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开辟新航路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4 12:4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5课 开辟新航路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 已有旧商路,为何还要再开新航路?阅读教材P22,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材料四 “到世界各地去,将福音传播给每一个人”。“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材料三 “黄金”是咒语,是魔鬼,是驱使欧洲人不顾一切投向海洋的原动力。 “寻金热”: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材料二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本原因社会原因宗教原因奥斯曼土耳其阻断商路直接原因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可能性)②航海技术:罗盘针的传入①造船技术:已经出现多桅多帆、轻便、快速、舱宽的大船③地理知识:地圆学说与先进的绘图技术1492-1493年1487-1488年1498年1519-1522年太 平 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 洲欧 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开辟新航路示意图二、新航路的开辟(经过)1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两条航线四个人物欧洲东西西欧→非洲(好望角) →印度西欧←亚洲←美洲←西欧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二、新航路的开辟(经过)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欧洲至非洲南段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欧洲经大西洋至美洲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欧洲绕非洲海岸经印度洋到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行请同学们按照时间顺序完成这个表格向东向西向东向西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利100%-300%。 出程 从欧洲港口载上廉货物
到非洲“换取”奴隶中程 运奴隶到美洲贩卖归程 从美洲运金银到欧洲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商业经营方式变化(一) 对欧洲:2.引起“商业革命”:(1)贸易范围扩大(4)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3)商业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贸易数量和品种增加1.开始殖民扩张(西、葡、荷、英、法,但葡西并没有立即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 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黄金增多→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社会分化→封建主、平民日益贫困;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促进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价格革命3.引起“价格革命”:(2)社会分化①封建主衰落(1)货币贬值、物价上涨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一 在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

材料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除了在东印度拥有政治统治权外,还拥有茶叶贸易、同中国的贸易和对欧洲往来的货运的垄断权。而印度的沿海航运和各岛之间的航运以及印度内地的贸易,却为公司的高级职员所垄断。对盐、鸦片、槟榔和其他商品的垄断权成了财富的取之不尽的矿藏。这些职员自定价格,任意勒索不幸的印度人。
 掠夺财富垄断贸易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三 1703年在他们(指英国殖民者)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100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50镑!

材料四 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大陆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几百年间,非洲因此丧失约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种族屠杀贩卖黑奴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二) 对亚、非、美洲: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等1.带来深重的灾难2.带去西方文明,冲击了当地落后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三) 对世界:1.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联为一个整体3.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2.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4.有利于世界物种和文化的交流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拓展: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1、掠夺财富;
2、扩张领土,占有市场
3、传播基督教等1、宣扬国威 
2、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
3、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政治行为
朝贡贸易经济行为
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国力不堪重负
远洋航海业衰落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欧洲:开始崛起
世界:走向会合 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恩选集》2卷P70
针对马克思“双重使命”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热烈,观点迥异,大致上有三类:
(一)否定论。殖民主义道德沦丧,种族优越,带给亚非拉的是巨大民族灾难与仇恨。
(二)肯定论。殖民主义功大于过,是推动亚非拉被动迈入现代化的动力。亚非拉社会制度与经济基础不可能自然过渡到现代化工业文明,而殖民主义改造了亚非拉完成了过渡。
(三)双重作用论。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摧毁旧社会体制,推动了亚非拉自身改选,通过改良或革命迈上了现代化道路,因此功过相抵。
请问,你的认识观点如何?请加以说明。(完成一篇500字的心得) 课外延伸(作业)感谢您的聆听
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