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案及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通用技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案及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10-10-12 12:18:00

文档简介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教  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设计的人机关系
章  节: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一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 时:第2课时
作 者:林雅芝(浙江省嵊泗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权衡的思想方法。
(2)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
(2)在思考、讨论和实践过程中,体会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基本思想方法。
(3)在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养成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从技术角度,对案例不同层面思考、分析、讨论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
能分析具体产品设计中所涉及的人的静、动态尺寸和生理特点。
四、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结合谈话法为主、讲授法等。
五、设计思想
1. 课本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这节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二是能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三是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是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也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本节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本节共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在了解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学习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 设计理念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学习的基础。本节是第二课时,与第一节应该衔接起来,使教学具有连贯性。本节主要利用教室和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对课本的案例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和筛选。通过问题交流复习旧知识,从观察与思考某小区的建筑设施入手,直截了当进入新内容的学习。安排了两个观察是为了学会分析,找到问题的原因,为学习新内容埋下伏笔。补充无障碍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眼界,包括对人民币的多种文字设计,展示特殊人群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产品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安排动、静态人和手是为了让学生能理解人及手等部位动、静态尺寸不同。服装设计引起学生思考并作为案例引证。再安排考虑课桌椅设计时动、静态尺寸是为让学生能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安排沙发椅和多功能家具是为了引起学生思考,合理的人机关系还要考虑“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通过体悟人手与工学键盘和鼠标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再通过分析手机和自行车案例得到巩固。安排残疾人车道和盲道的案例让学生关注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也是要考虑的。学生谈对房间的色彩和空间大小的感觉是对已有心理感受经验的回顾和假设体验。通过一组“ALESSI公司的产品”再次体验视觉引起的心理感受,领悟和理解产品设计应体现人的心理需求。同时用盲人门球运动员试戴“香妃帽”的案例点明心理需求人人都有,并要适度考虑。安排“电话机”和“电脑”是为了使学生理解信息交互的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通过阅读课本P35页,汽车的颜色案例,点明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各环节设计始终围绕着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产品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核心设计理念,为学生今后进行产品设计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策略设计
这节课“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是在学习第一节人机关系概念及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利用身边的实体案例和媒体提供的案例关键是让学生领悟到考虑到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尺度设计才是合理,才能实现人机关系的目标。
(1)启发学生进行“问题”交流,复习已有知识。
(2)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和思考某小区的建筑设计,为引出“特殊人群”和“普通人群做铺垫。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设计体现了这种合理的做法?”尽量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加深理解。
(4)引导学生从尺寸角度观察和思考教室的门。
(5)两组图片要让学生分别体会人的整体和部分动态的变化。
(6)阅读课本P33“小词典”。时间不要花太多,了解区别就好。
(7)对服装的思考和领悟要让学生说出两者设计时涉及的动态尺寸不一样。
(8)要启发学生思考课桌椅设计时动、静态尺寸怎么考虑?多做几处具体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同产品,不同部位所涉及和考虑的人机关系是不同的。
(9)对沙发椅、床和席梦思案例,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加以思考。
(10)要让学生充分体悟人手与工学键盘和鼠标之间的关系。
(11)要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手机和自行车案例中,具体跟人手生理特点相关的设计。
(12)观察与思考:这些设计合理吗?引导学生更应关注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和需要。
(13)启发学生谈出对房间的色彩和空间大小的感觉。
(14)提示学生从心理角度欣赏和感受这些设计优秀的产品,加深对心理需求的理解。
(15)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说出现在操作电脑方便性体现在哪里?
4.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人机关系”的含义及设计中要追求的人机关系目标,为本节的学习作了铺垫。但是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并不完全清楚,也较少关注。作为本课的设计针对的是我们学校理科平行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中下水平,本节的知识点对他们来也不难,关键是会具体考虑和分析。如何激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需要在观察、思考、分析、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素养,对今后的教学至关重要。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和问题,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符合认知规律。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教学课件PPT等。
2. 教学课件的准备
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课件总体比较简洁。课件的图片内容主要是为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创设的情景和方便教师讲解知识点提供案例。文字内容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安排一些学生活动的内容,方便教师开展各个教学环节。
七、教学过程
1. 学生交流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上堂课的问题思考进行交流。先请某某同学谈谈,大家认真听。
学生:考虑司机的心理是为了行车安全,考虑乘客的心理是为了满足心理舒适。
2.问题
教师: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实现安全、舒适目标外,还需要考虑健康、高效等目标。那么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人机关系以达到这些目标呢?请同学们观察和思考:这一小区住户不多,为什么要设计台阶和斜坡两条路口呢?
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分别是正常人通行的阶梯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通行的车道。
教师:设计产品要考虑到不同人群(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即考虑:
(1)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课件)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设计体现了这种合理的做法?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图片]补充:马路、小区等设置残疾人车道、盲道、盲文、盲图、残疾人售票窗口、残疾人售票窗口、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无障碍公交车、无障碍出租车以及人民币的盲文、阿拉伯数字及四种少数民族等都考虑了除汉人之外特殊人群的使用。
教师:大多数产品是为普通人设计的,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如教室和家里的门高200厘米,宽70~80厘米度和门把手的位置高100厘米等都是以普通人群的身高、体宽和左右手习惯设计等为标准设计的,适合普通人群操作、使用。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特殊的需要,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它们的需要。
3.问题思考
教师:我们平常进出教室的时候,都是一个个经过门的,为什么门要做得这么宽?不是很浪费材料吗?
(课件)
学生思考:因为人在走路的时候要摆动手臂。为了使手臂不碰到门框。
教师:对。人们在使用物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交替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的动态尺寸。
(2)显示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课件)
静、动态人和静、动态手。
4.阅读课本P33“小词典”
5.思考
教师:同样是外衣,为什么西服和运动服的尺寸大小不一样?
学生:因为人运动时比走路时的动作幅度大。因此,运动服的动态尺寸要大些。
6.思考
教师:我们课桌椅设计时动、静态尺寸怎么考虑?
学生:桌面大小考虑两手臂间的静、动态尺寸;桌脚的高度和跨度考虑两腿的静、动态尺寸;桌兜考虑手和手臂静、动态尺寸。椅面的大小考虑臀部的静、动态尺寸;椅脚的高度考虑腿的静、动态尺寸。
因为玩具车的人机关系涉及了人的各个部位,而手机只跟手和眼睛产生人机关系。(可以让学生补充完成)
7.思考
教师:椅子为什么设计成弧型,床为什么还要使用席梦思?为什么我们看一眼就喜欢它们呢?
学生1:因为臀是圆弧形。而席梦思比较软,所以舒服。
学生2:木板床比较硬,没有曲线。人躺在席梦思能自然形成曲面的床,和人体的曲线吻合,所以舒适。
教师: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既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课件)
(3)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课件)
[图片]人体工学键盘
8.观察与思考:
下列产品的哪些方面设计跟手的生理特点有关?(分别请两位同学回答。)
学生1:手机的大小、重量、按键的大小和力度与手的生理特点相关。(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2:自行车方向握把的大小及与刹车柄的距离、力度等(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
9.观察与思考:
这些设计合理吗?[图片]
学生:不合理。
教师:特殊人群的生理需求是我们设计中更加要关注的。
教师:人的心理需求包括:
视觉:对产品色彩、形态,空间关系的感觉。
听觉:对产品声音的感觉。
味觉:对产品口味的感觉。
嗅觉:对产品气味的感觉。
触觉:手、足、皮肤对产品的感觉。
红代表喜庆、热情,危险,警示;
白给人的感觉是纯洁,神圣,高雅,轻,飘;
黑显得有力,坚固,沉重,神秘,严肃,罪恶;
灰则是平凡、谦和、失意、中庸的象征。
10.谈一谈
教师:请你们谈谈对房间的色彩、空间大小的感觉?
学生1:房间如果是暖色调,给人以温暖感;反之给人以安静的感觉。房间很大,感觉很舒服。房间太小会有压抑的感觉。
学生2:房间如果是暖色调,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反之给人以宁静、严肃的感觉。房间很大,白天感觉很舒服,晚上让人感觉有点害怕,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房间小了,安全感强了,但太小也会有压抑的感觉。
学生3:冬天最好暖色调,夏天最好冷色调。
教师:所以茶座、咖啡屋的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将空间处理得小一点,以营造温馨、宁静的效果。办公室的设计以冷色调为主,使空间处理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
11.欣赏和体验
[图片]
教师:我们普通人对产品有心理方面的需求,那么特殊人群呢?
学生:也有心理需求。
[图片]北京盲人门球运动员试戴“香妃帽”。
问题: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设计可以不顾成本吗?
学生:不能。要适度,要权衡。
12.问题
教师:为什么现在都说操作电脑好方便啊?
学生:因为所有电脑界面越来越人性化,用户只需轻轻点击鼠标,所有的任务就可以在系统提示下完成,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如,开、关机;安装软件的提示等;各种操作的菜单提示等或当电子邮件接受完毕时,不仅有文字提示,还有声音提示。
教师:人在使用产品时,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的传递能很好地改善人机关系。因此,关注人机之间信息的交互,才能合理地实现人机关系高效、安全等目标。
例如,电话机采用液晶显示,可以提供给人们视、听觉双重信息传递途径,方便了用户的操作,提高了效率。
13.问题
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的信息交互设计改善了人机关系。
学生:电视机、接线板的指示灯等。
问题:如果汽车的喇叭声换成闪灯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后面的人看不到前面车的闪灯。所以,不能改。
说明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有选择的,不恰当的信息传递,往往会导致不良的人机关系。改善信息传递的信息源或途径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
14.阅读
课本P35页,汽车的颜色。
教师:开银灰色车最安全;其次是红色、黄色、蓝色的车;再次是绿色和灰色的车;最不安全的是棕色的车。这说明人处在不同的交通环境中,人机关系也不同。所以马路上银灰色车子较多,看不到棕色的车子,改善了人机关系。
15.小结建构
教师:作为一个设计者,在产品设计时首先要明确人与产品之间存在的各方面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才能合理实现人机关系的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注重在情景中思考、交流中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与热情。去感悟和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许多细节。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求。
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注意创设师生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共30张PPT)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课件总体比较简洁。课件的图片内容主要是为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创设的情景和方便教师讲解知识点提供案例。文字内容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安排一些学生活动的内容,方便教师开展各个教学环节。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复杂的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最终确定“长桥卧波”为杭州湾大桥的最终桥型。大桥在海面上有4个转折点,从空中鸟瞰,平面上呈“ S”形蜿蜒跨越杭州湾,线形优美,生动活泼。请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横线部分的内容。
——现在交流
观察和思考:
这一小区住户不多,为什么要设计台阶和斜坡两条路口呢?
盲道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思考:
生活中还有哪些公共设施或产品设计体现了这种合理的做法?
盲文、盲图
残疾人售票窗口
残疾人卫生间
无障碍公交车
无障碍出租车
阿拉伯数字
盲文
四种少数民族文字:蒙古、臧族、维唔尔、壮文。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观察和思考:
我们平常进出教室的时候,都是一个个经过门的,为什么门要做得这么宽?不是很浪费材料吗?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静态
动态
动态
动态
手的姿势变化
阅读:
课本P33
“小词典”
思考:
同样是外衣,为什么西服和运动服的尺寸大小不一样?
思考:
我们课桌椅设计时动、静态尺寸怎么考虑?
思考:
椅子为什么设计成弧型,床为什么还要使用席梦思?为什么我们看一眼就喜欢它们呢?

沙发椅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既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人体工程学键盘、鼠标
手机
自行车
思考和分析:
下列产品哪些方面的设计跟手的生理特点有关?
思考:
特殊人群的生理需求要考虑吗?
视觉:对产品的色彩、形态、空间关系
的感觉。
听觉:对产品声音的感觉。
味觉:对产品口味的感觉。
嗅觉:对产品气味的感觉。
触觉:手、足、皮肤对产品的感觉。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颜色对人心理的影响
红——
白——
黑——
喜庆、热情,危险,警示;
纯洁,神圣,高雅,轻,飘;
有力,坚固,沉重,神秘,严肃,罪恶;
平凡、谦和、失意、中庸;
灰——
请你们谈谈对房间的色彩、空间大小的感觉。
视觉——材质、色彩 (ALESSI公司的产品)
饼干盒
小对碗
欣赏和体验
欣赏和体验
水壶
杯子
视觉——材质、造型 (ALESSI公司的产品)
显示器
视觉——造型、色彩 (ALESSI公司的产品)
视觉——造型、色彩
(ALESSI公司的产品)
欣赏和体验
北京盲人门球运动员试戴“香妃帽”
盲人有心里需求吗?
问题:
为了满足人的心里需求,设计可以不顾成本吗?
电脑以对话框的形式把信息反馈给电脑操作者
问题:为什么现在都说操作电脑好方便啊?
好方便啊!
4.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电话机采用液晶显示
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方法能够获得更
好的人机关系。
阅读:
教材P35页,汽车的颜色。
问题:
如果把汽车的喇叭声换成闪灯会出现什么后果?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静态人与动态人
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信息交互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高效
健康
舒适
安全
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小结
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教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设计的人机关系
章  节: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 时:第1课时
作 者:林雅芝(浙江省嵊泗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 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
(2)在人机关系分析的过程中,认识技术设计的着手点是满足人的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养成学生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3)认识技术设计的着手点,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
能分析具体事例中的人机关系。
四、教学方法
以谈话法为主,结合练习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这节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二是能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三是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是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也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本节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本节共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在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学习基础上,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 设计理念
“设计中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的学习基础。本节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技术设计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本节主要采用回忆、再认、案例分析、讨论、活动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内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落实教学目标。
3.教学策略设计
这节课以案例“鞋”为主线,通过回忆学生生活内容——穿鞋引起学生思考,感悟技术产品与使用者——人之间的关系,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思考、分析完成对“人机关系”的理解,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设计体现出的人机关系是不同的。明确产品人机关系中的主体是人,产品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已。通过对鞋的案例思考、探究引入人机关系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书本部分案例的具体分析和适当的活动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设计中隐含的人机关系。最后的问题回答了学生之前提出的质量方面的要求,点出了人机关系还有其它的目标,为教师小结提升做铺垫。拓展延伸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并为下堂课做铺垫。
(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试过不合脚的鞋子?”等问题。
(2)深入内容,学习人机关系的概念。
(3)开展讨论:为什么要关注人机关系?
(4)提出问题: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有哪些?
(5)展开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内容,结合案例分析。
(6)学生体验活动。
(7)培土小工具改进案例分析。
(8)学生寻找、发现活动。
(9)教师小结,完善知识建构。
(10)拓展延伸:“思考: 如果你是一个球鞋设计师,你将怎样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目标,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呢?”
4.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为本节的学习作了铺垫。高中阶段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体会到了一些人机关系的具体内容,但对“人机关系”这一专业名词很陌生,需要教师善加引导。本课的设计针对的是我们学校理科重点班的学生,自觉性较好,学习能力处于中上水平,本节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不难,但对学习技术的兴趣不高(因为他们的高考目标是重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素养,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今后的教学至关重要。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符合认知规律。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教学课件PPT等。
2. 教学课件的准备
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比较简洁,从人机关系的概念展开课件内容。并通过鞋的图片案例等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内容,抓住关键知识点,重在突出重点。
七、教学过程
1.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试过不合脚的鞋子?
学生:试过。
教师:穿小的鞋子是什么感觉?
学生:不舒服或者脚痛。
那穿大的鞋子是什么感觉?
学生:走路很慢,鞋子要掉下来,心急。学生笑。
教师:但合脚的鞋子既舒适又方便走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鞋子和我们的脚构成的关系不同。
2.深入内容
教师:这就涉及到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件)
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与物品的相互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这里的机,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家具、车辆、劳保用品,也包括人使用的环境等。
那么,我们的脚和鞋子有着什么样的人机关系呢?(图片)(标明鞋的部位)
教师:这说明人与使用的物品之间构成了多方面的关系。请尝试分析人坐在椅子上时,人的一些部位与椅子不同部分之间构成的人机关系。(课件)
手臂 扶手
背 靠背
臀 座面
腿 座面、支撑
脚 支撑、底座
3.开展讨论
教师:为什么我们要关注人与使用的物品之间的人机关系呢?(课件)
请以二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请某某同学说说。
学生:产品是给人使用的,满足人的需要,为人服务的。关注产品与人的关系是为了在产品设计时考虑到如何实现满足人需要(宜人性)的目标。(启发学生完成)
4.提出问题
教师:那么,在设计中要实现的人机关系目标有哪些呢?(课件)
想一想,如果要设计一双鞋子,你作为设计师应该追求怎样的设计目标,才能满足人的需要,体现良好的人机关系呢?(图片)小组讨论展开讨论
5.展开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鞋子要舒适、美观、耐穿、安全、方便穿着、方便走路、材料符合要求。(启发学生完成)
教师:产品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包括: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课件)
高效(课件)
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课件)
鞋子要满足方便穿着、方便走路的高效目标。
教师:请阅读书本P30案例分析 “铁锹的作业效率”。
在以上案例中,改进了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学生:装载量,形状,材料,规格,动作等等。
还应考虑人机所在的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如温度、湿度、噪声、照明、振动污染和失重等也影响人的效率和行为。
教师:请你选用大小不同的桶给水池灌水,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课件)
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例如选择8升的。因为盛水量和自己的力气相当的水桶。
健康(课件)
人机关系所追求的健康,是指人在长期使用产品过程中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课件)
教师:质量差的鞋子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方面有哪些?(课件)
学生:材料、造型等[图片]
如果鞋子的材料对人体有害,长期穿着,其成分进入人体,久而久之,就会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造型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也会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请分析学生桌的人机关系。(课件)
学生思考、分析。
舒适
教师: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
鞋子的舒适更是设计师要着力设计的。
请某某同学说说,就你目前穿球鞋的经验,球鞋的舒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图片)
学生观察、叙述:材质触感舒适,不能有气味,鞋底、鞋帮等结构造型也要舒适,不能夹脚趾,磕碰脚面和脚后跟。色彩搭配也要美观等。(可以启发学生完成)
同学们,现在你们坐着是否感到疲劳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上课时我们总是坐着,又不能乱动。(教师笑)
6.学生活动
教师:好,现在我们离开座位,走出来活动活动,但不能碰到桌、椅的边角,动作快。
学生:开心地站起来,一起急忙离开座位,看上去有点乱,有人还会碰到桌、椅的边角。30秒时间后让学生回到座位。
教师:怎么样?舒服些了吧?(学生笑)
有人碰到桌、椅的边角了吧?(学生笑)要是桌、椅的边角都有锋利的毛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就涉及了桌、椅产品设计的安全目标。
安全
教师:在长期操作和使用产品的过程当中,对人体不会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如,楼梯的护栏,汽车的安全带、安全气囊等配制都是体现设计的安全目标的。(图片)
教师:注意安全目标的实现要考虑到人使用该物品时,不会使身体受到的伤害,安全性好。(课件)
7.案例分析
教师:右边培土小工具的改进实现了人机关系的哪些目标?(课件)(修改课中的图片)
学生分析:分别体现了舒适(增加木柄、塑料包裹)、健康(减轻腰部劳损)、高效(减少培土量,增加尾部三角形结构便于施力和悬挂)、安全(除去尖锐的边角)的目标。
8.学生活动
请大家分别找出我们教室里能反映人机关系四个设计目标的物品(包括我们自己的物品),同桌可以轻轻讨论,然后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学生寻找,交流:桌子、椅子很光滑、教室的色彩搭配和协调等体现舒适目标;桌子等物品没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体现安全目标;水笔、圆珠笔书写流利体现高效目标;水笔、圆珠笔、椅子材料符合要求、结构造型符合人体工学,体现健康目标。
9.完善建构
那么,鞋子要耐穿又体现什么样的人机关系目标呢?
学生:质量目标。
由此可见,人机关系除了要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四个目标之外,还有质量、经济、环保等其它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当我们在使用任何物品时,都会和物品产生人机关系。作为一个设计者始终应该考虑如何实现良好的人机关系,把满足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始终应该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
10.拓展延伸
思考: 如果你是一个球鞋设计师,你将怎样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目标,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呢?
——下堂课交流(课件)
八、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回忆学生生活内容引起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安排较多,注重在启发和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与热情。重点班的学生对这一节知识点感觉比较容易,通过案例分析呈现的难点也不多,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也能顺利突破。最后的问题点出了人机关系其实还有其它的目标,为教师小结提升做好了铺垫,并完善了本节的知识建构。拓展延伸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并为下堂课做了铺垫,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求。
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这样几点:
1. 注意创设师生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本节设计注重启发、思考、探究和归纳,学生活动、生生、师生交流互动较多,课堂比较活跃,教学要把握好尺度。
脚底
鞋底
脚跟、脚两侧
脚板面
鞋后帮
鞋前帮(共29张PPT)
什么是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课件总体比较简洁。课件的图片内容主要是为提出问题创设的情景和方便教师讲解知识点提供案例。文字内容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安排一些学生活动的内容,方便教师开展各个教学环节。
思考:在人和物品的关系中,谁是主体?
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人与物品 的相互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一、什么是人机关系
这里的机,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家具、车辆、劳保用品,也包括环境等。
扶手
靠背
座面、支撑
座面
支撑、底座
尝试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的一些部位与椅子不同部分之间构成的人机关系:
手臂




在产品设计中,要关注人机关系的哪些方面呢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一下。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健康
高效
舒适
安全
1. 高 效
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案例分析P30】
铁锹的作业效率
小结:装载量,形状,材料,规格,动作等。
比一比
谁写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推荐班上字写得最好的同学,上来认真书写同样一句话: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自己,我爱我家。
2. 健 康
   人机关系所追求的健康,是指人在长期使用产品过程中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2. 健 康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请举例说明儿童玩具的哪些方面要符合健康要求。
下图是学生上课、学习用的椅子,指出下图中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
a
b
c
d
靠背角度大
座面倾斜
靠背高度低
座面太小
5.这个稍大于学生腰宽的
缺口,能让学生的身体进
入桌子里,学生的双臂可
以舒服地靠在托肘板上。
1.这块桌板是下
倾的,不必低头
弯腰就能看书了。
2.左右两块升降板
可以把学习桌调节
到最适合学生身高
的高度。
4.这个护栏可
以放书、笔、
杯子等物。
3.学生的胳膊
可以很舒服地
放在这个下倾
的托肘板上。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防止近视驼背。
3. 舒 适
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考虑的目标。
沙发
人体工程学键盘、鼠标
4.安全
在长期操作和使用产品过程当中,对人体不会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思考:以“茶具”设计为例,如何体现人机关系中 “安全”目标?
思考:
右边培土小工具的改进实现了人机关系的哪些目标?
舒适(增加木柄、塑料包裹)、健康(减轻腰部劳损)、高效(减少培土量,人机效率高)、安全(除去尖锐的边角)的目标。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舒适
健康
高效
安全
一、什么是人机关系
人与物品和环境的关系
质量、经济、环保等
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复杂的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最终确定“长桥卧波”为杭州湾大桥的最终桥型。大桥在海面上有4个转折点,从空中鸟瞰,平面上呈“ S”形蜿蜒跨越杭州湾,线形优美,生动活泼。请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横线部分的内容。
——下堂课交流(共30张PPT)
什么是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课件总体比较简洁。课件的图片内容主要是为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创设的情景和方便教师讲解知识点提供案例。文字内容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安排一些学生活动的内容,方便教师开展各个教学环节。
同学们
你们试过不合脚的鞋吗?
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人与物品 的相互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一、什么是人机关系
这里的机,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家具、车辆、劳保用品,也包括环境等。
鞋面
鞋前帮
鞋后帮
脚跟、脚两侧
脚底
脚板面
鞋底
鞋后帮
鞋前帮
扶手
靠背
座面、支撑
座面
支撑、底座
尝试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的一些部位与椅子不同部分之间构成的人机关系:
手臂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人和使用的物品之间的人机关系呢?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想一想:如果要设计一双鞋子,你应该追求怎样的设计目标,才能满足人的需要 ?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健康
高效
舒适
安全
1. 高 效
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案例分析P30】
铁锹的作业效率
小结:装载量,形状,材料,规格,动作等。
请你选用大小不同的桶给水池灌水,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
四升
十四升
十六升
六升
八升
十升
2. 健 康
   人机关系所追求的健康,是指人在长期使用产品过程中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质量差的鞋子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方面有哪些?
5.这个稍大于学生腰宽的
缺口,能让学生的身体进
入桌子里,学生的双臂可
以舒服地靠在托肘板上。
1.这块桌板是下
倾的,不必低头
弯腰就能看书了。
2.左右两块升降板
可以把学习桌调节
到最适合学生身高
的高度。
4.这个护栏可
以放书、笔、
杯子等物。
3.学生的胳膊
可以很舒服地
放在这个下倾
的托肘板上。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防止近视驼背。
3. 舒 适
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考虑的目标。
球鞋的舒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活动 :
请大家离开座位放松一下,但不能碰到桌、椅的边角,动作快。
4.安全
在长期操作和使用产品过程当中,对人体不会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思考:
右边培土小工具的改进实现了人机关系的哪些目标?
舒适(增加木柄、塑料包裹)、健康(减轻腰部劳损)、高效(减少培土量,尾部结构便于施力)、安全(除去尖锐的边角)的目标。
活动 :
请大家分别找出我们教室里能反映人机关系四个设计目标的物品(包括我们自己的物品),同桌可以轻轻讨论,然后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耐穿又体现什么样的人机关系目标呢?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舒适
健康
高效
安全
一、什么是人机关系
人与物品和环境的关系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质量、经济、环保等
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思考: 如果你是一个球鞋设计师,你将怎样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目标,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呢?
      ——下堂课交流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教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设计的人机关系
章  节: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一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 时:第2课时
作 者:林雅芝(浙江省嵊泗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权衡的思想方法。
(2)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
(2)在思考、讨论和实践过程中,体会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基本思想方法。
(3)在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养成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从技术角度,对案例不同层面思考、分析、讨论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
能分析具体产品设计中所涉及的人的静、动态尺寸和生理特点。
四、教学方法
以谈话法为主,结合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这节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二是能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三是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是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也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本节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本节共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在了解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学习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 设计理念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学习的基础。本节是第二课时,与第一节应该衔接起来,使教学具有连贯性。从上堂课的课后问题交流入手,由此导入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学习比较自然。考虑到教材的案例比较单调,所以更换和增加了较多的案例,补充无障碍设施等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眼界,包括对人民币的多种文字设计,展示特殊人群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产品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安排“手机”、“玩具车” 和“内衣” 静、动态尺寸的分析是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和分析不同产品的设计中要考虑的静、动态尺寸是不同的。再安排找教室里体现合理的“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物品这个环节提高分析能力。小试验是为了让学生注意到人的生理特点细节,引起学生思考,并能对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手的其它生理特点和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领会了“人的生理需求”含义和具体的运用。安排残疾人车道和盲道的案例让学生关注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更不能忽略。安排“设想”是为了体验心理的感受,通过一组“ALESSI公司的产品”再次体验视觉引起的心理感受,领悟和理解产品设计应体现人的心理需求。同时用盲人门球运动员试戴“香妃帽”的案例点明心理需求人人都有,并要适度考虑。 安排“思考”和“讨论”车内表盘设计是为了引入“信息的交互”内容的学习。安排“电话机”和“电脑”是为了使学生理解信息交互的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通过问题点明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各环节从技术设计的细节入手,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展开,做到深入浅出,体现技术设计的权衡思想,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产品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核心设计理念,为学生今后进行产品设计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策略设计
这节课“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是在学习第一节人机关系概念及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问题、思考、分析和活动体验等环节设计关键是让学生领悟到考虑到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尺度设计才是合理的,才能实现人机关系的目标。
(1)对“如果你是球鞋设计师,你将怎样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目标,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呢?”问题思考交流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补充,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设计体现了这种合理的做法?”尽量启发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加深理解。
(3)“假如我们给中国足球队的“范志毅” 定制球鞋,相关尺寸根据什么来定呢?”以这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把不同的想法都说出来,为下面穿“纸鞋”试验埋下伏笔。
(4)穿“纸鞋”试验关键是纸的选择和不同的包法。纸要选择有一定强度的,且最好是彩色的(忌讳用白纸)。一个同学“包”和“绑”都相对宽松,但不能散开来;另一个同学要紧,不留空隙,这样能区分效果。试验后要让学生谈出感受来。
(5)“阅读”时间不必花太多,了解即可。
(6)“就这两款产品进行设计时涉及的静、动态尺寸一样吗?”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理解不同产品、不同部位所涉及和考虑的人机关系是不同的。
(7)“找一找”活动可以启发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如桌子有吗?要把握数量和时间,做到学生理解就可以了。
(8)小试验,要注意引导学生同时观察自己和别人。
(9)想一想:两手除了生理转向特点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生理特点?注意启发学生,人有许多不为我们注意的生理特点是设计所不能忽略的。
(10)“下列产品的哪些方面设计跟手的生理特点有关?”要启发学生具体分析出来。
(11)“这些设计合理吗?”要启发、引导学生更应关注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和需要。
(12)“设想”这个环节让学生体验、领悟就行,不必展开。
(13)产品欣赏要把握好节奏,让学生体悟到就好。
(14)“接线板”问题引起学生对指示灯作用的注意,要让学生认识人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与产品信息交互的重要性。
(15)“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被人使用时,与人能够很好地进行声音、闪灯、提示声等信息交互?”要让学生充分交流,达到理解信息交互的目的。
4.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人机关系”的含义及设计中要追求的人机关系目标,为本节的学习作了铺垫。但是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并不完全清楚,也较少关注。作为本课的设计针对的是我们学校理科重点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中上水平,本节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不难,关键是会具体考虑和分析。如何激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需要在思考、分析、讨论、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素养,对今后的教学至关重要。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和问题,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符合认知规律。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教学课件PPT、彩色纸、鞋带、笔等。
2. 教学课件的准备
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课件总体比较简洁。课件的图片内容主要是为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创设的情景和方便教师讲解知识点提供案例。文字内容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安排一些学生活动的内容,方便教师开展各个教学环节。
七、教学过程
1. 交流
教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人机关系的概念及人机关系要实现的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目标。现在,请大家谈谈 “如果你是球鞋设计师,你将怎样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目标,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呢?”
教师:先请某某同学谈谈,大家认真听。
学生:应该考虑:(1)男女老少一般尺码的范围(还要考虑脚特别大或小的少部分人);(2)男女老少不同的款式、造型和色彩搭配。(3)材料都要舒适和符合质量要求。(板书)(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教师启发全体学生补充完成。)
教师:要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设计产品要考虑到不同人群(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即考虑:
(1)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课件)
2.思考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设计体现了这种合理的做法?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图片]补充:马路、小区等设置残疾人车道、盲道、盲文、盲图、残疾人售票窗口、残疾人售票窗口、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无障碍公交车、无障碍出租车以及人民币的盲文、阿拉伯数字及四种少数民族等都考虑了除汉人之外特殊人群的使用。
教师:大多数产品是为普通人设计的,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如教室和家里的门高200厘米,宽70~80厘米度和门把手的位置高100厘米等都是以普通人群的身高、体宽和左右手习惯设计等为标准设计的,适合普通人群操作、使用。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特殊的需要,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
3.思考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假如我们给中国足球队的“范志毅” 定制球鞋,相关尺寸根据什么来定呢?(课件)
学生:根据他脚的长度、宽度和度厚尺寸呀,或者穿着袜子时脚的长度、宽度和度厚尺寸等。
4.穿“纸鞋”试验
教师:请某某和某某两位同学上来,我们做个简单的“纸鞋”试验。为方便试验,老师把彩色的纸直接包在鞋子的外面,用带子绑定来模拟纸鞋。
“穿上”“纸鞋”后,先请这两位同学到讲台边给大家看一下各自“纸鞋”的尺寸大小,然后在教室里走一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他们“纸鞋”开始及使用过程的情况。
两位同学演示“纸鞋”的使用情况,其他同学观察。
教师:相同的纸张,两人刚开始站着的时候都没有破裂,为什么走了一圈,某某同学的“纸鞋”破裂,而某某同学(另一位)没有破(或者情况好一些)呢?先请这两位同学谈谈自己所穿“纸鞋”的松紧程度、走路的感觉及最后使用情况。
学生1:我的“纸鞋”感觉紧紧的,脚被困住了,走路的时候也不舒适。没走几步“纸鞋”就破了。(哈哈,同学们笑。)
学生2:我的“纸鞋”宽松一些,走路比较方便,舒适。“纸鞋”也完好无损。
那么,设计球鞋这“宽松一些”根据什么来定呢?
学生:走路、跑步等活动时需要的增加量。
教师:为了舒适,能不能多增加一些呢?
学生:太松了也不行,会影响走路的速度,还浪费材料。
教师:人们在使用物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交替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的动态尺寸。(2)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课件)。
思考:有些内衣,尺寸设计几乎跟人体的尺寸差不多,为什么也不影响我们的运动和舒适性呢?
学生:因为材料弹性好,它既可以满足人的静态尺寸,也可以满足人的动态尺寸需要。
5.阅读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3“小词典”。
学生阅读。
6.观察和思考
请同学们观察和思考一下,就这两款产品进行设计时涉及的静、动态尺寸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
因为玩具车的人机关系涉及了人的各个部位,而手机只跟手和眼睛产生人机关系。(可以让学生补充完成)
7.马上行动
找一找,教室里的哪些物品设计体现“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的合理性?
学生:门的尺寸、过道的尺寸等。
教师: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既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课件)(边说边给板书中的结构造型和色彩搭配划上横线。)
(3)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课件)
8.小试验
①请将你手中笔的笔尖向前摆放在桌子右侧上。
②再用右手将它旋转90度放在桌上。
请看现在的笔尖的方向朝哪边?为什么?
学生:笔这样转动比较自然、方便。
③再用左手试一下?
9.想一想
教师:两手除了生理转向特点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生理限制?
学生:两手的大小和跨度、握力、大多数人是右撇子、指头的粗细、长度、指头之间的排列顺、张角等等。
10.观察与思考:
下列产品的哪些方面设计跟手的生理特点有关?
学生1:手机的大小、重量、按键的大小和力度与手的生理特点相关。(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2:自行车方向握把的大小及与刹车柄的距离、力度等(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
11.观察与思考:
这些设计合理吗?[图片]
学生:不合理。
教师:特殊人群的生理需求是我们设计中更加要关注的。
教师:人的心理需求包括:
视觉:对产品色彩、形态,空间关系的感觉。
听觉:对产品声音的感觉。
味觉:对产品口味的感觉。
嗅觉:对产品气味的感觉。
触觉:手、足、皮肤对产品的感觉。
12.设想:如果把你的房间全部布置成红色或者黑色,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房间很大或者很小呢?或者当你看到图书馆里矗立着两个篮球架时,你看书的心情是否会受影响?
教师:所以茶座、咖啡屋的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将空间处理得小一点,以营造温馨、宁静的效果。办公室的设计以冷色调为主,使空间处理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
13.产品欣赏
[图片]学生欣赏体验。
教师:我们普通人对产品有心理方面的需求,那么特殊人群呢?
学生:也有心理需求。
[图片]北京盲人门球运动员试戴“香妃帽”。
问题: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设计可以不顾成本吗?
学生:不能。要适度,要权衡。
14.问题
教师:在使用接线板时,如果指示灯没有给你们任何显示,你们觉得使用该接线板方便吗?
学生:不方便。不知道电源是否接通。
15.思考
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被人使用时,与人能够很好地进行声音、闪灯、提示声等信息交互?
学生:电视机、接线板的指示灯、电话机液晶屏、按键声音等。还有电脑界面越来越人性化,用户只需轻轻点击鼠标,所有的任务就可以在系统提示下完成,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课件)如,当电子邮件接受完毕时,不仅有文字提示,还有声音提示。打开和关闭电脑;安装软件的提示等;各种操作的菜单提示等。
16.问题:如果汽车的喇叭声换成闪灯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后面的人看不到前面车的闪灯。所以,不能改。
说明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有选择的,不恰当的信息传递,往往会导致不良的人机关系。改善信息传递的信息源或途径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
17.小结建构
教师:作为一个设计者,在产品设计时首先要明确人与产品之间存在的各方面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才能合理实现人机关系的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注重在问题、思考、交流和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与热情。去感悟和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许多细节。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求。
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这样几点:
1. 注意创设师生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努力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2. 本节教学环节较多,要注意把握好不同的节奏。(共33张PPT)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课件总体比较简洁。课件的图片内容主要是为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创设的情景和方便教师讲解知识点提供案例。文字内容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安排一些学生活动的内容,方便教师开展各个教学环节。
问题:
如果你是球鞋设计师,你将怎样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目标,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呢?
二人小组交流
残疾人车道
盲道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思考:
生活中还有哪些公共设施或产品设计体现了这种合理的做法?
盲文、盲图
残疾人售票窗口
残疾人卫生间
无障碍公交车
无障碍出租车
阿拉伯数字
盲文
四种少数民族文字:蒙古、臧族、维吾尔、壮文。
思考:
假如我们给中国足球队的“范志毅” 定制球鞋,相关尺寸根据什么来定呢?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纸鞋”试验
阅读课本P33“小词典”
儿童玩具车
手机
观察和思考:
就这两款产品进行设计时涉及的人的静、动态尺寸一样吗?
为什么?
找一找:
教室里的哪些物品的尺寸设计体现“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的合理性?
马上行动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有些内衣,尺寸设计几乎跟人体的尺寸差不多,为什么也不影响我们的运动和舒适性呢?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既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小试验:
1.请将你手中笔的笔尖向前摆放在桌子右侧上。
2.再用右手将它旋转90度放在桌上。
请看现在的笔尖的方向朝哪边?为什么?
3.再用左手试一下?
想一想:两手除了生理转向特点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生理特点?
手机
自行车
思考与分析:
下列产品哪些方面的设计跟手的生理特点有关?
观察 与思考:
这些设计合理吗?
残疾人车道
盲道
视觉:对产品的色彩、形态、空间关系
的感觉。
听觉:对产品声音的感觉。
味觉:对产品口味的感觉。
嗅觉:对产品气味的感觉。
触觉:手、足、皮肤对产品的感觉。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设想:
⑴如果把你的房间全部布置成红色或者黑色,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房间很大或者很小呢?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⑵当你看到图书馆里矗立着两个篮球架时,你看书的心情是否会受影响?
视觉——材质、色彩 (ALESSI公司的产品)
饼干盒
小对碗
欣赏和体验
欣赏和体验
水壶
杯子
视觉——材质、造型 (ALESSI公司的产品)
显示器
视觉——造型、色彩 (ALESSI公司的产品)
视觉——造型、色彩
(ALESSI公司的产品)
欣赏和体验
北京盲人门球运动员试戴“香妃帽”
盲人姑娘的心理需求
问题:
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设计可以不顾成本吗?
思考:
在使用接线板时,如果指示灯没有给你们任何显示,你们觉得方便吗?
4.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问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被人使用时,与人能够很好地进行声音、闪灯、提示语等信息交互?
4.信息的交互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电话机采用液晶显示
利用键盘
鼠标输入
指令。
电脑以对话框的形式把信息反馈给电脑操作者
当然,电脑反馈给操作
者的信息可以是多种多
样的,例如:图象画面,
声音等等。
人与电脑之间实现了信息的相互交流
好方便啊!
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方法能够获得更
好的人机关系。
阅读
教材P35页,“汽车的颜色”案例。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静态人与动态人
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信息交互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高效
健康
舒适
安全
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小结
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教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设计的人机关系
章  节: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 时:第1课时
作 者:林雅芝(浙江省嵊泗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
(2)在人机关系分析的过程中,认识技术设计的着手点是满足人的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养成学生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3)认识技术设计的着手点,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
能分析具体事例中的人机关系。
四、教学方法
探究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活动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这节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二是能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三是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是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也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本节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本节共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在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学习基础上,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 设计理念
“设计中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的学习基础。本节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和现场活动进行思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知识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技术设计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本节主要采用情景回忆、案例分析、讨论、活动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内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落实教学目标。
3. 教学策略设计
这节课通过图片创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事例,展开学生的回忆。通过自己对所使用物品的喜好引起思考,通过分析感悟技术产品与使用者——人之间的关系,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完成对“人机关系”的理解,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设计体现出的人机关系是不同的。我们对物品的喜好主要取决“人机关系”好坏,明确人机关系中的主体是人,产品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已。通过对日常生活使用物品的经验归纳人机关系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本部分案例的具体分析和适当的活动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设计中隐含的人机关系。然后回到学生归纳的“耐用”点上,点出了人机关系还有其它的目标,为教师小结提升做铺垫。拓展延伸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并为下堂课做铺垫。
(1)创设情景。(日常生活、学习图片)
(2)提出问题,导入人机关系概念。
(3)展开人机关系内容学习。
(4)提出问题:在产品设计中,要关注人机关系的哪些方面呢?展开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内容学习
(5)分析“铁锹的作业效率” 案例。
(6)体验活动: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7)培土小工具改进案例分析。
(8)学生寻找、发现活动。
(9)教师小结,完善知识建构。
(10)拓展延伸:请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杭州湾大桥的桥形设计。
4.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为本节的学习作了铺垫。高中阶段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体会到了一些人机关系的具体内容,但对“人机关系”这一专业名词很陌生,需要教师善加引导。本课的设计针对我们学校平行班的理科学生,思维比教活跃,学习能力处于中下水平。如何设计活动,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素养,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今后的教学至关重要。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符合认知规律。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教学课件PPT等。
2. 教学课件的准备
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比较简洁,从人机关系的概念展开课件内容。并通过图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内容,抓住关键知识点,重在突出重点。
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
[图片]人使用各种物品。
教师:我们每天和身边的物品打交道,有的物品我们很喜欢,爱不释手;有的却不怎么喜欢,甚至被我们丢弃。
2.提出问题
教师:请某某同学说说,你心爱的物品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学生回答……
教师:那你是否有不喜欢的物品呢?
学生回答……(如果说没有,可以转问其他同学。)
教师:为什么不喜欢呢?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人和物品的关系中,谁是主体?
学生回答:人是主体。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物是给使用,满足人的需要,为人服务的。(可以启发学生)
教师:对!同学们,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与物品的相互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这里的机,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家具、车辆、劳保用品,也包括人使用的环境等。(课件)
3.案例分析
教师:当我们使用椅子时,我们人体的某些部位与椅子不同部分之间构成了人机关系。
学生:尝试分析人坐在椅子上时,人的一些部位与椅子不同部分之间构成的人机关系。(课件)
手臂 扶手
背 靠背
臀 座面
腿 座面、支撑
脚 支撑、底座
人跟椅子之间构成了多方面的关系。而人跟椅子之间人机关系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我们是否喜欢使用这把椅子。同学们对自己物品的喜好与否也是如此。
4.提出问题
教师:在产品设计中,要关注人机关系的哪些方面呢?(课件)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一下:
学生:使用方便、效率高、舒适、安全、耐用、有利于健康等(启发学生完成)(板书)
教师:人机关系要实现的主要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课件)(在板书上进行对应的下划线)
高效(课件)
教师: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课件)
注意人机一个整体,效率最高。(板书:人机效率)
还应考虑人机所在的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如温度、湿度、噪声、照明、振动污染和失重等也影响人的效率和行为。
5.案例分析
教师:阅读课本P30案例分析 “铁锹的作业效率”。
在以上案例中,改进了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学生:装载量,形状,材料,规格,动作等等。
6.体验活动
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推荐班上字写得最好的同学,上来认真书写同样一句话: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自己,我爱我家。(一个同学带着大手套,一个同学带着小手套,一个同学不带手套。)
教师:为什么没有带手套的某某同学写得又快又好呢?
学生:因为,粉笔和手的关系最好,体现出高的效率和质量。
健康(课件)
教师:人机关系所追求的健康,是指人在长期使用产品过程中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课件)(板书:身体健康)
请某某同学举例说明儿童玩具的哪些方面要符合健康要求。
学生回答。
教师:指出下列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图片)
舒适(课件)
教师: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如沙发的结构和宽大的尺寸使我们生理上感觉舒适,其材质、色彩搭配等还引起我们心里上的舒适感。(图片)(板书:身心舒适)
又如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和鼠标。(启发学生人手的自然姿势,分析它体现的人机关系设计理念。
(图片)
安全(课件)
教师:在长期操作和使用产品过程当中,对人体不会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如,楼梯的护栏,汽车的安全带、安全气囊等配制都是体现设计的安全目标的。(图片)
教师:注意安全目标的实现要考虑到人使用该物品时,不会使身体受到意外的伤害,安全性好。
请同学们思考:以“茶具”设计为例如何体现人机关系中 “安全”目标?
学生思考,交流:如塑料杯口很粗糙,有毛刺,喝水时就可能意外伤害到嘴巴,就存在安全隐患,即没有实现安全目标。反之,实现了这个目标。(板书:身体安全)
7.案例分析
教师:右边培土小工具的改进实现了人机关系的哪些目标?(课件)(修改课中的图片)
学生分析:分别体现了舒适(增加木柄、塑料包裹)、健康(减轻腰部劳损)、高效(减少培土量,增加尾部三角形结构便于施力和悬挂)、安全(除去尖锐的边角)的目标。
8.发现活动
请大家分别找出我们教室里能反映人机关系四个设计目标的物品(包括我们自己的物品),同桌可以轻轻讨论,然后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学生寻找,交流:桌子、椅子很光滑、教室的色彩搭配和协调等体现舒适目标;桌子等物品没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体现安全目标;水笔、圆珠笔书写流利体现高效目标;水笔、圆珠笔、椅子材料符合国家标准、结构造型符合人体工学,体现健康目标。
10.建构完善
同学们,刚才大家提到产品设计要耐用,这说明人机关系除了要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四个目标之外,还有质量、经济、环保等其它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当我们在使用任何物品时,都会和物品产生人机关系。作为一个设计者始终应该考虑如何实现良好的人机关系,把满足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始终应该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
11.拓展延伸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复杂的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最终确定“长桥卧波”为杭州湾大桥的最终桥型。大桥在海面上有4个转折点,从空中鸟瞰,平面上呈“S”形蜿蜒跨越杭州湾,线形优美,生动活泼。
请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划线部分的内容。
——下堂课交流(课件)
八、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再现日常生活的情景导入新课,案例分析活动安排较多,注重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与热情。通过案例分析呈现的难点也不多,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启发也能顺利突破。最后对学生的归纳做了很好的回应,并点出了人机关系其实还有其它的目标,为教师小结提升做好了铺垫,并完善了本节的知识建构。拓展延伸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加深了学生对“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求。
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这样几点:
1. 注意创设师生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
2. 本节设计注重学生思考、归纳和启发,教师要把握好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