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第11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世界冶金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的篇章.早在距今2000余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述,此乃现代湿法冶金术之先 驱.从现代化学观点理解,“曾青”应赋予的最恰当涵义为( )
A.铜(单质) B.硫酸铜(溶液)
C.铜的化合物 D.可溶性铜盐(溶液)
2.只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就能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A.石蕊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酚酞溶液 D.硝酸银
3.如图所示,在试管和小气球中分别盛有一种液体和一种固体物质,将气球中的固体物质小心地倒入试管中,可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下列各组中不能达到上述要求的是( )
A.锌粒和稀硫酸 B.纯碱和稀盐酸 C.氢氧化钠和水 D.硝酸铵和水
4.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铝 金刚石 水 B.盐:氯化钙 硫酸 硝酸钾
C.氧化物:MgO P2O5 KClO3 D.混合物:空气 合金 牛奶
5.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过程,合理的是
A.鉴别蔗糖和蛋白质溶液:加入饱和硫酸铵(NH4)2SO4溶液,观察现象
B.除去氯化氢中的少量水蒸气:通过装固体氢氧化钠的干燥管
C.分离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溶解、蒸发
D.制备Fe(OH)3:将FeSO4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反应
6.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SO42-K+CO32- B.Mg2+Cl-OH-Na+
C.Fe3+SO42-H+Cl- D.Na+Ba2+NO3-SO42-
7.下列离子可在pH==12的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K+ OHˉ Na+ Clˉ B.H+ Na+ NO3ˉ CO32ˉ
C.Ba2+ Cu 2+ NO3ˉ SO4 2ˉ D.Ba2+ NO3ˉ OHˉ H+
8.一包混有杂质的K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3.8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3.8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混有KCl,也有NaHCO3 B.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
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 D.样品中只混有NaHCO3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锰酸钾 高锰酸钾 无 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B 氧化铜 碳 无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 适量稀盐酸 滴加稀盐酸至刚好没有气泡出现
D 氢气 水蒸气 浓硫酸 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
A.A B.B C.C D.D
10.下列物质中,可与硫酸钠归为同类化合物的是( )
A.硝酸钾 B.浓硫酸 C.生石灰 D.烧碱
11.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氮气 氧气 通过灼热的炭粉
B 二氧化锰 氯化钾 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量、蒸发
C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D 氯化钠溶液 氯化铜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N2(O2) Cu粉 加热
B Ag (Fe) 适量CuSO4溶液 过滤
C CaCO3(CaCl2) 适量稀盐酸 ——
D CO2(CO) — 点燃
A.A B.B C.C D.D
13.向含有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渣中只有Cu和Ag B.滤渣中只有单质Ag
C.滤液中只有Cu2+和Zn2+ D.滤液中只有Ag+和Zn2+
1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A.乙醇酒精 CH3COOH B.碳酸氢钠纯碱 NaHCO3
C.氢氧化钙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火碱 NaOH
二、填空题
15.锂元素(元素符号为Li)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写出氢氧化锂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
(2)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运用此溶解性表并结合你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从表中选出一种盐,该盐能和LiOH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写出该盐的化学式:_____。
OH- CO32- SO42- NO3-
Ba2+ 溶 不 不 溶
Cu2+ 不 不 溶 溶
Li+ 溶 微溶 溶 溶
16.在H、O、S、Cu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化学式 ___ ____ __ __ __
物质类别 金属单质 金属氧化物 酸 碱 盐
17.液氨在致冷和冷藏行业上有广泛应用,氨气加压后会变成液氨,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
(2)氨气具有可燃性,存在燃烧而引发爆炸的可能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
(3)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在水中电离形成铵根离子____(填离子符号)和氢氧根离子,若要测定氨水的酸碱度,可选用____;
(4)氨气可用稀硫酸吸收生成硫酸铵,硫酸铵属于化肥中的____肥,在使用时____(填“能”或“不能”)与熟石灰混用。
18.氯是化学工业生产和科研中一种常见的元素,现有6种含氯元素的物质:HCl、HClO、Cl2、NaClO、NaClO2、KClO3。并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次氯酸(HClO)具有漂白性,能将有色物质(或溶液)变为无色。
(1)上述6种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一共有_____种。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NaClO属于____(双项选择),NaClO的名称为____。
A 化合物 B 氧化物 C 碱 D 盐
(3)氯气(Cl2)与水反应可得到溶液A,溶液A中的溶质为2种酸,一种为次氯酸(HClO),另一种为初中常见的一种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向溶液A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预测实验的现象为:溶液先_____,后变为无色。
(5)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2X+16HCl=2KCl+2MnCl2+5Cl2+8H2O,则X为_____(填化学式),此反应可用于常温下制取氯气(Cl2)。
三、推断题
1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钡、硫酸铜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操作:
(1)把白色固体放入水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2)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无色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水灰水中,澄清水灰水变浑浊;
(3)向操作(2)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包粉末一定有_、__,一定没有__、_____,可能有_____。
20.A~G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组成元素相同,E是红色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B物质在反应①中起_____作用.
(2)反应②中的现象为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
四、实验题
21.实验室要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装置应选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2)用F装置而不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3)若用G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端进入(填a或b).
(4)若要用C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C装置中应盛放的物质是 .
(5)D装置通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五、计算题
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的废液成分进行研究。取废液100g,逐滴滴加10.6%的碳酸钠溶液。用pH传感器测得废液的pH随所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CD段溶液pH>7的原因是__________;计算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计算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3.镁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制造中大显身手,小亮在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的原理来富集镁,他将25 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于盛有70 g水的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63.6 g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图像如图),过滤,称量滤液质量为147 g,试计算: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D 4.D 5.A 6.C 7.A 8.A 9.A 10.A 11.C 12.A 13.B 14.D
15.白色或固体或辣味或易溶于水 CuSO4或Cu(NO3)2
16.Cu CuO H2SO4 Cu(OH)2 CuSO4
17. N2 NH4+ pH试纸或pH计 氮 不能
18.5 AD 次氯酸钠 变红 KMnO4
19.碳酸钠 氯化钡 硫酸铜 硫酸钾 氯化钠
20.催化 红色固体变黑 复分解
21.(1)B;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a;
(4)浓硫酸;
(5)NaHCO3+HCl═NaCl+H2O+CO2↑.
22.CaCl2、HCl 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且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1.11% 128.12g
23.20%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