及及阅读教材P26-27第一段,回答文艺复兴为何开始于意大利?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的原因?
1)地理位置:
2)经济发展:
3)阶级:
4)政治:
5)文化: 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教会神权统治的束缚,追求现世生活和物质享受地中海贸易枢纽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工商业主、银行家(新兴资产阶级)日益自信,贵族和教会失去昔日权威①保存着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阅读课文P27,讨论:文艺复兴真的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吗?并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2.“文艺复兴”的性质(实质):借复兴古代文化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②技术条件: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现世享乐
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现实追求矛盾思想变革2.“文艺复兴”的性质(实质):3.其核心思想: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人是生活的创造者与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物质享受,研究自然科学。人文主义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的原因? 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以人为中心现世的享受自由平等理性和科学一、人文精神的复兴——文艺复兴4.文艺复兴的概况:《歌集》、“人文主义之父”悲剧和喜剧作品
标志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峰薄伽丘《神曲》彼特拉克《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西斯廷圣母》“画圣”莎士比亚《十日谈》“人曲”但丁达·芬奇《大卫》《摩西》“市民英雄的创造者”拉斐尔西欧16世纪后期传播一、人文精神的复兴——文艺复兴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知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薄伽丘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反对禁欲主义,肯定自然人性  在青年时代,他就为爱这样一位妇人跑去和他父亲斗争……在宗教法庭上当着父亲的面,他和她结婚了……神奇的爱情和甜蜜的对视,都是令人产生圣洁思想的原因,可敬的伯纳尔多率先脱鞋,光着脚去追求这样的天大幸福,跑着去还觉得慢。 但丁在这则故事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文学:感受文艺复兴巨匠的风采(14-17世纪)追求现世的幸福和享乐中世纪圣母图拉斐尔笔下圣母拉斐尔的绘画如何体现了人文精神?画中圣母没有神圣的宗教色彩,而是人间温柔、典雅,充满人情和母爱的女性。 从神性到人性绘画:感受文艺复兴巨匠的风采(14-17世纪)思考:为什么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而不直接提出思想主张?(1)资产阶级力量不强,尚未形成完整的思想文化体系,要借助原有的文化形式;
(2)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有人文主义因素,有可借助之处;
(3)容易为大众接受,符合接受心理学。
5.合作探究:如何评价文艺复兴材料一: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太阳中心说,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的望远镜等。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和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众多的精湛艺术品和文学杰作。
为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和启蒙运动等准备了思想条件材料二:16C初,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时,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道德心与利己主义混杂起来,大多数的意大利城市国家都频繁的发生篡夺或谋反事件。阴谋,武装,联盟,行贿和背叛构成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历史。4.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皇的奶牛天主教会的腐败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会出售“赎罪券”
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根源:
导火线:
开始:教会霸占了欧洲各国1/3的土地,教徒也必须把全部收入的1/10交给教会。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1.文艺复兴点燃的星星之火,为何会烧到教会的头上二、人文精神的发展——宗教改革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还俗
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提高自身地位,追求平等。激发民族意识,得到封建诸侯支持。 西欧早期资产阶级以宗教为外衣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一场政治运动,使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3. 实质:罗马教会马丁·路德因行称义因信称义教徒神职人员上帝间接对话、得救直接对话、得救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自主权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上帝“因信称义”的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其“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因信称义影响:否定教会权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宗教改革的延续者——加尔文的理念先定论选民弃民上帝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永生与永罚?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知识拓展: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东正教公教(天主教)东正教天主教新 教第二次分裂
16世纪路德教派、加尔文教、英国国教宗教改革的扩展材料二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材料三 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迈进的转型时期,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材料四:他(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崇拜,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恩格斯(4)局限性:借助宗教形式,未彻底与封建势力决裂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1)政治上:天主教会的神权受到打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的依据。小结 :比较这两次运动的异同。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背景);都是反封建斗争(目的);都波及到西欧广大地区;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影响)。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矛头指向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披着宗教外衣,矛头直指天主教会意大利开始;思想文化领域德国开始;政治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天主教权威受到挑战。教会对人们控制逐渐减弱;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开辟道路。中世纪黑暗时代
(人成为神的附属品)冲突十四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出现(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武器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弘扬,理性时代的到来)课堂小结宗教改革1、(2017·海南高考·1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考点】文艺复兴——达·芬奇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解析】达·芬奇是画家,其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绘画的需要,不是探究人体结构的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中达·芬奇在绘画时思考人的表情与身体内部结构的关系,是理性的思考,与奔放情感无关,故B项错误;达·芬奇的实验旨在探求人的表情与身体内部结构的理性认识,故C项正确;对人的表情与身体内部结构的探求,并没有否定神创说,因此也没有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天津高考·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考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解析】由材料内容“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能力培养”可知,该教育家有着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教育摆脱宗教束缚,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文艺复兴的影响已经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7·天津高考·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从材料“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可知与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压迫,维护信仰自由的目标不同,因而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表述不够准确,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贵族政治权力扩大,也体现了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宗教改革要求,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对于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民族国家形成相关的王权加强,民族意识产生等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从农民、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到王公贵族都支持了宗教改革,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