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祖父的园子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 祖父的园子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3 22: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祖父的园子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樱桃、圆滚滚、明晃晃”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2课时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1.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古诗三首》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板书课题)2 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顺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四、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1—3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多媒体课件出示(1—2自然段)
(1)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作者描写了哪些小昆虫?
(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2)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机勃勃、热闹、美丽、可爱……)
(3)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感受?(读出了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4)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记忆中祖父的园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阅读第二部分(4—15自然段)。
1.自由朗读描写作者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的语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3.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1)“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2)“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3)“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①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②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③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④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4.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6—12自然段,细细体会。
课件出示: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从“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3)理解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
5.教师小结:祖父的园子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
三、阅读第三部分。(16——20自然段)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象吧!
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__;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__……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祖父给予“我”足够的宽松氛围。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2.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业。
1.摘录、朗诵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有兴趣的读一读《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
记忆中的园子。(1—3)
跟着祖父干活、玩耍。(4—15)
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16—20)
快乐 自由 关爱
语文课就要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一。在课堂上,学生时而浏览课文,时而默读片段,时而深情朗诵。特别是在体会园子的自由时,通过个别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把教学推向了高潮。读后顺势让学生写,园子中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跟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
只有通过精读课的阅读指导,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孩子才能在自主读书中训练和运用读文能力,最终达到能自主阅读和理解感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