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3 12: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守望相助 同舟共济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国家利益
高于一切第一章
破旧立新:确立外交新政策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金冲及《周恩来传》你能用几个词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吗?材料解读:旧中国的外交形象不平等
不独立不自主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探


史面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极、主动, 走向世界交朋友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对华军事包围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1950年签订了《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中国的应对:中苏结盟17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影响:
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章
睦邻友好:提出外交新原则 中印边界问题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克马洪线”,位于西藏一带。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中印纷争该如何解决?知识链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确立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保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和基础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标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了成熟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问题探究】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2.3.尊重平等和平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 材料: 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历久弥深、历久弥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对指导国际关系、解决纷争、维护地区和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
大国担当:参与国际事务 日内瓦会议——精彩亮相1954年4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经周恩来积极
的外交努力,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 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知识拓展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自主学习:万隆会议的概况思考: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反映了中国的外交受到了什么势力的阻挠?
国民党特务 会议前:恐怖事件 材料: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尼。周恩来在临行前受缅甸总理邀请,临时改变行程。台湾特务机关并不知晓。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11人遇难。情境再现伊拉克代表菲律宾代表泰国代表锡兰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台湾应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面对一些国家的误解和怀疑,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主张? 会议中:诋毁攻击求同
存异 当天下午,一袭灰布中山装的周总理走上讲台,开腔第一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声震四座,使得刚刚还剑拔弩张的会场气氛,陡然一变。他说,虽然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客观存在,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求同存异”材料分析:同异尊重差异团结合作不同的文化背景
不同的社会性质
不同的宗教信仰
不同的发展道路共同的遭遇:曾经受到殖民
主义的压迫
共同的愿望:促进世界和平、 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国家经济想一想:
“求同存异”的同指的是什么?异又是指什么呢? 意义:“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和平、独立、发展经济攻击中国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会议后: 2015年4月24日为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习近平同其他各国领导人一起走上万隆的亚非大道,举行历史性步行,象征着领导人们缅怀先贤走过的足迹。 亚非人民团结一
致,维护世界和
平,增进各国人
民之间友好合作
的精神。“万隆精神”1955年出席
万隆会议1954年访问
缅甸1954年访问
印度
1954年4月参加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活动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活动探究:国家利益国际形势 外交智慧社会制度国家实力一个国家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丘吉尔课堂小结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面对世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课后练习1.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4.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1)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练习答案:
1、D 2、D 3、A 4、B
5、(1)中国:周恩来;印度:尼赫鲁。
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