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军神
1.学会写本课的15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诊所”“年龄”“土匪”“熟练”“绷带”“惊疑”等20个词语。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4.继续培养自学课文的能力;渗透相关写作知识。
1.体会“军神”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2.通过人物神态、情绪的变化把握事情的发展变化,深入体会感情。
2课时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导入课题。
1.播放电视剧《大决战》片段。
2.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谁是军神?为什么要称呼他为军神,今天让我们走进第10课,去近距离接触这位军神。
3.你对刘伯承有哪些了解?(生介绍刘伯承)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对刘伯承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读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之情。)
2.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3.刘伯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按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叙述)
(刘伯承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拥有钢铁般的意志,让我十分敬佩。他治疗眼睛拒绝用麻药,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数着医生手术的刀数。)
4.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5.小组讨论交流。
6.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及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 ),这是( )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学习1—10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他当过军医,认为那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那样从容镇定!)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语言和神态两个方面。)
(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2.学习11—15自然段。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眼睛离脑子太近,他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他,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不是,他担心会影响自己带领部队打仗,造成决策性的失误)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非常痛苦。)
(4)刘伯承不用麻药需要承受怎样的痛苦?课文是怎样描述的?(“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学习16—17自然段。
(1)朗读这部分课文,找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默读课文(18—26自然段)。
(1)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床单外,还做了什么?
(他一直在数沃克医生的刀数。)
(2)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课件出示: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四、教师小结,揭示主旨。
通过我们共同的讨论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1.自始至终,刘伯承都保持着微笑与平静,他有着惊人的毅力与顽强的意志,堪称“军神”。
2.沃克医生由开始的“冷冷”到最后“肃然起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完全是因为这位病人的与众不同,他由衷地赞赏、敬佩刘伯承。)
五、布置作业。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2.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它的心理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3.课下多搜集一些有关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军神
刘伯承拒绝麻醉→强忍剧痛→受到赞赏→堪称军神
沃克医生态度 冷漠→由衷赞叹→肃然起敬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文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与心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军神》一文主要赞美了刘伯承坚如钢铁、令人敬畏的意志。阅读课文时,我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受,而与他直接面对的沃克医生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通过对课文的进一步阅读,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使文中人物成为我们的对话者,与我们一同感受着刘伯承超乎常人的举动、令人敬佩的意志。研究沃克的感受,就是在了解使他的情感和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也就是在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发展与变化。
通过阅读与体会,师生携手走进课文中,亲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将分析、讲解与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结合起来。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此过程解决了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研究方法的问题。