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导入新课战国时代的司南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活字印刷术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8课目录5医学馆四大发明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甲骨文 竹简
铜器铭文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金刚经》印刷于公元868年,于1900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骗购。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得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明代的火药——“火龙出水”(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数学运算1、《九章算术》 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数命题,如开平方和立方,二次方程和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提出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运算的方法。 (1)成书时间(2)主要内容(3)意义和地位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九章算术》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石氏星表》和浑仪 尧设火正、羲和之官;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2、观测记录1、观测机构 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慧星记录;西汉时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3、创制观测仪器(1)浑仪 最晚在汉武帝的时代,天文家们已经使用浑仪。在望远镜发明之前,浑仪一直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天文观测仪器。(2)简仪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制订 我国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通过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 现存采用夏时最早的历书,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述天象和物候的著作。商朝改进为“殷历”。春秋时采用19年7闰的置闰方法 ,战国时有了“月令”。(1)先秦历法——《夏小正》(2)《授时历》 元朝郭守敬编订,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2、农学研究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2)影响、评价(1)产生时间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 《黄帝内经》书影 2、《伤寒杂病论》——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万世宝典” 《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著述(1)作者:东汉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人称为“医圣”。张仲景刻苦学习《内经》,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地位: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2)内容:全书分为“伤寒”和“杂病”两大部分,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分别记载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3、《本草纲目》 ——“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书影 (1)作者:明朝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人。李时珍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代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3)地位:这部重要的中药学著作,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宝典”。 (2)内容: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课堂小结 本课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造成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发展科技使民族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