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4 12:5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3浦东的开放和开发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过程4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和意义教学目录第一部分
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①国际背景政治①国际背景经济②国内背景十年文革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A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B第二部分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过程①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特区的概念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特区的优越发展条件A.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B.地处沿海,交通便利;C.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利于吸引侨资;D.依托广阔经济腹地,资源丰富①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将其设为海南经济特区。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②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概况②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意义(1)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2)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内地开发。③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汇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0102特点③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意义④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第三部分
浦东的开放和开发浦东的开放与开发目的及意义目的一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城市目的三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目的二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的开放与开发时间及条件条件地理、交通优势;
人才和产业优势;
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时间1990(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第四部分
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和意义?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和意义成就及意义(1)对外开放使中国改变了长期封闭、半封闭状态。引进了大量外国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促使中国向开放型经济转变,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2)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大大加速了社会进步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